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标准练的题(江苏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3 00:16:22
六年级语文标准练的题(江苏版)
台湾历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有力的佐证,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事例也能说明?
台湾历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有力的佐证,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事例也能说明?
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当时将台湾的居民称为“岛夷”.三国时期,吴主孙权曾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军队到过台湾.之后隋炀帝也曾3次派人去过台湾.南宋时开始屯戍澎湖.元朝已开始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管理台湾和澎湖地区的民政,行政上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已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部分.
据1980年在台东县阜南乡考古发掘出的大批二三千年前的台湾居民遗物,可以确认他们来自大陆,是从东南沿海渡海过来的古代越仆族人.几千年中,大陆沿海居民总是不断有人渡海前往台湾、澎湖定居谋生.例如唐朝进士施肩吾就率族人渡海到澎湖定居.明朝时福建大旱,为解决饥民的生计,曾有计划地向台湾移民,共招饥民数万到台湾垦殖.现在台湾居民绝大部分来自大陆,可以说台湾与大陆血肉一体,手足相连.
台湾古有“贷与”、“瀛洲”、“东鲲”、“夷洲(州)”、“琉求(球)”等多种名称.到明朝时,常以局部地名如鸡笼、淡水、大丹等代替全岛的名称.台湾这个名称起于清康熙二
十三年,即1684年.当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从此,台湾成为代表全岛的正式名称,一直延用至今.
明朝时,中国政府对台湾的经营已非常严密和富有成效.为了防倭寇对大陆的侵袭,加强了澎湖和台湾的防卫.先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后又增设了“游兵”,各岛配备船只20艘,士兵800人,在基隆、淡水常年驻屯军队.
殖民主义者侵占台湾与郑成功收复台湾
17世纪初叶,欧洲列强殖民扩张活动逐渐延伸到亚洲.1544年一艘葡萄牙远航船驶过台湾,了望海岛,风景秀丽,便称之为“伊拉福(尔)摩沙(萨)”,意思是“美丽岛”.
160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趁中国驻澎湖列岛兵力单薄之际,侵入当地,但年底即被明朝军队赶走.1622年,荷兰人再次入侵,于1624年再次被驱逐.不久,荷兰人趁明末大陆大乱,中国政府无暇顾及台湾的时机,占据了台湾南部,后又赶走了占据台湾北部的西班牙人,占领了台湾全岛.1661年抗清将领郑成功决意渡海收复台湾,作为抗清的基地.4月2日他率军25000多人,由福建厦门,乘大小战舰几百艘,经澎湖向台湾进发,向盘据台湾的荷兰侵略者发动了猛攻.几经激战,把侵略者围困在据点里.战争中荷兰几次派兵援救,都被郑成功在海上击溃.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者见大势已去,只好在投降书上签字,撤离了台湾,荷兰人占据台湾38年的历史结束了.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建立起正规的地方政权,设一府二县进行治理.他大力号召大陆民众移居台湾,开垦土地,发展生产,兴办教育,发展贸易.台湾的经济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清政府出兵台湾及对台湾的管理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久就病逝了,由他的儿子、孙子相继治理台湾.此时已在大陆确立了统
治地位的清政府曾几度与之会谈,但却未有结果.1683年,清政府决定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在澎湖一战,清军获胜,郑氏军队军心动摇,台湾民心瓦解.于是,郑成功之孙郑克爽于8月向清政府具表请求归顺. 清政府治理台湾后,先在台南设立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1885年又将台湾府升格为台湾省,成为中国的行省之一.从1683年到1895年的212年间,清政府广招东南沿海居民移居台湾,对台湾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开煤矿、设机器局、修公路、筑铁路、办邮局、开新式学堂,使台湾得到了开发,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台湾的割让及对台湾人民心理的影响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在其后的战争中抢占了澎湖列岛.战争最终以清政府战败求和结束.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的钦差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连同辽东半岛一起割让给日本,使台湾和澎湖列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割台消息传来,全台哗然,群情沸腾,百姓“若午夜暴闻惊雷,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集于市,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台湾绅士邱逢甲等联名致电清政府说:“臣桑梓之地,义共存亡,愿与抚臣誓死守御”.在北京的台籍官吏、进士、举人联名上书督察院:“今一旦委
而弃之,是驱忠义之士以事倭寇,台民终不免一死,然而死有痛矣”.康有为、梁启超等1300多名举人举行集会,反对割台.
虽然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但台湾人民仍然对日军进行了顽强抵抗.经过10余次血战,付出惨重代价后,日军才最终占领了台湾全境.从那以后,一直到1945年的50年间,尽管日本殖民当局全力强化统治,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却从未停息过.
据1980年在台东县阜南乡考古发掘出的大批二三千年前的台湾居民遗物,可以确认他们来自大陆,是从东南沿海渡海过来的古代越仆族人.几千年中,大陆沿海居民总是不断有人渡海前往台湾、澎湖定居谋生.例如唐朝进士施肩吾就率族人渡海到澎湖定居.明朝时福建大旱,为解决饥民的生计,曾有计划地向台湾移民,共招饥民数万到台湾垦殖.现在台湾居民绝大部分来自大陆,可以说台湾与大陆血肉一体,手足相连.
台湾古有“贷与”、“瀛洲”、“东鲲”、“夷洲(州)”、“琉求(球)”等多种名称.到明朝时,常以局部地名如鸡笼、淡水、大丹等代替全岛的名称.台湾这个名称起于清康熙二
十三年,即1684年.当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从此,台湾成为代表全岛的正式名称,一直延用至今.
明朝时,中国政府对台湾的经营已非常严密和富有成效.为了防倭寇对大陆的侵袭,加强了澎湖和台湾的防卫.先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后又增设了“游兵”,各岛配备船只20艘,士兵800人,在基隆、淡水常年驻屯军队.
殖民主义者侵占台湾与郑成功收复台湾
17世纪初叶,欧洲列强殖民扩张活动逐渐延伸到亚洲.1544年一艘葡萄牙远航船驶过台湾,了望海岛,风景秀丽,便称之为“伊拉福(尔)摩沙(萨)”,意思是“美丽岛”.
160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趁中国驻澎湖列岛兵力单薄之际,侵入当地,但年底即被明朝军队赶走.1622年,荷兰人再次入侵,于1624年再次被驱逐.不久,荷兰人趁明末大陆大乱,中国政府无暇顾及台湾的时机,占据了台湾南部,后又赶走了占据台湾北部的西班牙人,占领了台湾全岛.1661年抗清将领郑成功决意渡海收复台湾,作为抗清的基地.4月2日他率军25000多人,由福建厦门,乘大小战舰几百艘,经澎湖向台湾进发,向盘据台湾的荷兰侵略者发动了猛攻.几经激战,把侵略者围困在据点里.战争中荷兰几次派兵援救,都被郑成功在海上击溃.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者见大势已去,只好在投降书上签字,撤离了台湾,荷兰人占据台湾38年的历史结束了.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建立起正规的地方政权,设一府二县进行治理.他大力号召大陆民众移居台湾,开垦土地,发展生产,兴办教育,发展贸易.台湾的经济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清政府出兵台湾及对台湾的管理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不久就病逝了,由他的儿子、孙子相继治理台湾.此时已在大陆确立了统
治地位的清政府曾几度与之会谈,但却未有结果.1683年,清政府决定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在澎湖一战,清军获胜,郑氏军队军心动摇,台湾民心瓦解.于是,郑成功之孙郑克爽于8月向清政府具表请求归顺. 清政府治理台湾后,先在台南设立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1885年又将台湾府升格为台湾省,成为中国的行省之一.从1683年到1895年的212年间,清政府广招东南沿海居民移居台湾,对台湾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开煤矿、设机器局、修公路、筑铁路、办邮局、开新式学堂,使台湾得到了开发,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台湾的割让及对台湾人民心理的影响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在其后的战争中抢占了澎湖列岛.战争最终以清政府战败求和结束.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的钦差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连同辽东半岛一起割让给日本,使台湾和澎湖列岛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割台消息传来,全台哗然,群情沸腾,百姓“若午夜暴闻惊雷,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集于市,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台湾绅士邱逢甲等联名致电清政府说:“臣桑梓之地,义共存亡,愿与抚臣誓死守御”.在北京的台籍官吏、进士、举人联名上书督察院:“今一旦委
而弃之,是驱忠义之士以事倭寇,台民终不免一死,然而死有痛矣”.康有为、梁启超等1300多名举人举行集会,反对割台.
虽然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但台湾人民仍然对日军进行了顽强抵抗.经过10余次血战,付出惨重代价后,日军才最终占领了台湾全境.从那以后,一直到1945年的50年间,尽管日本殖民当局全力强化统治,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却从未停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