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这些成语故事的主要人物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2 03:20:15
写出这些成语故事的主要人物
南柯一梦()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赴汤蹈火() 江朗才尽()
多行不义必自毖() 投笔从戎( ) 鹤立鸡群()
不好的别来,不正经的也请byebye,一定要好!
还有改正这些成语中的错别字:长嘘短叹 泱泱大欢
南柯一梦()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赴汤蹈火() 江朗才尽()
多行不义必自毖() 投笔从戎( ) 鹤立鸡群()
不好的别来,不正经的也请byebye,一定要好!
还有改正这些成语中的错别字:长嘘短叹 泱泱大欢
南柯一梦(淳于棼)
这个成语来源于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写淳于棼醉后梦入大槐安国,官任南柯太守,二十年享尽荣华富贵,醒后发觉原是一梦,一切全属虚幻.后人因此用“南柯一梦”借喻世间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空梦.现在常比喻为一场空欢喜.
相传唐代有个姓淳于名棼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节.一天适逢生日,他在门前大槐树下摆宴和朋友饮酒作乐,喝得烂醉,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迷迷糊糊仿佛有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车,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驰去.但见洞中晴天丽日,另有世界.车行数十里,行人不绝于途,景色繁华,前方朱门悬着金匾,上书“大槐安国”,有丞相出门相迎,告称国君愿将公主许配,招他为驸马.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觉已成婚礼,与金枝公主结亲,并被委任“南柯郡太守”. 淳于棼到任后勤政爱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前后二十年,上获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拥戴.这时他已有五子二女,官位显赫,家庭美满,万分得意.
不料檀萝国突然入侵,淳于棼率兵拒敌,屡战屡败;金枝公主又不幸病故.淳于棼连遭不测,辞去太守职务,扶柩回京,从此失去国君宠信.他心中悒悒不乐,君王准他回故里探亲,仍由两名紫衣使者送行. 车出洞穴,家乡山川依旧.淳于棼返回家中,只见自己身子睡在廊下,不由吓了一跳,惊醒过来,眼前仆人正在打扫院子,两位友人在一旁洗脚,落日余晖还留在墙上,而梦中经历好像已经整整过了一辈子.
淳于棼把梦境告诉众人,大家感到十分惊奇,一齐寻到大槐树下,果然掘出个很大的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蚁穴一个.梦中“南柯郡”、“槐安国”,其实原来如此!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景皓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出处】语见(唐·李百药《北齐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三·元景安传》):“景皓云:‘岂得弃本宗,遂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用例】(林语堂《中国人之聪明》) :“使糊涂的白种人处于同样境地,虽明知兵力不敌,亦必背城借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日人一战.”
【解说】南北朝时,东魏大将军高洋废魏孝静帝元善见,自立为王,遂为北齐.翌年,复鸩死帝与其三子.天保十年,彗星出现,天有日食,洋忧其王位不保,问彭城公元韶曰:“王莽既取刘氏天下,何汉光武复得中兴?”韶竟然曰:“王莽不将刘氏家族斩尽杀绝,致留后患.”洋因下令,捕戮元姓直系亲属等二十五家,拘禁元韶等十九家.韶幽禁于地牢,数日不得一食,后至饿死.洋乃尽诛诸元,无论老少长幼,一律斩首,共杀三千人,弃尸漳水.水中之鱼食人尸骸,百姓取鱼剖腹,得人甲指,遂相诫不食,几月无人网鱼,使鱼苟活数月.洋残暴屠杀元氏家族,大力扶植高氏宗室,使元氏宗亲无不惊恐万分.将军元景安为求自保,召其家族商议,拟改高姓.堂兄元景皓不服曰:“焉能轻易离宗改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景安上白高洋,洋便杀景皓,并将其家属远徙彭城.后人将“宁可玉碎,不能瓦全”之句,改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原指宁如珍贵之玉器被击成支离破碎,而不作贱价之瓦器得以保全.后喻宁可保全气节,为正义之事而死,而不愿忍辱屈从,而苟且偷生,常用此语.
赴汤蹈火(韩嵩)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傅子》.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刘表拥兵十万,称雄荆州(今湖南、湖北).他外表儒雅,但内心多疑.当时,实力最强的要数曹操和袁绍,他们分别使用伎俩争取刘表,刘表总是口头应允,实际上却按兵不动,在混乱的局势中观望踟蹰(chí chú).
刘表的做法,引起他的属下不满.有一天,从事中郎韩嵩谏道:“曹、袁相持不下,将军举足轻重,应择善而从.若想有大作为,可乘两雄争斗之机举事;不然的话,也应择善而从.倘若继续犹豫暧昧,他们势必都会移恨于您,您也就无法保持中立了.”韩嵩又说:“曹操明哲,为天下贤俊所拥戴,势在必胜.他一旦击败了袁绍,就会移兵进攻江汉,那时将军您就难以抵抗了.所以归附曹操乃是万全之策.”刘表仍狐疑不决,他问道:“如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我也难以适从.目前曹操住在许昌,您替我前去观察一下他们的动静虚实,如何?”韩嵩说:“我是您的臣下,自当为您效劳,虽赴汤蹈火,死无所辞.如果将军已作出‘上顺天子,下归曹公’的决策,那么派我进京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您主意未定,就派我进京,天子封我一官,我就是天子之臣,按道义就不能再为将军效死了.那时,将军就不要为难我了.”刘表听了,仍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地要他去一趟再说.
韩嵩到了京师后,拜见了曹操.受曹操控制的汉献帝封他为侍中并任零陵太守.韩嵩前去向刘表辞行.
刘表得知后,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叛逆,于是召集部属,并令军队守卫在厅堂内,准备当众处斩韩嵩.
韩嵩一进来,刘表就骂道:“韩嵩逆贼,竟敢叛我!”
韩嵩毫不畏惧,正气凛然地说:“嵩早已有言在先.今日之事,是将军负嵩,不是嵩负将军!”刘表顿时哑口无言.
刘表的妻子见此情景,便悄悄地劝谏道:“韩嵩是本地颇有声势的人物,况且他理直气壮,诛杀他恐众人难以服从.”刘表自知理亏,只得下令赦免了韩嵩死罪.
成语“赴汤蹈火”由此而来,意思是,即使是滚烫的汤、炽热的火,也敢于去践踏,比喻不避艰险.
江朗才尽(江淹)
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江淹年轻的时候很有才气,会写文章也能作画.可是当他年老的时候,总是拿着笔,思考了半天,也写不出任何东西.因此,当时人们谣传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多行不义必自毖(郑庄公)
春秋时,郑武公从申国娶了个妻子,名字叫武姜.武姜生了郑庄公和共叔段,郑庄公出生的时候是难产,吓坏了他的母亲武姜,所以武姜喜欢小儿子共叔段而不喜欢郑庄公,多次请求郑武公改立共叔段为太子,武公没有答应.郑庄公即位以后,武姜又请庄公封给共叔好的封邑,郑庄公将共叔段封在京这个地方.共叔段在京大兴土木,所建的城墙的规格超过了规定规模,大臣祭仲认为共叔段有野心,劝郑庄公早点解决共叔段的不规行为.郑庄公说:“人要是做多了坏事,定会自己害自己,你等着瞧吧.”后来共叔段又私下让郑国西部边境地区的人民既听国君的命令,又听自己的指挥,不久就干脆将它据为自己的领地,且面积不断扩大.祭仲认为共叔段拥有的百姓越来越多,危害越大.郑庄公说:“用不义手段收罗的民众不会团结,再多也会分裂.”共叔段在自己的封地上修城池,制造兵器,训练兵士,并和母亲武姜约定,要进攻郑国都城,由武姜作内应打开城门,里应外合.郑庄公知道后,认为时机已到,便派兵讨伐共叔段,共叔段的封地上的人民背叛了他,共叔段逃到鄢,庄公又追击到鄢,最后共叔段逃亡到共.
投笔从戎(班超)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字仲升,东汉扶风郡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人.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肯动脑筋,能言善辩,读了不少书.班超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都是非常有名的历史学家,著名的史书《汉书》就是他们父子俩编撰的.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一天,他正在写字,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厌烦和苦恼,于是“啪”的一声把笔摔在地上,叹气说:
“男子汉大丈夫,纵然没有其他什么志向谋略,也应当学学当年的博介子和张骞,在外建立功勋,怎么能够长久地把时间花在替人抄写上面呢?!”
听了这番话,周围的人都讥笑他异想天开,班超感叹地说:“庸人怎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啊!”
后来皇帝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派兵出征,班超从军入伍了.他英勇杀敌,大败匈奴,立了战功.
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投笔从戎”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的行动.
鹤立鸡群(嵇绍)
发音 hè lì jī qún
释义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 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示例 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一般.(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九回)
这个成语来源于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写淳于棼醉后梦入大槐安国,官任南柯太守,二十年享尽荣华富贵,醒后发觉原是一梦,一切全属虚幻.后人因此用“南柯一梦”借喻世间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空梦.现在常比喻为一场空欢喜.
相传唐代有个姓淳于名棼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节.一天适逢生日,他在门前大槐树下摆宴和朋友饮酒作乐,喝得烂醉,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迷迷糊糊仿佛有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车,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驰去.但见洞中晴天丽日,另有世界.车行数十里,行人不绝于途,景色繁华,前方朱门悬着金匾,上书“大槐安国”,有丞相出门相迎,告称国君愿将公主许配,招他为驸马.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觉已成婚礼,与金枝公主结亲,并被委任“南柯郡太守”. 淳于棼到任后勤政爱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前后二十年,上获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拥戴.这时他已有五子二女,官位显赫,家庭美满,万分得意.
不料檀萝国突然入侵,淳于棼率兵拒敌,屡战屡败;金枝公主又不幸病故.淳于棼连遭不测,辞去太守职务,扶柩回京,从此失去国君宠信.他心中悒悒不乐,君王准他回故里探亲,仍由两名紫衣使者送行. 车出洞穴,家乡山川依旧.淳于棼返回家中,只见自己身子睡在廊下,不由吓了一跳,惊醒过来,眼前仆人正在打扫院子,两位友人在一旁洗脚,落日余晖还留在墙上,而梦中经历好像已经整整过了一辈子.
淳于棼把梦境告诉众人,大家感到十分惊奇,一齐寻到大槐树下,果然掘出个很大的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蚁穴一个.梦中“南柯郡”、“槐安国”,其实原来如此!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景皓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出处】语见(唐·李百药《北齐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三·元景安传》):“景皓云:‘岂得弃本宗,遂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用例】(林语堂《中国人之聪明》) :“使糊涂的白种人处于同样境地,虽明知兵力不敌,亦必背城借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日人一战.”
【解说】南北朝时,东魏大将军高洋废魏孝静帝元善见,自立为王,遂为北齐.翌年,复鸩死帝与其三子.天保十年,彗星出现,天有日食,洋忧其王位不保,问彭城公元韶曰:“王莽既取刘氏天下,何汉光武复得中兴?”韶竟然曰:“王莽不将刘氏家族斩尽杀绝,致留后患.”洋因下令,捕戮元姓直系亲属等二十五家,拘禁元韶等十九家.韶幽禁于地牢,数日不得一食,后至饿死.洋乃尽诛诸元,无论老少长幼,一律斩首,共杀三千人,弃尸漳水.水中之鱼食人尸骸,百姓取鱼剖腹,得人甲指,遂相诫不食,几月无人网鱼,使鱼苟活数月.洋残暴屠杀元氏家族,大力扶植高氏宗室,使元氏宗亲无不惊恐万分.将军元景安为求自保,召其家族商议,拟改高姓.堂兄元景皓不服曰:“焉能轻易离宗改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景安上白高洋,洋便杀景皓,并将其家属远徙彭城.后人将“宁可玉碎,不能瓦全”之句,改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原指宁如珍贵之玉器被击成支离破碎,而不作贱价之瓦器得以保全.后喻宁可保全气节,为正义之事而死,而不愿忍辱屈从,而苟且偷生,常用此语.
赴汤蹈火(韩嵩)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傅子》.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刘表拥兵十万,称雄荆州(今湖南、湖北).他外表儒雅,但内心多疑.当时,实力最强的要数曹操和袁绍,他们分别使用伎俩争取刘表,刘表总是口头应允,实际上却按兵不动,在混乱的局势中观望踟蹰(chí chú).
刘表的做法,引起他的属下不满.有一天,从事中郎韩嵩谏道:“曹、袁相持不下,将军举足轻重,应择善而从.若想有大作为,可乘两雄争斗之机举事;不然的话,也应择善而从.倘若继续犹豫暧昧,他们势必都会移恨于您,您也就无法保持中立了.”韩嵩又说:“曹操明哲,为天下贤俊所拥戴,势在必胜.他一旦击败了袁绍,就会移兵进攻江汉,那时将军您就难以抵抗了.所以归附曹操乃是万全之策.”刘表仍狐疑不决,他问道:“如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我也难以适从.目前曹操住在许昌,您替我前去观察一下他们的动静虚实,如何?”韩嵩说:“我是您的臣下,自当为您效劳,虽赴汤蹈火,死无所辞.如果将军已作出‘上顺天子,下归曹公’的决策,那么派我进京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您主意未定,就派我进京,天子封我一官,我就是天子之臣,按道义就不能再为将军效死了.那时,将军就不要为难我了.”刘表听了,仍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地要他去一趟再说.
韩嵩到了京师后,拜见了曹操.受曹操控制的汉献帝封他为侍中并任零陵太守.韩嵩前去向刘表辞行.
刘表得知后,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叛逆,于是召集部属,并令军队守卫在厅堂内,准备当众处斩韩嵩.
韩嵩一进来,刘表就骂道:“韩嵩逆贼,竟敢叛我!”
韩嵩毫不畏惧,正气凛然地说:“嵩早已有言在先.今日之事,是将军负嵩,不是嵩负将军!”刘表顿时哑口无言.
刘表的妻子见此情景,便悄悄地劝谏道:“韩嵩是本地颇有声势的人物,况且他理直气壮,诛杀他恐众人难以服从.”刘表自知理亏,只得下令赦免了韩嵩死罪.
成语“赴汤蹈火”由此而来,意思是,即使是滚烫的汤、炽热的火,也敢于去践踏,比喻不避艰险.
江朗才尽(江淹)
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江淹年轻的时候很有才气,会写文章也能作画.可是当他年老的时候,总是拿着笔,思考了半天,也写不出任何东西.因此,当时人们谣传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多行不义必自毖(郑庄公)
春秋时,郑武公从申国娶了个妻子,名字叫武姜.武姜生了郑庄公和共叔段,郑庄公出生的时候是难产,吓坏了他的母亲武姜,所以武姜喜欢小儿子共叔段而不喜欢郑庄公,多次请求郑武公改立共叔段为太子,武公没有答应.郑庄公即位以后,武姜又请庄公封给共叔好的封邑,郑庄公将共叔段封在京这个地方.共叔段在京大兴土木,所建的城墙的规格超过了规定规模,大臣祭仲认为共叔段有野心,劝郑庄公早点解决共叔段的不规行为.郑庄公说:“人要是做多了坏事,定会自己害自己,你等着瞧吧.”后来共叔段又私下让郑国西部边境地区的人民既听国君的命令,又听自己的指挥,不久就干脆将它据为自己的领地,且面积不断扩大.祭仲认为共叔段拥有的百姓越来越多,危害越大.郑庄公说:“用不义手段收罗的民众不会团结,再多也会分裂.”共叔段在自己的封地上修城池,制造兵器,训练兵士,并和母亲武姜约定,要进攻郑国都城,由武姜作内应打开城门,里应外合.郑庄公知道后,认为时机已到,便派兵讨伐共叔段,共叔段的封地上的人民背叛了他,共叔段逃到鄢,庄公又追击到鄢,最后共叔段逃亡到共.
投笔从戎(班超)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字仲升,东汉扶风郡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人.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肯动脑筋,能言善辩,读了不少书.班超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都是非常有名的历史学家,著名的史书《汉书》就是他们父子俩编撰的.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一天,他正在写字,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厌烦和苦恼,于是“啪”的一声把笔摔在地上,叹气说:
“男子汉大丈夫,纵然没有其他什么志向谋略,也应当学学当年的博介子和张骞,在外建立功勋,怎么能够长久地把时间花在替人抄写上面呢?!”
听了这番话,周围的人都讥笑他异想天开,班超感叹地说:“庸人怎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啊!”
后来皇帝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派兵出征,班超从军入伍了.他英勇杀敌,大败匈奴,立了战功.
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投笔从戎”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的行动.
鹤立鸡群(嵇绍)
发音 hè lì jī qún
释义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 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示例 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一般.(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