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我想具体了解一下 关于 二战后英国在经济方面的发展状况,虽然知道二战后它欠了很多钱,元气大伤,但难道没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17:42:02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
我想具体了解一下 关于 二战后英国在经济方面的发展状况,虽然知道二战后它欠了很多钱,元气大伤,但难道没有哪个方面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吗?不可能全军覆没吧?
还有就是 在军事 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动态呢?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我想具体了解一下 关于 二战后英国在经济方面的发展状况,虽然知道二战后它欠了很多钱,元气大伤,但难道没有
二战后,英国的经济受到严重创伤.主要是英国依赖美国的援助来恢复发展经济.美国的主要政策就是《马歇尔计划》.经济模式的特征: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自由主义转变,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重新得到加强;经济计划程度下降,自由市场作用增大;国家干预减弱,自由竞争加强.“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
  (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①确立: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战结束后初期到50年代末):①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②确立: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它通过1944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等确立了其世界经济霸主地位.(3)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转变:①原因: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②多极化: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各种原料输出国和生产国组织起来,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
  英国具有典型的公私混合型经济体制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工党主政期间大力发展国有经济,分别在1945年7月至1951年10月和1975年3 月至1979年5月,掀起两次国有化高潮,国有企业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1970年国有企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8.1%,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 11.1%,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0%.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国有企业地位显著上升.1981年,英国最大10家公司(企业) 按营业额排序,国有化公司占3家,按职工人数排序,国有企业占6家.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如下部门:英国邮政局、国家煤炭局、英国铁路局、英国航空和宇航公 司、英国机场管理局、英国港务局、英国货运公司、国家公共汽车公司、英格兰运输局、英国钢铁公司、英国国家石油公司、英国制造公司、电力委员会等.英国国 有化企业的发展并没有代替私营公司在英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特别是撒切尔夫人主政时期进行的大规模私有化运动,对煤气、石油、电力供应、煤炭、宇航、汽车 和电信等部门的上百个大型国有企业实行了民营化.到1989年,国有企业的总资产比1979年减少了45%.1990年底国有企业在国内总产值中的比重已 由1979年的10%降至不足5%.目前英国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邮政、市政交通、核燃料工业和民用航空事业等领域.虽然国有经济比重降低,但英国还是公私 混合产权结构.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03 09:27 1945年7月,英国工党出人意料地在大选中获胜,工党在下议院获得398个席位,而保守党仅得209席.工党由此单独组阁,成立了由工党领袖克里门特•艾德礼为首相的战后英国首届政府.工党政府刚一成立,就决心实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振兴战后的英国经济和改善社会状况.工党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推行福利国家制度.在实行国有化方面,英国政府除了原已收归国有的电话、电报、地铁、发电站以外,还将煤矿、铁路、电力、煤气、运河、船坞、医院、英格兰银行、航空及钢铁业收归国有.国有化的方式是由国家向原业主支付偿金.而国有化的目的一是利用国家的力量维护英国整个经济机制的正常运作,推动战后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增长;二是帮助调整英国国内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尽可能地争取社会平等.与国有化相互关联的是工党政府实行了一定程度的经济计划化.艾德礼政府从一开始就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通过对财政、金融、贸易和部分生产的控制,主动地指导和调节经济发展.福利国家制度是战后初期英国工党政府诸项改革举措中影响最大的一项.1946年8月,通过工党政府的努力,英国国会通过了国民保险法.该法在以往有关法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险项目,规定凡已就业而未达退休年龄的职工都须参加保险,以便在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的情况下能够享受津贴和补助.1946年11月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法,在英国的居民从此享受免费医疗.同年还通过了住房法,该法规定地方当局负责集资修建房屋,解决战后房荒;同时对房租实行限制,以保护租户的利益.1948年5月.国民援助法出台,规定由于种种原因而无力缴纳社会保险金的贫困者,可得到政府的救济.上述所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的基金来源于投保职工交纳的保险费、企业主上缴的保险费和国家的预算拨款等三个方面.工党政府的福利政策使战后英国普通居民的生活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1948年,艾德礼宣布英国已经建成了福利国家.
  英国工党政府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对战后初期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复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英国较早地在1948年达到战前的经济水平.马歇尔计划又使英国从美国给欧洲的援款中得到1.2亿美元,工党政府用此款充实英格兰银行的外汇储备,稳定英国的金融市场,弥补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使英国的经济更快地走上复兴之路.到1950年,英国经济达到了4%的年增长率,为此,工党赢得了1950年的大选而继续执政.虽然一年后由于工党政府的内外政策不如人意而使保守党通过大选重新上台执政,但是工党政府的改革成果却没有被否定.
  1951年10月,保守党组成由丘吉尔为首相的新政府,从此开始了长达13年的保守党执政时期(在此期间丘吉尔、艾登、麦克米伦和霍姆相继出任首相).保守党政府除了终止实行工党原先准备实施的钢铁工业和国内运输业的国有化计划,基本上接受了国有化的现实;同时继续推行福利政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些国家在国民保健方面的开支.丘吉尔政府还根据战后英国经济恢复的实际,结束了产生于战时的国家对经济生活的严格控制,使英国的经济能更好地发展.50年代前期,英国的经济呈现繁荣,其国民生产总值位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虽然进入50年代下半期和60年代上半期,与联邦德国、法国以及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相比,英国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是英国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2%至3%.
  英国国有企业的改造过程及其经验
  1.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的浪潮最早源自英国.英国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以后英国经济逐渐走下坡路.为提高经济竞争力,英国战后历届政府先后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其基本措施是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及股份制改造.其做法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逐渐影响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形成所谓私有化浪潮.
  2.英国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政府通过制定私有化政策加以推行.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1986年):主要对包括石油公司、天然气海岸设施、宇航公司、电报电话公司、铁路、旅馆、全国卡车公司等在内的亏损不太严重、仍可获利、且大多属竞争行业的企业实行私有化.具体做法是:(1)企业公开上市;(2)整体出售给私人企业;(3)职工内部持股.总起来看,该阶段改造的规模相对较小.
  第二阶段(1987年-1991年):主要涉及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企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包括:天然气公司、航空公司、机场、钢铁、供水、造船、电力、全国公共汽车公司等.与第一阶段不同,第二阶段主要以将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企业,其它则采用股份公开上市及职工持股的办法.从改造的规模看,该阶段比第一阶段扩大了近一倍.
  为保证整个改造进程的平稳性,英国政府采取了多种相关配套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特别股权安排及照顾职工和分散的小额股东的权益.所谓特别股权安排是指:政府保留一部分国有股权暂不出让.其目的在于防止某些行业或私人企业利用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采取恶意收购或兼并国有企业的不良做法,同时也在于制约企业的个别经理人员利用私有化改造转公为私,乘机扩大个人利益,使国有资产流失.所谓照顾职工和分散的小额股东的权益,重点在于合理确定职工持股购股方案,一般让本企业职工持有本企业总股份的10%左右.
  总体上看,英国国有企业改革值得肯定及借鉴的经验主要有:(1)化大为小,区别对待.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对亏损的大企业本身进行划分,根据各部门具体的盈亏情况划分为若干个小公司,以区别对待.由于一个大型企业的亏损,不等于其各部门一概亏损,因此区别对待的优越性在于:政府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于那些因亏损而急需改造的部门中去,从而降低了国企改造的成本,并增加了企业扭亏为盈的机会.(2)逐步推行,相对平稳.整个改造过程分阶段实施、按步骤进行;重视可行性研究及前期准备;实际推行中先易后难,由小到大;改造的形式不拘一格:整体出售、内部收购、股票上市、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综合使用,同时注重各种改革措施之间的相互衔接配套.
  由于政策可行、措施有效,通过10多年的私有化改造,英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普遍提高,其中英国最大的40家被改造的国有企业全部取消了亏损,企业盈利增幅较大.同时政府也甩掉了一些财政包袱,使财政收支状况有明显好转,政府通过出售国有企业,直接获得的总收入超过600亿英镑.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也有较大增长,加上股票收益,使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识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也相应地得以改善.此外,股份制改造也得到英国社会各阶层及广大人民的支持,表现在社会公众持股人数大增,由300万人上升到1000万人.
  英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存在的问题是:(1)由于企业大量裁员,使失业问题空前严重.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由此带来工人抗议等众多社会问题.(2)如何有效监督管理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尤其是对具有自然垄断性企业实行私有化后,如何防止因私人垄断而损害社会公众利益,是值得重视的一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