跪求苏教版初中语文所有诗歌、文言文中出现典故、成语,写出 出处、原意、含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6 09:30:20
跪求苏教版初中语文所有诗歌、文言文中出现典故、成语,写出 出处、原意、含义.
跪求苏教版语文所有诗歌、文言文出现典故、成语,写出出处、原意、含义!答得好再加100分!
跪求苏教版语文所有诗歌、文言文出现典故、成语,写出出处、原意、含义!答得好再加100分!
●一、《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加框字为易错字,下同)
▲1、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整体赏析(课本):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3、主题:作者借写长江的风景,表达他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他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4、解释词语:“次”:路途中的停宿.“客路”:作者要去的路,这里指旅途.
5、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画面非常精彩.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衬托的更加恢弘阔大.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1)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2)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的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3)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4)两句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明了主旨.
●二、《赤壁》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整体赏析(课本):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4、《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5、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不合适.原诗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
●三、《浣溪沙》宋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名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整体赏析(课本):溪水尚可倒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这首词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3、主题:这首词上阙写景,写清泉寺幽静的风光和环境.下阕抒怀,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山下兰芽短浸溪”一句中的“浸”字既写出小溪流水清浅透明,又突出了兰草伸出水面向上生长的勃勃生机.
5、词中的对偶句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6、“黄鸡”的本意是黄鸡报晓,诗中是指:时间,时光流逝.
▲7、赏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几句诗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喻抒怀,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而最后一句反用白居易“听唱黄鸡与白日”其意,更表现了他进一步自勉:虽然自己年老,但仍是可用之材,用不着为衰老叹息!写作此词时,苏轼正是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时,但他积极地态度、豁达的胸襟、乐观的精神却跃然纸上.
8、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生出嫩绿的芽儿.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蒙蒙细雨中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描写了一幅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的画面.
9、 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也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十五夜望月》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名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整体赏析(主题):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得非常委婉动人.
▲3、、暗写诗人望月,点题之笔的诗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请赏析.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净素洁之感,使人不禁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这里的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望月,正是全篇的点题之笔,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无声”二字,细致的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带给我们丰美的联想.
▲4、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
5、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6、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
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的美的联想.因而“桂花”有点题之妙.
▲7、《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而“在”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8、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
●五、《水调歌头》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整体赏析(主题):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3、这首诗上阙写诗人饮酒问天,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下阙写词人问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愿.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 赏析:包涵着人生哲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5、试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解释并对这两句进行赏析.“婵娟”,这里指月亮.只希望人人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6、“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赏析: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主题,因而自解自叹了.
●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整体赏析:诗人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早春特有的景致: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看有草色,近看却没有.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人们怎能不珍惜早春这一最美好的时光?
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走近细看,却又看不清有什么颜色.以此景描写早春再恰当不过.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句诗?
写早春之景,用“如酥”为喻,突出春雨的可贵,草因雨而绿,小雨中的草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富有生机.
5、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这句诗揭示了以下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7、“绝胜”的意思是远远胜过.三四句属议论句,将满城烟柳与淡远草色对比,突出早春的可爱.
●七、《西江月》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整体赏析(课本):这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恰如一幅山村夜行图,使人有身历其境之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下也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
3、这首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蛙声一片”已透露出天将有雨的信息.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赏析: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八、《秋词》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整体赏析(课本):晴空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与由此引发的诗人豪情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美妙的诗情画意,发出了“秋日胜春朝“的感慨.
▲3、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诗人一反常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
4、“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诗人看来更易激发灵感和激情,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诗中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5、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鹤飞冲天”的景观加以描绘,展现出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似乎也载着诗人的一缕诗情,直冲霄汉.在诗人看来“鹤”是不屈的化身,它给于读者的感受,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色彩,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6、“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
一个“排”字,“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7、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九、《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名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整体赏析(课本):这首诗写的是天上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写进了天下多少痴情男女的离恨与相思!诗句中有六句用了叠字,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增强了全诗缠绵的情调.
3、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4、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整体赏析(课本):这是一篇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3、题目中“闻”的意思是(听到),“左迁”的意思是(贬官).
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既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春末夏初),又渲染了(离恨伤感)的气氛.
5、“闻道龙标过五溪”点明了朋友“左迁”地点之僻,又表明了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牵挂)之情.
6、此诗首句出现了两个具有节令特点的景物“杨花落”“子规啼”二者的作用是什么?“杨花落”展现了暮春之景,给人以飘零和落寞之感;“子规啼”是哀啼,这是化用了典故,抒写离别之恨,二者都是以景衬情.
▲7、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真挚而深沉的牵挂和思念.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唐代诗人王建《十五夜望月》中的咏月名句.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一首律诗可分四联,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常建.诗中的“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5.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更妙的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6.《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词.词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表现出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7.唐代诗人孟浩然以擅长写田园山水诗而著称.他的《过故人庄》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诗中有画,描写出优美宁静的山村田园风光.
8.(南)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千百年来被人广泛引用,富有哲理,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一剪梅》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梢,却上心头.”三句,把爱的至诚,情的深切,表现得淋漓尽致.
10.唐代文学家韩愈被人们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如画家设色作画,描绘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后两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转为议论,突出早春的可爱.
11.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雀)中用嗅觉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描绘丰收在望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诗中的两组对偶句分别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2.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写出了秋高气爽的独特感受.其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写出了秋天胜过春天的原因.诗中直抒赞秋胸臆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是咏雪的千古名句.诗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4.《迢迢牵牛星》想像丰富,把天上的两颗星星写得像人间的恋人一样,写的是天上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5.曹操是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是叙事的,这两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且在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16.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众多著名诗人,其中最负盛名的三位诗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17.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生动,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
18.《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文章以生动的笔调记述了作者儿时的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
19.《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能表明孔子自谦的句子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⑦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⑧在欢迎会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来到我校.”⑨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发,则不复也.”孔子的这些话强调了学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⑩《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谈学习态度的有: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谈学习方法的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20.《三峡》选《水经注》.作者
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文章从视觉角度描写三峡群山连绵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三峡山高谷深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夏季行船之快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时节,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文中引用了两句渔者的歌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1.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
22.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
23.“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有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出自《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他的代表诗集有《女神》等.
2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 ,绿绿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25.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名言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中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加框字为易错字,下同)
▲1、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整体赏析(课本):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3、主题:作者借写长江的风景,表达他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他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4、解释词语:“次”:路途中的停宿.“客路”:作者要去的路,这里指旅途.
5、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画面非常精彩.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衬托的更加恢弘阔大.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1)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2)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的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3)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4)两句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明了主旨.
●二、《赤壁》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整体赏析(课本):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4、《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5、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不合适.原诗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
●三、《浣溪沙》宋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名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整体赏析(课本):溪水尚可倒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这首词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3、主题:这首词上阙写景,写清泉寺幽静的风光和环境.下阕抒怀,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山下兰芽短浸溪”一句中的“浸”字既写出小溪流水清浅透明,又突出了兰草伸出水面向上生长的勃勃生机.
5、词中的对偶句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6、“黄鸡”的本意是黄鸡报晓,诗中是指:时间,时光流逝.
▲7、赏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几句诗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喻抒怀,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而最后一句反用白居易“听唱黄鸡与白日”其意,更表现了他进一步自勉:虽然自己年老,但仍是可用之材,用不着为衰老叹息!写作此词时,苏轼正是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时,但他积极地态度、豁达的胸襟、乐观的精神却跃然纸上.
8、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生出嫩绿的芽儿.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蒙蒙细雨中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描写了一幅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的画面.
9、 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也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十五夜望月》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名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整体赏析(主题):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得非常委婉动人.
▲3、、暗写诗人望月,点题之笔的诗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请赏析.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净素洁之感,使人不禁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这里的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望月,正是全篇的点题之笔,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无声”二字,细致的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带给我们丰美的联想.
▲4、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
5、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6、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
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的美的联想.因而“桂花”有点题之妙.
▲7、《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而“在”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8、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
●五、《水调歌头》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整体赏析(主题):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3、这首诗上阙写诗人饮酒问天,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下阙写词人问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愿.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 赏析:包涵着人生哲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5、试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解释并对这两句进行赏析.“婵娟”,这里指月亮.只希望人人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6、“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赏析: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主题,因而自解自叹了.
●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整体赏析:诗人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早春特有的景致: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看有草色,近看却没有.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人们怎能不珍惜早春这一最美好的时光?
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走近细看,却又看不清有什么颜色.以此景描写早春再恰当不过.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句诗?
写早春之景,用“如酥”为喻,突出春雨的可贵,草因雨而绿,小雨中的草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富有生机.
5、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这句诗揭示了以下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7、“绝胜”的意思是远远胜过.三四句属议论句,将满城烟柳与淡远草色对比,突出早春的可爱.
●七、《西江月》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整体赏析(课本):这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恰如一幅山村夜行图,使人有身历其境之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下也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
3、这首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蛙声一片”已透露出天将有雨的信息.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赏析: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八、《秋词》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整体赏析(课本):晴空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与由此引发的诗人豪情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美妙的诗情画意,发出了“秋日胜春朝“的感慨.
▲3、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诗人一反常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
4、“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诗人看来更易激发灵感和激情,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诗中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5、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鹤飞冲天”的景观加以描绘,展现出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似乎也载着诗人的一缕诗情,直冲霄汉.在诗人看来“鹤”是不屈的化身,它给于读者的感受,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色彩,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6、“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
一个“排”字,“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7、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九、《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名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整体赏析(课本):这首诗写的是天上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写进了天下多少痴情男女的离恨与相思!诗句中有六句用了叠字,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增强了全诗缠绵的情调.
3、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4、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整体赏析(课本):这是一篇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3、题目中“闻”的意思是(听到),“左迁”的意思是(贬官).
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既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春末夏初),又渲染了(离恨伤感)的气氛.
5、“闻道龙标过五溪”点明了朋友“左迁”地点之僻,又表明了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牵挂)之情.
6、此诗首句出现了两个具有节令特点的景物“杨花落”“子规啼”二者的作用是什么?“杨花落”展现了暮春之景,给人以飘零和落寞之感;“子规啼”是哀啼,这是化用了典故,抒写离别之恨,二者都是以景衬情.
▲7、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真挚而深沉的牵挂和思念.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唐代诗人王建《十五夜望月》中的咏月名句.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一首律诗可分四联,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题破山寺后禅院》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常建.诗中的“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5.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更妙的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6.《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词.词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表现出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7.唐代诗人孟浩然以擅长写田园山水诗而著称.他的《过故人庄》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诗中有画,描写出优美宁静的山村田园风光.
8.(南)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千百年来被人广泛引用,富有哲理,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一剪梅》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梢,却上心头.”三句,把爱的至诚,情的深切,表现得淋漓尽致.
10.唐代文学家韩愈被人们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如画家设色作画,描绘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后两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转为议论,突出早春的可爱.
11.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雀)中用嗅觉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描绘丰收在望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诗中的两组对偶句分别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2.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写出了秋高气爽的独特感受.其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写出了秋天胜过春天的原因.诗中直抒赞秋胸臆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是咏雪的千古名句.诗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4.《迢迢牵牛星》想像丰富,把天上的两颗星星写得像人间的恋人一样,写的是天上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5.曹操是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是叙事的,这两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且在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16.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众多著名诗人,其中最负盛名的三位诗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17.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生动,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
18.《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文章以生动的笔调记述了作者儿时的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
19.《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能表明孔子自谦的句子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⑦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⑧在欢迎会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来到我校.”⑨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发,则不复也.”孔子的这些话强调了学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⑩《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谈学习态度的有: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谈学习方法的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20.《三峡》选《水经注》.作者
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文章从视觉角度描写三峡群山连绵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三峡山高谷深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夏季行船之快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时节,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文中引用了两句渔者的歌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1.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
22.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
23.“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有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出自《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他的代表诗集有《女神》等.
2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 ,绿绿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25.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名言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中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