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册古诗三首怎么解释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2 13:39:36
十二册古诗三首怎么解释啊?
《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全诗的大意是:园子里那绿色蔬菜上的露珠,等到太阳一出就晒干了;温暖的春天给万物带来了恩惠,使它们充满了生机,可常常担忧秋天的到来,因为一到秋天,草木枯黄,百花凋零,万物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所有的河流都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流回来呢?青少年时期不努力学习,到老了伤心后悔也没有什么用了.前四句通过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归海说明美好时光短暂而易逝,且一去不复返,后一句直抒胸臆,劝诫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叹息.
《七步诗》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诗人曹植.全诗的大意是: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写到边关,明月和边关已经成了戍边将士生活中的两个典型景物.大概守卫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没有时间想家,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低下头不免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全诗的大意是:这明月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过的明月,这边关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的边关,久别亲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边防线上驻守的将士们还没能回到家乡.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乐府汉代的诗歌体裁.原是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它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叫做乐府.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曹操第三子,曹丕弟.作品有《曹子建集》十卷,收诗八十余首,文赋四十余篇.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江宁(今南京)人.一说太原人,又说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考取进士,虽升至校书郎,但后来一再被贬,终竟被刺史闾丘晓忌才杀害.存诗一百八十多首,多写边塞和妇女生活.情深意切,语言精练.作品有《王昌龄集》.
龙城飞将“龙城”指卢龙城,在今河北省,汉时属右北平郡.“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以英勇善战闻名.西汉武帝时,封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听说以后,称李广是汉朝的飞将军,一连好几年不敢入犯右北平地区.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诗歌开头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元知”,即本来就知道,“万事空”的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这话看来平常,但在全诗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也就是说,陆游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这一句是向儿子们交代他毕生的心事,下一句写对儿子们的嘱托和深切盼望.“王师”指宋朝的军队.“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进攻.“中原”泛指被金人占领的失地.寥寥数字,既包含诗人热切的盼望,坚定的信念,也寄托着把他呼号一生“北定中原”的心愿和未了的事业要下一代来继承,希望孩儿们努力奋斗,实现遗志,不要忘记你们父亲还在九泉之下等候着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之中,亲人的喜悦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他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这对于一位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遐想,于是诗篇便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处,“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
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胡应麟谓此诗“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他比李白小十一岁,两人友谊深厚,创作成就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中国文坛上称为“李杜”,一为“诗仙”,一为“诗圣”.杜甫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洋溢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被推崇为“诗史”.在创作方法和技巧方面,杜甫不愧为全能的诗歌艺术家,各种体裁都有佳作,表现方法丰富多彩,风格深沉,旋律悲壮,特别是在语言的提炼和运用上,堪称一代宗师,为我国的诗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脍炙人口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等.
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安禄山趁唐朝政治腐败,在范阳发动叛乱.叛军南下攻占洛阳、长安.唐朝用大将郭子仪等率军平叛.后来,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又起兵反唐.直至763年,唐朝才打败叛军.
《七步诗》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诗人曹植.全诗的大意是: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写到边关,明月和边关已经成了戍边将士生活中的两个典型景物.大概守卫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没有时间想家,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低下头不免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全诗的大意是:这明月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过的明月,这边关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的边关,久别亲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边防线上驻守的将士们还没能回到家乡.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乐府汉代的诗歌体裁.原是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它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叫做乐府.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曹操第三子,曹丕弟.作品有《曹子建集》十卷,收诗八十余首,文赋四十余篇.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江宁(今南京)人.一说太原人,又说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考取进士,虽升至校书郎,但后来一再被贬,终竟被刺史闾丘晓忌才杀害.存诗一百八十多首,多写边塞和妇女生活.情深意切,语言精练.作品有《王昌龄集》.
龙城飞将“龙城”指卢龙城,在今河北省,汉时属右北平郡.“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以英勇善战闻名.西汉武帝时,封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听说以后,称李广是汉朝的飞将军,一连好几年不敢入犯右北平地区.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诗歌开头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他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元知”,即本来就知道,“万事空”的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这话看来平常,但在全诗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也就是说,陆游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这一句是向儿子们交代他毕生的心事,下一句写对儿子们的嘱托和深切盼望.“王师”指宋朝的军队.“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进攻.“中原”泛指被金人占领的失地.寥寥数字,既包含诗人热切的盼望,坚定的信念,也寄托着把他呼号一生“北定中原”的心愿和未了的事业要下一代来继承,希望孩儿们努力奋斗,实现遗志,不要忘记你们父亲还在九泉之下等候着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叙写喜讯.蓟北乃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这对于多年漂泊“剑南”急于结束流落返回故乡的诗人来说,确是天大的喜讯,诗人通过写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映他那种悲喜交集的心情.诗的第二联,诗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带着欣喜的热泪,回看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他们昔日的愁云早已驱散,正沉浸在欢乐之中,亲人的喜悦是对诗人最大的安慰,他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随手胡乱地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这对于一位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的描写,恰当地把诗人大喜欲狂的心态逼真地表现出来.“喜欲狂”既是上面初闻惊喜的结果,又是下面由惊喜而引发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遐想,于是诗篇便有了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尾联是想象中的具体还乡路线,“巴峡”是出发之地,“巫峡”是必经之处,“襄阳”和“洛阳”是诗人的原籍和故乡.这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
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胡应麟谓此诗“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他比李白小十一岁,两人友谊深厚,创作成就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中国文坛上称为“李杜”,一为“诗仙”,一为“诗圣”.杜甫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洋溢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被推崇为“诗史”.在创作方法和技巧方面,杜甫不愧为全能的诗歌艺术家,各种体裁都有佳作,表现方法丰富多彩,风格深沉,旋律悲壮,特别是在语言的提炼和运用上,堪称一代宗师,为我国的诗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脍炙人口的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等.
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安禄山趁唐朝政治腐败,在范阳发动叛乱.叛军南下攻占洛阳、长安.唐朝用大将郭子仪等率军平叛.后来,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又起兵反唐.直至763年,唐朝才打败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