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基础原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11/15 22:00:44
只要基础原理
哲学原理汇总
一、唯物论部分
1.世界物质性原理
(1)原理内容: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的,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2)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 结合热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气候问题
2、意识能动性原理
(1)原理内容
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反对封建迷信和各种形式的邪教.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方法论
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结合热点: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发展低碳经济.
4、规律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消灭或改变规律,但是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
(2)方法论: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②搞好学习,必须按照学习规律学习;
③忽视生态平衡规律,造成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5、主观能动性原理
(1)原理内容: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2)方法论:人类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键都在人;
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④坚持正确的取向,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
6、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⑴原理内容
①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若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作用于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2)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
实践观(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 ---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
① 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方法论
①人类实践不断发展,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②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
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①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②加强地区之间经济联系;
③开通政府网站,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
④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因果联系原理
(1)原理
①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②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必定由一定原因引起;
③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
(2)方法论
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5、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原理
(1)原理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决定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②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方法论
①在一切活动中都应该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②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发展的观点:
1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1)原理: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2)方法论
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如实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③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①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内容.②可持续发展既是今天对以往行为反思的结果,也是对人类未来发展前途的探索.③知识经济时代,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④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求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创造条件向有利方向转化.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2)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1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方法论: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②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2)方法论
①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求我们着重把握和解决主要矛盾(即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同时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抓主流抓本质)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方法论: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社会意识.
19、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原理内容
①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②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0、群众史观
(1)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
①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服务,对人民群众负责,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1)原理内容: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22、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正确价值观的标准)
原理内容:(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3、人生价值
(1)原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24、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怎么样)
(1)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2)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自己.
一、唯物论部分
1.世界物质性原理
(1)原理内容: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的,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2)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 结合热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气候问题
2、意识能动性原理
(1)原理内容
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反对封建迷信和各种形式的邪教.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方法论
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结合热点: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发展低碳经济.
4、规律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消灭或改变规律,但是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
(2)方法论: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②搞好学习,必须按照学习规律学习;
③忽视生态平衡规律,造成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5、主观能动性原理
(1)原理内容: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2)方法论:人类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键都在人;
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④坚持正确的取向,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
6、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⑴原理内容
①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若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作用于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2)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
实践观(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 ---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
① 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方法论
①人类实践不断发展,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②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
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①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②加强地区之间经济联系;
③开通政府网站,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
④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因果联系原理
(1)原理
①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②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必定由一定原因引起;
③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
(2)方法论
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5、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原理
(1)原理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决定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②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方法论
①在一切活动中都应该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②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发展的观点:
1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1)原理: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2)方法论
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如实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③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①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内容.②可持续发展既是今天对以往行为反思的结果,也是对人类未来发展前途的探索.③知识经济时代,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④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求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创造条件向有利方向转化.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2)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1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方法论: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②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2)方法论
①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求我们着重把握和解决主要矛盾(即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同时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抓主流抓本质)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方法论: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社会意识.
19、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原理内容
①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②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0、群众史观
(1)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
①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服务,对人民群众负责,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1)原理内容: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22、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正确价值观的标准)
原理内容:(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3、人生价值
(1)原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24、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怎么样)
(1)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2)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