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前 2单元 预习笔记,不要太多,每一课都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0 15:44:12
八年级上册语文前 2单元 预习笔记,不要太多,每一课都有
《与朱元思书》
1、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解题:“与”:给予.“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解释重点字.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7)急湍:急流的水 (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10)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2)相鸣:互相和鸣 (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筹划、治理.(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17)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 (19)交映:互相掩映.(20)见:同“现”,显现,显露. (21)缥碧:青白色.
3、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 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 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5.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4分)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
6、 理解背诵.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 则百叫不绝(对偶句)
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重点句翻译.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烟雾全部消散尽净,晴空和青山呈现同样颜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 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8、欣赏.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9、中心:“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也是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10、讨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答: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
《五柳先生传》(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陶渊明)
1、 文学常识: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五柳先生传》出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桃花源记〉〉,诗有《饮酒》 《〈归园田居〉其三》
2、 人物欣赏:(1)五柳先生的形象: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2)从三方面描写其形象的:一是: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二是: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三是: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他不慕荣利,厌恶官场的追名逐利,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是值得肯定的.可令另一方面他逃避现实,隐居起来,不去撞击社会矛盾的思想是消极的.
(4)本文与,《醉翁亭记》中的“醉翁”同是嗜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
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是与民同乐.
3、 名句及成语:(1)不求甚现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本文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夫.
(2)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意思:不为贫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4、 重点实词:会意: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意旨) 亲旧:亲戚、朋友. 造饮:到、往.到别人家里去喝酒.期:希望,愿望. 环堵:周围环着四堵墙. 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打补丁.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兹若人:此人.俦:朋友,伴侣. 觞:酒杯. 嗜:爱好,喜欢.
5、 重点句子翻译:(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到别人家里去喝酒,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
(3)好读书,不求甚喜欢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5)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6、理解背诵:《五柳先生传》中
(1)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3)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我是猪,我说脏话,不汲汲于富贵.
(4)文中描写“五柳先生”不追名逐利,恬淡自足的诗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马说》韩愈
一、作者作品:韩愈唐朝文学家.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
二、说的特点:可以说明事物,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三、阅读理
1、本文中心句:(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文写法: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s
3、本文段意:一段: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三段:总结全文,写食马者的愚妄.
4、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原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及作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作用: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7、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原因.
9、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0、"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
1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12、《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①伯乐不常有.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4、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5、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6、《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7、《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8、《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20、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21、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哪一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阅读课)
1、文学常识、作者 明朝著名文学家 宋濂
2、重点字词解释.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取得、得到.
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走送之:跑 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向.先达:学术界的前辈.执经叩问:求教.叩,问. 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 (礼愈)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等待,等.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严冬. 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至)舍:学舍,书舍. 僵劲:僵硬. (持)汤沃灌:热水.沃灌,浇洗. 以衾(拥覆):以,用.衾,被子.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带. 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 (右备)容臭:容臭,香袋. 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慕、艳,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3、理解背诵.
(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表明第2段观点的句子是: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4、思考、(1)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2)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3)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4)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5)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6)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7)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
5、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3、重点段翻译. 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去询问而不告诉、去请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那么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
再问: 课文不一样,第一课是,新闻两则
再答: 不好意思,我们先学的五六单元。 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历史的记录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由最高军事统帅亲自撰写的这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两则新闻,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孙犁的《芦花荡》,叙述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颇有点传奇色彩。“老头子”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这篇小说主要的艺术特色。 西蒙诺夫的《蜡烛》,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悼念红军烈士英灵的烛光在坟堆上闪烁,富有诗意。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中,作者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对中国表达了极大的尊重和同情。这封信抓住火烧圆明园事件,分清是非黑白,议论势如破竹。 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第二单元没地方打了,只有这些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C )(2分) A余秋雨是当代著名的学者、作家。他写的《信客》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忠厚老实、善良诚信、任劳任怨的信客形象,表达了对诚信的赞美。 B 《台阶》以“台阶”为线索,来反映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了艰苦的代价。 C 《阿长与》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文章选自《呐喊》。 D 《老王》一文描写老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写他的“善”;一是写他的苦。 望采纳,谢谢
1、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解题:“与”:给予.“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解释重点字.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7)急湍:急流的水 (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10)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2)相鸣:互相和鸣 (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筹划、治理.(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17)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 (19)交映:互相掩映.(20)见:同“现”,显现,显露. (21)缥碧:青白色.
3、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 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 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5.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4分)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
6、 理解背诵.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 则百叫不绝(对偶句)
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重点句翻译.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烟雾全部消散尽净,晴空和青山呈现同样颜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 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8、欣赏.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9、中心:“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也是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10、讨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答: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
《五柳先生传》(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陶渊明)
1、 文学常识: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五柳先生传》出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桃花源记〉〉,诗有《饮酒》 《〈归园田居〉其三》
2、 人物欣赏:(1)五柳先生的形象: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2)从三方面描写其形象的:一是: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二是: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三是: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他不慕荣利,厌恶官场的追名逐利,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是值得肯定的.可令另一方面他逃避现实,隐居起来,不去撞击社会矛盾的思想是消极的.
(4)本文与,《醉翁亭记》中的“醉翁”同是嗜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
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是与民同乐.
3、 名句及成语:(1)不求甚现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本文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夫.
(2)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意思:不为贫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4、 重点实词:会意: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意旨) 亲旧:亲戚、朋友. 造饮:到、往.到别人家里去喝酒.期:希望,愿望. 环堵:周围环着四堵墙. 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打补丁.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兹若人:此人.俦:朋友,伴侣. 觞:酒杯. 嗜:爱好,喜欢.
5、 重点句子翻译:(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到别人家里去喝酒,一来、就要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
(3)好读书,不求甚喜欢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5)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6、理解背诵:《五柳先生传》中
(1)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3)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我是猪,我说脏话,不汲汲于富贵.
(4)文中描写“五柳先生”不追名逐利,恬淡自足的诗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马说》韩愈
一、作者作品:韩愈唐朝文学家.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
二、说的特点:可以说明事物,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三、阅读理
1、本文中心句:(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文写法: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s
3、本文段意:一段: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三段:总结全文,写食马者的愚妄.
4、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原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及作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作用: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7、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原因.
9、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0、"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
1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12、《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①伯乐不常有.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4、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5、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6、《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7、《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8、《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20、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21、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哪一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阅读课)
1、文学常识、作者 明朝著名文学家 宋濂
2、重点字词解释.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取得、得到.
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走送之:跑 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向.先达:学术界的前辈.执经叩问:求教.叩,问. 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 (礼愈)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等待,等.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严冬. 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至)舍:学舍,书舍. 僵劲:僵硬. (持)汤沃灌:热水.沃灌,浇洗. 以衾(拥覆):以,用.衾,被子.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带. 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 (右备)容臭:容臭,香袋. 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慕、艳,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3、理解背诵.
(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表明第2段观点的句子是: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4、思考、(1)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2)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那些方面?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
(3)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4)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5)本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6)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7)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
5、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3、重点段翻译. 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去询问而不告诉、去请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那么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
再问: 课文不一样,第一课是,新闻两则
再答: 不好意思,我们先学的五六单元。 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历史的记录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由最高军事统帅亲自撰写的这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两则新闻,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孙犁的《芦花荡》,叙述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颇有点传奇色彩。“老头子”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这篇小说主要的艺术特色。 西蒙诺夫的《蜡烛》,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悼念红军烈士英灵的烛光在坟堆上闪烁,富有诗意。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中,作者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对中国表达了极大的尊重和同情。这封信抓住火烧圆明园事件,分清是非黑白,议论势如破竹。 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第二单元没地方打了,只有这些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C )(2分) A余秋雨是当代著名的学者、作家。他写的《信客》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忠厚老实、善良诚信、任劳任怨的信客形象,表达了对诚信的赞美。 B 《台阶》以“台阶”为线索,来反映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了艰苦的代价。 C 《阿长与》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文章选自《呐喊》。 D 《老王》一文描写老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写他的“善”;一是写他的苦。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