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指什么?在诗中如何体现?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0 19:48:14
意指什么?在诗中如何体现?
锦瑟》是中国诗歌史上争议最大的诗作之一.此诗以含意的隐晦、意境的朦胧而著称,也以其特有的朦胧美和丰富的暗示性,吸引历代诗评家和注家一次又一次地试图了开她神秘的面纱.
李商隐之诗大都不易解,而诸诗之中以《锦瑟》为首.李商隐之诗之所以难解,典故的运用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因为李商隐之诗往往是逐句用典,而且用典时又“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1)乃至一典多用.故诗句的意义往往已与原典故所表现的意义有所不同.《锦瑟》一诗所引用的典故更不只一个,而这些典故经诗人加以融合,“经过主观想象的创造,而具现一个全新的意象.它已脱离原典的历史时空湖概念而存在,而独立为一种当下赶法的意象了.”(2)本文将归纳分析历代诗论家对该诗的评析,并通过分析典故在该诗中的运用试图作出解读和赏析.
一、历代论说
从北宋的刘攽、苏轼直到现在,解者不下百人,历代诗论家对该诗的解说可谓洋洋大观,但意见却莫衷一是甚至相互抵牾.若将其略加归纳分类,大体可分作如下七项:(3)
1、乐志说
该说注重《锦瑟》这一题目,认为这首诗是描写瑟这种乐器的.《缃素杂记》中说:“锦瑟只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4)宋许觊《彦周诗话》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也持此说.笔者以为此论过于偏重题目,而忽略诗文本来之意蕴.
上一篇:直接引语和间接引...
下一篇:锦瑟
|返回日志列表
2011-3-11 分享 复制地址 日志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八音盒水晶 2011年03月11日 21:29 阅读(2)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 权限: 公开
字体:中▼ 小 中 大 更多▼ 设置置顶 权限设置 推荐日志 转为私密日志 删除编辑
李商隐《锦瑟》题旨索隐并赏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锦瑟》是中国诗歌史上争议最大的诗作之一.此诗以含意的隐晦、意境的朦胧而著称,也以其特有的朦胧美和丰富的暗示性,吸引历代诗评家和注家一次又一次地试图了开她神秘的面纱.
李商隐之诗大都不易解,而诸诗之中以《锦瑟》为首.李商隐之诗之所以难解,典故的运用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因为李商隐之诗往往是逐句用典,而且用典时又“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1)乃至一典多用.故诗句的意义往往已与原典故所表现的意义有所不同.《锦瑟》一诗所引用的典故更不只一个,而这些典故经诗人加以融合,“经过主观想象的创造,而具现一个全新的意象.它已脱离原典的历史时空湖概念而存在,而独立为一种当下赶法的意象了.”(2)本文将归纳分析历代诗论家对该诗的评析,并通过分析典故在该诗中的运用试图作出解读和赏析.
一、历代论说
从北宋的刘攽、苏轼直到现在,解者不下百人,历代诗论家对该诗的解说可谓洋洋大观,但意见却莫衷一是甚至相互抵牾.若将其略加归纳分类,大体可分作如下七项:(3)
1、乐志说
该说注重《锦瑟》这一题目,认为这首诗是描写瑟这种乐器的.《缃素杂记》中说:“锦瑟只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4)宋许觊《彦周诗话》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也持此说.笔者以为此论过于偏重题目,而忽略诗文本来之意蕴.(5)
2、悼亡说
何焯在《义山诗集》中说“此悼亡之诗也.首联借童女鼓五十弦之瑟而悲,帝不可止以发端,言悲思之情,有不可得止者;次联则悲其巨化为异物;腹联又悲其不能复起之九泉,曰‘思华年’,曰‘追忆’,旨趣晓然.”(6)清冯浩、朱鹤龄、朱彝尊亦主此说.(7)近人孟心史更从李商隐的生平考证其为悼亡诗.(8)此说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可惜论及哀悼对象时往往是穿凿附会.
3、恋情说
从锦瑟二字着眼或说此为一女子之名,或说此为定情之物.如刘就认攽为其是令狐楚家的青衣.宋计敏夫《唐诗记事》则云“锦瑟,令狐之妾.”(9)苏雪林认为“锦瑟是商隐的爱情纪念物”.(10)郑绪平认为这是李商隐为其小姨所写.(11)此说纯粹为妄断,不足为信.
4、自伤说
清汪师韩在《诗学纂闻》中认为李商隐是借锦瑟以自伤.(12)此外,近人王福民亦主此说.(13)此说论据较为合理,但在解颔联时却有问题.如王福民说“‘沧海’为官场,‘月’为权臣,‘日’为君主,因而得出了‘权臣无方、’‘帝恩难得’的结论”,(14)这明显是曲意比附.
5、寄喻说
清张采田在《玉溪生年谱会笺》中认为此诗抒发了诗人对李德裕的怀念.(15)而柳文英则认为此诗“通篇的意思则是因对令狐淘居启陈情不省,感叹身世沦落不遇.”(16)此说亦过于牵强附会.
6、论诗说
因见宋代李义山诗集的课本列此诗于卷首,故主张此乃诗人综述平生之诗作.清王应奎在《柳南随笔》中就持此说.(17)钱钟书与邵德润则从形象思维的理论来说明此诗为论诗之作.(18)
7、其他
有人认为若穷尽诗意则无味,主张不要深究.如明王世贞在《全唐诗说》就说“不解则涉无谓,既解则意味都尽.”(19)梁启超也认为此诗“拆开一句句叫我解释,我连本义也解不出来,我觉得它很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20)此说过于强调知觉印象,只可作欣赏札记.
综观诸论,其中不乏客观言论,只是诸多诗评家在以意逆志时往往加入过多的妄断臆测以至穿凿附会;在知人论世时又往往将此诗实系一事,不惜曲解诗意,而不考虑诗歌的叙事与历史事实的区别.
二、解 题
汉魏六朝以前的诗歌,诗与题的关系较为松散,但自唐起,诗与题的关系开始紧密结合,诗句不仅“将题目字字写到”,“且诗意的理解往往仰赖题目提供线索”.(21)反过来说,由于唐宋之际的制题多半明确,于是“题目空泛者,往往暗示了该诗诗意反而别有所指.”(22)
《锦瑟》一诗的诗题亦引起了不少的争论,不少论者认为“锦瑟”此题只取此诗句首二字为名,实同于无题诗.如《澹周诗话》:“义山好为无题或失题之诗以寓意,非必实有所指,《锦瑟》特其一曲.其做法与《碧城》三首相同……同取首二字以为题,实亦无题.”(23)喻守真和施蛰存也同意此说.(24)此说虽有理,但也有破绽.既然李商隐有意为一种无题的诗体,为何不将风格与做法和无题诗相若的诗篇也定名为“无题”呢?故此,《锦瑟》虽似乎只取二字为题,实应有其含意.此诗确实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虽所写的事情与瑟相关,但却有所寄托.
三、索 隐
面对珠圆玉润而又扑朔迷离的诗歌境界和一大堆纷纭的臆说,开始时不免眼花缭乱,但细加寻绎,却可发现在迷离中自有线索可循,在纷纭中也不无相通之处.不少臆说,实际上是诗歌本身的吩咐的意蕴和按时在不同的读者中引起的不同感受与联想.它们往往各得其一体而未窥全豹,但不必相互排斥,如果我们根据诗人提供的线索找到它的主旨和基调,融会各种原可相通、相容或相并行的学说,也许可以做到比较接近这首诗的本来面目而不致严格其丰富的内涵,对它的艺术特点也会有比较切实的体察和认识.
律诗的首尾二联,在一般情况下较多叙事和直接抒情成分,全篇的主意也往往寓含其中,有时甚至棉百点出.而颔、腹两联往往敷衍主意,意象密度较大.此诗首联以“五十弦”的形制和“一弦一柱”所发的悲声引出“思华年”,尾联以“成追忆”回应“思”字,以“惘然”点醒华年之思的感受,已多少告诉我们:这首诗是诗人追忆华年往事,不胜惘然之作.当然这种枉然的华年身世之感,内容非常宽泛,既可以兼包诗人的悼亡之痛乃至爱情生活悲剧,也和诗人抒写诗人不幸身世、充满感伤情调的诗歌创作有关.我个人认为,伤身世、咏悼亡、述创作,对李商隐这样一位绅士凄凉、处境孤羁,“可以伤春复伤别”的诗人来说,可以说是三位一体的.锦瑟既可看作是诗人凄凉身世的一种象征,也不妨看作感伤身世诗歌创作的一种比喻,正像他在《崇让宅东亭醉后沔然有作》诗中所说:“声名佳句在,身世玉琴张.”当然根据《寓目》、《房中曲》、《西溪》等诗句,认为与怀念其妻王氏有关,其实这是互相并行的,因为在悲音之中就包括悼亡之音.
首句以锦瑟起兴.诗人面对锦瑟兴悲,发为痴语,以寄怨悼,锦瑟有多少跟弦,本无关人事,而发为人语,责以“无端”,一片痴怨之情立现.所以薛雪在《一飘诗话》里说:“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出,俱从此来.”(25)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条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而诗人偏要来埋怨它:锦瑟啊,你为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锦瑟而言“五十弦”,本属诗人诗中通例,如《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梦作》:“雨打湘灵五十弦”,又如“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这都说明此在诗中原无特殊用意.有人说诗人因华年近五十(按年谱,此时诗人时年四十五)而感慨年华之流逝,不禁忆起往昔的岁月.其实不然,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诗人写此决不是让人去死扣数字.因此要领会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也.宋词人贺铸《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但此联绝非写作者之华年.因为“华年”与“年华”是不同的.此“华年”不可解为年龄,而是指“少年”,正所谓青春也.“一弦一柱思华年”,意谓:诗人听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我们斗志到华年往事是非常之宽泛的,因此诗人不会仅仅只是感慨自己已流逝的青春岁月.他此时应当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他此时也许在怀念着已故的旗子,也许在会议生平的创作,但这一切思绪都是由鼓瑟所发出的悲声而引发的.诗人正是听到“一弦一柱”所鸣奏的悲声,不禁触动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沉浸在对华年的流逝的回忆中.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的意识在它自己看来并非是许多截成一段段的碎片.乍看起来,似乎可以用‘链条’或者‘系列’之类的字眼来描述它,其实是不恰当的.意识并不是一节节地拼起来的.”(26)由此可知,诗人的思绪此时不可能只是一种历时性的活动,即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同时应该是共时的,许多画面同时涌现在诗人眼前.诗人睹物思人,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以往笺家一般只注意此句“逗下四句”,其实妙处还在“一弦一柱”四字.首联由“五十弦”而“一弦一柱”,是辞相续,二句由“一弦一柱”而“思华年”则是意相承,另外,此联对颔联、颈联的内容和表现是一种概括的提示,说明它们所描绘的既是瑟声,亦是诗人“思华年”是流露的心声.“乐志说”,虽不尽切合各句所写的情景,但它看出中间四句直接描绘音乐境界,还是蛮有一番鉴赏功力的.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下文如何承接.颔联的上句,用“庄周梦蝶”之典.此句关键在一“迷”字,“迷”字既形容梦境的迷离恍惚,梦中的如痴入迷,也写出梦醒后的空虚幻灭,惘然若迷.这迷离之境、迷离之情,从描绘音乐境界来说,是形容瑟声的如梦似幻,令人迷惘;从表现诗人的华年所历与身世之感来说,则正是一种象征.诗人曾在其他诗篇多次用梦幻来形容身世的变幻莫测,有时还直接用梦蝶之典.如“神女生涯原是梦”、“顾我有怀如大梦”、“怜我秋斋梦蝴蝶”、“枕寒庄蝶去”等.都可和此句互相参引.说“晓梦”正是极言幻灭之速.晓梦蝴蝶虽语出庄周,但一经诗人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此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的杜宇亦即杜鹃.“伤春”在李商隐诗中,多指忧国伤时,感伤身世,所谓“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刻意伤春复伤别”、“华年无一事,只是自伤春”.此一方面表现瑟声的哀怨凄迷,如杜鹃啼血;另一方面又象喻自己的春心春恨却托之于如杜鹃啼血的诗歌.用禽鸟之鸣以比喻自己的诗歌,诗人的诗中多有其例,如“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五更凄欲断,一书碧无情”都是显例.
由于伤身世、咏悼亡、述创作是三位一体的,故此联中也包含着诗人对亡妻的怀念.此句不刚这样理解,诗人当青春华年之时,热恋于妻子,而今妻子亡故,自己有如“春蚕到死”而且即便死后,也将如望帝把伤春之心托杜鹃而日夜哀鸣.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已达到一顿之处,似结非结, 修改回答
李商隐之诗大都不易解,而诸诗之中以《锦瑟》为首.李商隐之诗之所以难解,典故的运用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因为李商隐之诗往往是逐句用典,而且用典时又“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1)乃至一典多用.故诗句的意义往往已与原典故所表现的意义有所不同.《锦瑟》一诗所引用的典故更不只一个,而这些典故经诗人加以融合,“经过主观想象的创造,而具现一个全新的意象.它已脱离原典的历史时空湖概念而存在,而独立为一种当下赶法的意象了.”(2)本文将归纳分析历代诗论家对该诗的评析,并通过分析典故在该诗中的运用试图作出解读和赏析.
一、历代论说
从北宋的刘攽、苏轼直到现在,解者不下百人,历代诗论家对该诗的解说可谓洋洋大观,但意见却莫衷一是甚至相互抵牾.若将其略加归纳分类,大体可分作如下七项:(3)
1、乐志说
该说注重《锦瑟》这一题目,认为这首诗是描写瑟这种乐器的.《缃素杂记》中说:“锦瑟只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4)宋许觊《彦周诗话》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也持此说.笔者以为此论过于偏重题目,而忽略诗文本来之意蕴.
上一篇:直接引语和间接引...
下一篇:锦瑟
|返回日志列表
2011-3-11 分享 复制地址 日志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八音盒水晶 2011年03月11日 21:29 阅读(2)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 权限: 公开
字体:中▼ 小 中 大 更多▼ 设置置顶 权限设置 推荐日志 转为私密日志 删除编辑
李商隐《锦瑟》题旨索隐并赏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锦瑟》是中国诗歌史上争议最大的诗作之一.此诗以含意的隐晦、意境的朦胧而著称,也以其特有的朦胧美和丰富的暗示性,吸引历代诗评家和注家一次又一次地试图了开她神秘的面纱.
李商隐之诗大都不易解,而诸诗之中以《锦瑟》为首.李商隐之诗之所以难解,典故的运用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因为李商隐之诗往往是逐句用典,而且用典时又“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1)乃至一典多用.故诗句的意义往往已与原典故所表现的意义有所不同.《锦瑟》一诗所引用的典故更不只一个,而这些典故经诗人加以融合,“经过主观想象的创造,而具现一个全新的意象.它已脱离原典的历史时空湖概念而存在,而独立为一种当下赶法的意象了.”(2)本文将归纳分析历代诗论家对该诗的评析,并通过分析典故在该诗中的运用试图作出解读和赏析.
一、历代论说
从北宋的刘攽、苏轼直到现在,解者不下百人,历代诗论家对该诗的解说可谓洋洋大观,但意见却莫衷一是甚至相互抵牾.若将其略加归纳分类,大体可分作如下七项:(3)
1、乐志说
该说注重《锦瑟》这一题目,认为这首诗是描写瑟这种乐器的.《缃素杂记》中说:“锦瑟只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4)宋许觊《彦周诗话》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也持此说.笔者以为此论过于偏重题目,而忽略诗文本来之意蕴.(5)
2、悼亡说
何焯在《义山诗集》中说“此悼亡之诗也.首联借童女鼓五十弦之瑟而悲,帝不可止以发端,言悲思之情,有不可得止者;次联则悲其巨化为异物;腹联又悲其不能复起之九泉,曰‘思华年’,曰‘追忆’,旨趣晓然.”(6)清冯浩、朱鹤龄、朱彝尊亦主此说.(7)近人孟心史更从李商隐的生平考证其为悼亡诗.(8)此说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可惜论及哀悼对象时往往是穿凿附会.
3、恋情说
从锦瑟二字着眼或说此为一女子之名,或说此为定情之物.如刘就认攽为其是令狐楚家的青衣.宋计敏夫《唐诗记事》则云“锦瑟,令狐之妾.”(9)苏雪林认为“锦瑟是商隐的爱情纪念物”.(10)郑绪平认为这是李商隐为其小姨所写.(11)此说纯粹为妄断,不足为信.
4、自伤说
清汪师韩在《诗学纂闻》中认为李商隐是借锦瑟以自伤.(12)此外,近人王福民亦主此说.(13)此说论据较为合理,但在解颔联时却有问题.如王福民说“‘沧海’为官场,‘月’为权臣,‘日’为君主,因而得出了‘权臣无方、’‘帝恩难得’的结论”,(14)这明显是曲意比附.
5、寄喻说
清张采田在《玉溪生年谱会笺》中认为此诗抒发了诗人对李德裕的怀念.(15)而柳文英则认为此诗“通篇的意思则是因对令狐淘居启陈情不省,感叹身世沦落不遇.”(16)此说亦过于牵强附会.
6、论诗说
因见宋代李义山诗集的课本列此诗于卷首,故主张此乃诗人综述平生之诗作.清王应奎在《柳南随笔》中就持此说.(17)钱钟书与邵德润则从形象思维的理论来说明此诗为论诗之作.(18)
7、其他
有人认为若穷尽诗意则无味,主张不要深究.如明王世贞在《全唐诗说》就说“不解则涉无谓,既解则意味都尽.”(19)梁启超也认为此诗“拆开一句句叫我解释,我连本义也解不出来,我觉得它很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20)此说过于强调知觉印象,只可作欣赏札记.
综观诸论,其中不乏客观言论,只是诸多诗评家在以意逆志时往往加入过多的妄断臆测以至穿凿附会;在知人论世时又往往将此诗实系一事,不惜曲解诗意,而不考虑诗歌的叙事与历史事实的区别.
二、解 题
汉魏六朝以前的诗歌,诗与题的关系较为松散,但自唐起,诗与题的关系开始紧密结合,诗句不仅“将题目字字写到”,“且诗意的理解往往仰赖题目提供线索”.(21)反过来说,由于唐宋之际的制题多半明确,于是“题目空泛者,往往暗示了该诗诗意反而别有所指.”(22)
《锦瑟》一诗的诗题亦引起了不少的争论,不少论者认为“锦瑟”此题只取此诗句首二字为名,实同于无题诗.如《澹周诗话》:“义山好为无题或失题之诗以寓意,非必实有所指,《锦瑟》特其一曲.其做法与《碧城》三首相同……同取首二字以为题,实亦无题.”(23)喻守真和施蛰存也同意此说.(24)此说虽有理,但也有破绽.既然李商隐有意为一种无题的诗体,为何不将风格与做法和无题诗相若的诗篇也定名为“无题”呢?故此,《锦瑟》虽似乎只取二字为题,实应有其含意.此诗确实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虽所写的事情与瑟相关,但却有所寄托.
三、索 隐
面对珠圆玉润而又扑朔迷离的诗歌境界和一大堆纷纭的臆说,开始时不免眼花缭乱,但细加寻绎,却可发现在迷离中自有线索可循,在纷纭中也不无相通之处.不少臆说,实际上是诗歌本身的吩咐的意蕴和按时在不同的读者中引起的不同感受与联想.它们往往各得其一体而未窥全豹,但不必相互排斥,如果我们根据诗人提供的线索找到它的主旨和基调,融会各种原可相通、相容或相并行的学说,也许可以做到比较接近这首诗的本来面目而不致严格其丰富的内涵,对它的艺术特点也会有比较切实的体察和认识.
律诗的首尾二联,在一般情况下较多叙事和直接抒情成分,全篇的主意也往往寓含其中,有时甚至棉百点出.而颔、腹两联往往敷衍主意,意象密度较大.此诗首联以“五十弦”的形制和“一弦一柱”所发的悲声引出“思华年”,尾联以“成追忆”回应“思”字,以“惘然”点醒华年之思的感受,已多少告诉我们:这首诗是诗人追忆华年往事,不胜惘然之作.当然这种枉然的华年身世之感,内容非常宽泛,既可以兼包诗人的悼亡之痛乃至爱情生活悲剧,也和诗人抒写诗人不幸身世、充满感伤情调的诗歌创作有关.我个人认为,伤身世、咏悼亡、述创作,对李商隐这样一位绅士凄凉、处境孤羁,“可以伤春复伤别”的诗人来说,可以说是三位一体的.锦瑟既可看作是诗人凄凉身世的一种象征,也不妨看作感伤身世诗歌创作的一种比喻,正像他在《崇让宅东亭醉后沔然有作》诗中所说:“声名佳句在,身世玉琴张.”当然根据《寓目》、《房中曲》、《西溪》等诗句,认为与怀念其妻王氏有关,其实这是互相并行的,因为在悲音之中就包括悼亡之音.
首句以锦瑟起兴.诗人面对锦瑟兴悲,发为痴语,以寄怨悼,锦瑟有多少跟弦,本无关人事,而发为人语,责以“无端”,一片痴怨之情立现.所以薛雪在《一飘诗话》里说:“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出,俱从此来.”(25)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条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而诗人偏要来埋怨它:锦瑟啊,你为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锦瑟而言“五十弦”,本属诗人诗中通例,如《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梦作》:“雨打湘灵五十弦”,又如“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这都说明此在诗中原无特殊用意.有人说诗人因华年近五十(按年谱,此时诗人时年四十五)而感慨年华之流逝,不禁忆起往昔的岁月.其实不然,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诗人写此决不是让人去死扣数字.因此要领会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也.宋词人贺铸《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但此联绝非写作者之华年.因为“华年”与“年华”是不同的.此“华年”不可解为年龄,而是指“少年”,正所谓青春也.“一弦一柱思华年”,意谓:诗人听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我们斗志到华年往事是非常之宽泛的,因此诗人不会仅仅只是感慨自己已流逝的青春岁月.他此时应当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他此时也许在怀念着已故的旗子,也许在会议生平的创作,但这一切思绪都是由鼓瑟所发出的悲声而引发的.诗人正是听到“一弦一柱”所鸣奏的悲声,不禁触动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沉浸在对华年的流逝的回忆中.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的意识在它自己看来并非是许多截成一段段的碎片.乍看起来,似乎可以用‘链条’或者‘系列’之类的字眼来描述它,其实是不恰当的.意识并不是一节节地拼起来的.”(26)由此可知,诗人的思绪此时不可能只是一种历时性的活动,即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同时应该是共时的,许多画面同时涌现在诗人眼前.诗人睹物思人,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以往笺家一般只注意此句“逗下四句”,其实妙处还在“一弦一柱”四字.首联由“五十弦”而“一弦一柱”,是辞相续,二句由“一弦一柱”而“思华年”则是意相承,另外,此联对颔联、颈联的内容和表现是一种概括的提示,说明它们所描绘的既是瑟声,亦是诗人“思华年”是流露的心声.“乐志说”,虽不尽切合各句所写的情景,但它看出中间四句直接描绘音乐境界,还是蛮有一番鉴赏功力的.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下文如何承接.颔联的上句,用“庄周梦蝶”之典.此句关键在一“迷”字,“迷”字既形容梦境的迷离恍惚,梦中的如痴入迷,也写出梦醒后的空虚幻灭,惘然若迷.这迷离之境、迷离之情,从描绘音乐境界来说,是形容瑟声的如梦似幻,令人迷惘;从表现诗人的华年所历与身世之感来说,则正是一种象征.诗人曾在其他诗篇多次用梦幻来形容身世的变幻莫测,有时还直接用梦蝶之典.如“神女生涯原是梦”、“顾我有怀如大梦”、“怜我秋斋梦蝴蝶”、“枕寒庄蝶去”等.都可和此句互相参引.说“晓梦”正是极言幻灭之速.晓梦蝴蝶虽语出庄周,但一经诗人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此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的杜宇亦即杜鹃.“伤春”在李商隐诗中,多指忧国伤时,感伤身世,所谓“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刻意伤春复伤别”、“华年无一事,只是自伤春”.此一方面表现瑟声的哀怨凄迷,如杜鹃啼血;另一方面又象喻自己的春心春恨却托之于如杜鹃啼血的诗歌.用禽鸟之鸣以比喻自己的诗歌,诗人的诗中多有其例,如“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五更凄欲断,一书碧无情”都是显例.
由于伤身世、咏悼亡、述创作是三位一体的,故此联中也包含着诗人对亡妻的怀念.此句不刚这样理解,诗人当青春华年之时,热恋于妻子,而今妻子亡故,自己有如“春蚕到死”而且即便死后,也将如望帝把伤春之心托杜鹃而日夜哀鸣.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已达到一顿之处,似结非结, 修改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