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找个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语文数学期末复习大纲,有的帮忙一下,谢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8 01:06:26
我想找个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语文数学期末复习大纲,有的帮忙一下,谢谢!
可以发至我信箱:wwz121@126.com
可以发至我信箱:wwz121@126.com
摘录:明月如霜
六年毕业总复习之阅读篇 (一)
一、知识要点.
(一)童话故事的特点.
童话是运用想象、幻想和夸张等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和智慧教育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有如下特点:
1、内容适合儿童的情趣和爱好.2、幻想丰富奇特,情节曲折奇妙.3、语言浅显生动.4、拟人化的描写.
(二)寓言故事的特点.
寓言是借用比较短小、浅显的故事来表达比较重要、深刻的道理的一种文学体裁.1、篇幅短小,但寓意十分深刻.2、大都带有讽刺性和劝喻性.
(三)常见的构段方式.
(1)顺承式.自然段中的每句话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步步写的.句子的前后顺序不能调换的段式.如《飞机遇险的时候》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穿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 II 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的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 II 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2)总分式.(或分总式、总分总式)这种构段方式,一般把段落分为总述和分述两部分.总述包含着分述,分述紧扣着总述,成并列的的几点(或几个方面)来描述.如:
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时公里,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海底世界》)
这一段主要说海底的动物种类多,活动的方法不一样.全段六句,前两句总述“海里的动物种类多,活动方法不一样”(层意);后四句分述“五种动物活动的方法”(层意).可分两层,第二层的四句话成并列关系.
(3)并列式.在一个自然段中,对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一个道理等,从几个方面、几个部分或几个角度加以叙述或说明.无主无从,层次可以调换.但一般说来,作者也考虑、推敲了逻辑关系.如: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是在夜里开放.//花分根了,一棵分为几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养花》)这里按“夸花”“赏花”“赠花”(层意)分为三层,它们之间是并列、平行的关系,不分主次.
(4)转折式.这种自然段的叙述,是由一个方向转到另一个方向,使意义相反或对立.段中常见“可是”“却”“但是”“然而”等词语.如: 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大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遭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段共三句话,分为两层.前两句写“我想扑灭邱少云身上的烈火”(层意).前后意思树立,段中用了“但是”这个表示转折的词语.
(5)因果式(或果因式,因果因式、果因果式)这种结构形式的自然,一般都是几句说话原因,几句说话结果.只是作者根据需要,安排因果顺序不一:有的原因在前,有的结果在前.段中常用“因为、由于、因此、所以”等词语表示.如: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段中有三句话,前两句说“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层意),是果;后一句说“海底高低不平”(层意),是因.所以分两层,果在前,因在后,文中有“因为”一词提示.
(6)除此之外,还有选择式 、共个式、补充式(概括具体式)、主线插入式等等.
然而,我们在阅读中很少遇到某种单纯的构段方式.大多数自然段都是由多种结构结合或穿插起来组成的.
六年毕业总复习之阅读篇 (二)
二、阅读方法
(一)划分段落的方法.(写作顺序)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继续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分段.如《飞夺泸定桥》一课,我们首先可以按照夺桥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把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夺桥经过这一部分又可按“抢时间”和“夺天险”分为两个部分.所以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
(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段.时间阶段性明显,时间线索清晰的文章,可以按时间的变化分段.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开头交代了这次战斗的目的,接着按“天还没亮时”“中午”“黄昏时候”三个时间阶段分别写出了“潜伏”“牺牲”“歼敌”的具体情况.这篇课文按照时间变化的线索就应当分为四段.
(3)按空间方位的变换分段.写景状物的文章,多从不同的方位进行叙写,分段时就应当按方位的变换来划分.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可以按照“从金华出发?路上景色?双龙洞奇景”地点变化分为三段.也可以将“双龙洞奇景”一部分,再按地点变化,分为“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几部分,全文可分为6段.
(4)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段.(材料的性质).有的文章,把相同的或相关的材料加以归类,放在一个或几个相邻的自然段里,使它们共同表现文章中心的一个侧面,这样的文章,就应当按材料的性质来分段.如《劳动最有滋味》一课,作者从“劳动使人得到乐趣”“劳动使我们穷人骨头硬,有自信心”“劳动会使我们的心思细腻”三个方面,说明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因此,按材料的性质可以把全文分为三段.
(5)按所叙述事件之间的关系分段(叙述的内容)有的文章是从几个方面介绍某一事物的,这样的文章可以按照叙述的不同内容进行分段.如《黄河象》一课,首先介绍了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和特点;接着讲科学家对这头黄河象化石来历的假想;最后讲人们挖掘这具象化石.按照叙述内容的变化,本课可以分为三段.
(6)按人物的行动或感情变化分段.在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人物的行动或感情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样的文章可以按人物行动或感情变化的线索来分段.如《穷人》一课,先写桑娜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接着写桑娜去看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病死了,便把她的两个孩子抱回自己的家里;最后写渔夫出海归来,桑娜把西蒙死的消息告诉了他,渔夫主动提出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过来抚养.因此,本文按人物行动的变化可以分为三段.
(二)概括段意的常用方法.
(1)摘录原句法.总分段式一般用总述句作为段意.因果段式一般抓“果”.如“弟弟学习很认真,也很刻苦.他懂得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他牢牢记住妈妈的话:将来革命胜利了,还要建设新中国.”本段段意就可用第一句话来进行概括.
(2)理解归纳法.并列关系的小段采用合并法,顺承关系的小段采用取主舍次法.
(3)提问整理法.这种方法往往适用于叙述一件事情或描述一个人的自然段落.概括段意先要看清这段写的是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或者是谁,怎么样.
(三) 分析写作顺序.
1、顺叙.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叙述,也就是按事情发展进程的先后叙述.这种叙述方法容易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在顺叙中也有以下几种情况:
(1)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
(2)按地点转移的顺序叙述.
(3)按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来叙述.
2、倒叙.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突出重点,造成深刻的印象.
3、插叙.插叙就是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入一段有关的事情.插叙是为了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对某种情况产生的缘由或某一事物的来历作补充性的追叙.有时是为了对事情中某一清洁作注释、说明.
4、补叙.补叙是对所叙述的人物、事件、情节等做简短的补充说明.补叙和插叙的区别是:插叙往往是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情节,插入另外一件事,而补叙则是用简短的话对前面所叙述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交代.补叙的特点是:前后必须有过渡的话,如果去掉补叙,前后内容仍然可以衔接起来.
5、分叙.分叙也叫平叙,就是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的事物和发展过程.
(四)怎样归纳中心思想
作者写文章,总有一定目的,他想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鞭笞什么,或说明一件事物,或明确一个道理,或表达一种情感等等,这些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中心思想,一般包括“写什么”和“为什么写”两方面的内容,“写什么”指的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记叙文中主要是指描写的人物、事物、景物等;“为什么写”指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五种:
(1) 分析题目.有些文章的题目是画龙点睛之笔,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分析题目必须弄清题目的意思,判断出题目的中心词和关键词,再看看文章是如何围绕题目记叙内容、展开情节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又是如何从题目得到体现的.
(2) 分析中心句.中心句,也就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句子.阅读时,先要抓住这些关键的中心句;然后在理解中心句的意思,看看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那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最后用简洁贴切的语言把中心思想概括出来.
(3) 分析主要情节.文章的主要情节就是文章的重点段落,而中心思想往往体现在主要情节中.因此,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找出文章的主要情节,然后再抓住其中的重点语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4) 分析主要人物.因为文章中主要人物身上所表现出的思想品格和精神面貌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的体现,因此,在分析主要人物时,必须注意文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性格和品质特征的描写,特别是要注意文章对人物的思想品质特点的刻画.只有把文章内容与人和物的分析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把握住中心思想.
(5)分析文章中的议论和抒情.有些文章,在记叙中穿插了一些抒情和议论部分,对于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很有帮助的.此外,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还可根据文章的体裁,抓住规律进行.如:写人的文章从思想品质上概括;叙事的文章从事情的意义上概括;写景的文章从抒发的感情上概括;说明的道理、揭示的规律上概括.
(五)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熟读句子,了解句子的基本内容,并在反复读中找出句子的关键词语.其次,要联系上下文找出文中与关键词有联系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对关键词的表达作用,弄清关键词的本义及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从而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句子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只有联系上下文,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课文的内在联系入手,层层深入,才可以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通过贯穿前后,上下联系,层层分析,就会由浅层次的认识发展到深层次的理解,准确地把握句子的含义及其所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内外联系,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内外联系”是指在理解句子意思时要围绕句子的关键点,将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行必要的思维补充,产生具体感受,领悟句子的含义.
(六)怎样给短文加题目.
题目如同文章的眼睛.给文章加题目应做到:准确、简洁、醒目.给短文加题目,可采用如下方法:
(1) 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作题目.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为人民服务》.
(2) 用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词语作题目.如《草地夜行》《鲁班学艺》.
(3) 用贯穿全文的线索作题目.如《一个苹果》《一簸箕垃圾》.
(4) 用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特定时间、地点作题目.如:《在仙台》《乡村的傍晚》.
(5) 用与文章中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做题目.如《詹天佑》《粜米》.
六年毕业总复习之阅读篇 (三)
三、领悟表达方法
(一)抓住事物的特点.无论是人、事,还是物、景,都有不同的特点.只有抓住特点写,才能使读者对事物留下清楚的印象.
(二)分清文章的主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的,读课文时,分清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抓住主要的认真阅读可以使我们加深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也可以从中学到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三)弄清文章的详写与略写.详写,就是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把重要的材料写得具体、详尽.详写的作用在于使所叙述的事件得到充分的表现,通过细腻的描写,极力渲染、烘托中心或气氛.把次要材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这就是略写.分清主次,有详有略,才能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写文章时,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的描写,叫做心理描写.心理描写能描述人物心灵深处的活动,对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形象,开掘文章的思想,深化中心,有重要作用.
(五)注意对事物的静态与动态的描写.静态指事物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如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动态指事物处于活动发展变化时的状态,如鸟在飞、水在流、人在活动等.写文章要注意静态与动态的描写,如果对比着描写,一动一静,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六)分辨事物和联想.联想是想象的一种形式,是作者对已经掌握的生动素材进行改造和生发,从而创造形象的主要手段.阅读时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就能按照作者的思路,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七)注意合理想象的内容.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就是想象.这样文章内容更具体,更感人.
(八)注意文章的细节.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行为、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一般多指在细小的环节发面所做的描绘.要使人物刻画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有立体感,细节描写是不可缺少的.
(九)注意文章的过渡.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连贯衔接,是篇章结构里不可缺少的部分.需要加过渡文字的地方常常是:内容转折的地方,叙述与议论、倒叙与顺叙、顺叙与插叙相转折的地方,论述问题时由总述到分述或由分述到总述的地方.过渡的方式一般有三种:1、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或上下段意思跳跃不大,可用过渡词语:因此、那么、但是、不过、由此可见、总而言之等.2、前后两层意思或上下两段意思跳跃或转折较大,一般用过渡句.3、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都较复杂,两部分之间的意思跨度或转折很大则需要用承上启下的段落来过渡.
(十)注意文章的前后照应.照应是指前后映衬,上下互相呼应.也就是前面讲过的内容,后面有着落;后面要讲的内容,前面有适当的提示或交代.恰当地运用照应手法,既有助于揭示文章前后内容联系,使文章线索清晰,前后连贯,又可使文章显得紧凑、严密还能引起读者的思索与回味,有助于突出主题.常见的照应方式有三种:1、开头和结尾的照应,可使文章显得完整.2、行文中的照应.这种行文中的此呼彼应,可使读者感到文中有紧密的内在联系.3、文章与标题的照应,这种照应,使文章内容处处紧扣题目,文题紧密联系.
六年毕业总复习之阅读篇 (一)
一、知识要点.
(一)童话故事的特点.
童话是运用想象、幻想和夸张等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和智慧教育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有如下特点:
1、内容适合儿童的情趣和爱好.2、幻想丰富奇特,情节曲折奇妙.3、语言浅显生动.4、拟人化的描写.
(二)寓言故事的特点.
寓言是借用比较短小、浅显的故事来表达比较重要、深刻的道理的一种文学体裁.1、篇幅短小,但寓意十分深刻.2、大都带有讽刺性和劝喻性.
(三)常见的构段方式.
(1)顺承式.自然段中的每句话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步步写的.句子的前后顺序不能调换的段式.如《飞机遇险的时候》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穿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 II 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的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 II 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上降落伞包,做好跳伞的准备.
(2)总分式.(或分总式、总分总式)这种构段方式,一般把段落分为总述和分述两部分.总述包含着分述,分述紧扣着总述,成并列的的几点(或几个方面)来描述.如:
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时公里,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海底世界》)
这一段主要说海底的动物种类多,活动的方法不一样.全段六句,前两句总述“海里的动物种类多,活动方法不一样”(层意);后四句分述“五种动物活动的方法”(层意).可分两层,第二层的四句话成并列关系.
(3)并列式.在一个自然段中,对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一个道理等,从几个方面、几个部分或几个角度加以叙述或说明.无主无从,层次可以调换.但一般说来,作者也考虑、推敲了逻辑关系.如: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是在夜里开放.//花分根了,一棵分为几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养花》)这里按“夸花”“赏花”“赠花”(层意)分为三层,它们之间是并列、平行的关系,不分主次.
(4)转折式.这种自然段的叙述,是由一个方向转到另一个方向,使意义相反或对立.段中常见“可是”“却”“但是”“然而”等词语.如: 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大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遭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段共三句话,分为两层.前两句写“我想扑灭邱少云身上的烈火”(层意).前后意思树立,段中用了“但是”这个表示转折的词语.
(5)因果式(或果因式,因果因式、果因果式)这种结构形式的自然,一般都是几句说话原因,几句说话结果.只是作者根据需要,安排因果顺序不一:有的原因在前,有的结果在前.段中常用“因为、由于、因此、所以”等词语表示.如: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段中有三句话,前两句说“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层意),是果;后一句说“海底高低不平”(层意),是因.所以分两层,果在前,因在后,文中有“因为”一词提示.
(6)除此之外,还有选择式 、共个式、补充式(概括具体式)、主线插入式等等.
然而,我们在阅读中很少遇到某种单纯的构段方式.大多数自然段都是由多种结构结合或穿插起来组成的.
六年毕业总复习之阅读篇 (二)
二、阅读方法
(一)划分段落的方法.(写作顺序)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继续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分段.如《飞夺泸定桥》一课,我们首先可以按照夺桥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把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夺桥经过这一部分又可按“抢时间”和“夺天险”分为两个部分.所以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
(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段.时间阶段性明显,时间线索清晰的文章,可以按时间的变化分段.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开头交代了这次战斗的目的,接着按“天还没亮时”“中午”“黄昏时候”三个时间阶段分别写出了“潜伏”“牺牲”“歼敌”的具体情况.这篇课文按照时间变化的线索就应当分为四段.
(3)按空间方位的变换分段.写景状物的文章,多从不同的方位进行叙写,分段时就应当按方位的变换来划分.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可以按照“从金华出发?路上景色?双龙洞奇景”地点变化分为三段.也可以将“双龙洞奇景”一部分,再按地点变化,分为“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几部分,全文可分为6段.
(4)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段.(材料的性质).有的文章,把相同的或相关的材料加以归类,放在一个或几个相邻的自然段里,使它们共同表现文章中心的一个侧面,这样的文章,就应当按材料的性质来分段.如《劳动最有滋味》一课,作者从“劳动使人得到乐趣”“劳动使我们穷人骨头硬,有自信心”“劳动会使我们的心思细腻”三个方面,说明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因此,按材料的性质可以把全文分为三段.
(5)按所叙述事件之间的关系分段(叙述的内容)有的文章是从几个方面介绍某一事物的,这样的文章可以按照叙述的不同内容进行分段.如《黄河象》一课,首先介绍了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和特点;接着讲科学家对这头黄河象化石来历的假想;最后讲人们挖掘这具象化石.按照叙述内容的变化,本课可以分为三段.
(6)按人物的行动或感情变化分段.在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人物的行动或感情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样的文章可以按人物行动或感情变化的线索来分段.如《穷人》一课,先写桑娜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接着写桑娜去看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病死了,便把她的两个孩子抱回自己的家里;最后写渔夫出海归来,桑娜把西蒙死的消息告诉了他,渔夫主动提出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过来抚养.因此,本文按人物行动的变化可以分为三段.
(二)概括段意的常用方法.
(1)摘录原句法.总分段式一般用总述句作为段意.因果段式一般抓“果”.如“弟弟学习很认真,也很刻苦.他懂得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他牢牢记住妈妈的话:将来革命胜利了,还要建设新中国.”本段段意就可用第一句话来进行概括.
(2)理解归纳法.并列关系的小段采用合并法,顺承关系的小段采用取主舍次法.
(3)提问整理法.这种方法往往适用于叙述一件事情或描述一个人的自然段落.概括段意先要看清这段写的是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或者是谁,怎么样.
(三) 分析写作顺序.
1、顺叙.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叙述,也就是按事情发展进程的先后叙述.这种叙述方法容易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在顺叙中也有以下几种情况:
(1)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
(2)按地点转移的顺序叙述.
(3)按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来叙述.
2、倒叙.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突出重点,造成深刻的印象.
3、插叙.插叙就是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入一段有关的事情.插叙是为了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对某种情况产生的缘由或某一事物的来历作补充性的追叙.有时是为了对事情中某一清洁作注释、说明.
4、补叙.补叙是对所叙述的人物、事件、情节等做简短的补充说明.补叙和插叙的区别是:插叙往往是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情节,插入另外一件事,而补叙则是用简短的话对前面所叙述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交代.补叙的特点是:前后必须有过渡的话,如果去掉补叙,前后内容仍然可以衔接起来.
5、分叙.分叙也叫平叙,就是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的事物和发展过程.
(四)怎样归纳中心思想
作者写文章,总有一定目的,他想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鞭笞什么,或说明一件事物,或明确一个道理,或表达一种情感等等,这些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中心思想,一般包括“写什么”和“为什么写”两方面的内容,“写什么”指的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记叙文中主要是指描写的人物、事物、景物等;“为什么写”指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五种:
(1) 分析题目.有些文章的题目是画龙点睛之笔,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分析题目必须弄清题目的意思,判断出题目的中心词和关键词,再看看文章是如何围绕题目记叙内容、展开情节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又是如何从题目得到体现的.
(2) 分析中心句.中心句,也就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句子.阅读时,先要抓住这些关键的中心句;然后在理解中心句的意思,看看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那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最后用简洁贴切的语言把中心思想概括出来.
(3) 分析主要情节.文章的主要情节就是文章的重点段落,而中心思想往往体现在主要情节中.因此,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找出文章的主要情节,然后再抓住其中的重点语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4) 分析主要人物.因为文章中主要人物身上所表现出的思想品格和精神面貌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的体现,因此,在分析主要人物时,必须注意文中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性格和品质特征的描写,特别是要注意文章对人物的思想品质特点的刻画.只有把文章内容与人和物的分析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把握住中心思想.
(5)分析文章中的议论和抒情.有些文章,在记叙中穿插了一些抒情和议论部分,对于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很有帮助的.此外,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还可根据文章的体裁,抓住规律进行.如:写人的文章从思想品质上概括;叙事的文章从事情的意义上概括;写景的文章从抒发的感情上概括;说明的道理、揭示的规律上概括.
(五)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熟读句子,了解句子的基本内容,并在反复读中找出句子的关键词语.其次,要联系上下文找出文中与关键词有联系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对关键词的表达作用,弄清关键词的本义及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从而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句子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只有联系上下文,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课文的内在联系入手,层层深入,才可以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通过贯穿前后,上下联系,层层分析,就会由浅层次的认识发展到深层次的理解,准确地把握句子的含义及其所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内外联系,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内外联系”是指在理解句子意思时要围绕句子的关键点,将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行必要的思维补充,产生具体感受,领悟句子的含义.
(六)怎样给短文加题目.
题目如同文章的眼睛.给文章加题目应做到:准确、简洁、醒目.给短文加题目,可采用如下方法:
(1) 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作题目.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为人民服务》.
(2) 用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词语作题目.如《草地夜行》《鲁班学艺》.
(3) 用贯穿全文的线索作题目.如《一个苹果》《一簸箕垃圾》.
(4) 用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特定时间、地点作题目.如:《在仙台》《乡村的傍晚》.
(5) 用与文章中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做题目.如《詹天佑》《粜米》.
六年毕业总复习之阅读篇 (三)
三、领悟表达方法
(一)抓住事物的特点.无论是人、事,还是物、景,都有不同的特点.只有抓住特点写,才能使读者对事物留下清楚的印象.
(二)分清文章的主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的,读课文时,分清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抓住主要的认真阅读可以使我们加深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也可以从中学到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三)弄清文章的详写与略写.详写,就是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把重要的材料写得具体、详尽.详写的作用在于使所叙述的事件得到充分的表现,通过细腻的描写,极力渲染、烘托中心或气氛.把次要材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这就是略写.分清主次,有详有略,才能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写文章时,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的描写,叫做心理描写.心理描写能描述人物心灵深处的活动,对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形象,开掘文章的思想,深化中心,有重要作用.
(五)注意对事物的静态与动态的描写.静态指事物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如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动态指事物处于活动发展变化时的状态,如鸟在飞、水在流、人在活动等.写文章要注意静态与动态的描写,如果对比着描写,一动一静,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六)分辨事物和联想.联想是想象的一种形式,是作者对已经掌握的生动素材进行改造和生发,从而创造形象的主要手段.阅读时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就能按照作者的思路,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七)注意合理想象的内容.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就是想象.这样文章内容更具体,更感人.
(八)注意文章的细节.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行为、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一般多指在细小的环节发面所做的描绘.要使人物刻画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有立体感,细节描写是不可缺少的.
(九)注意文章的过渡.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连贯衔接,是篇章结构里不可缺少的部分.需要加过渡文字的地方常常是:内容转折的地方,叙述与议论、倒叙与顺叙、顺叙与插叙相转折的地方,论述问题时由总述到分述或由分述到总述的地方.过渡的方式一般有三种:1、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或上下段意思跳跃不大,可用过渡词语:因此、那么、但是、不过、由此可见、总而言之等.2、前后两层意思或上下两段意思跳跃或转折较大,一般用过渡句.3、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都较复杂,两部分之间的意思跨度或转折很大则需要用承上启下的段落来过渡.
(十)注意文章的前后照应.照应是指前后映衬,上下互相呼应.也就是前面讲过的内容,后面有着落;后面要讲的内容,前面有适当的提示或交代.恰当地运用照应手法,既有助于揭示文章前后内容联系,使文章线索清晰,前后连贯,又可使文章显得紧凑、严密还能引起读者的思索与回味,有助于突出主题.常见的照应方式有三种:1、开头和结尾的照应,可使文章显得完整.2、行文中的照应.这种行文中的此呼彼应,可使读者感到文中有紧密的内在联系.3、文章与标题的照应,这种照应,使文章内容处处紧扣题目,文题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