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11/11 13:26:49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2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以真诚信仰、完整坚持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探索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更具前提性、基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它集中反映我们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科学回答这一问题,对于准确回答其他重大问题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回答“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时代课题的科学结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壮丽日出.它是包括唯物史观与辩证唯物论、剩余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论在内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构成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的“圣经”.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选择并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在漫长的奋斗岁月里,中国人民曾尝试选择过多种主义,但都失败了.只有马克思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国家的振兴与富强.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运遭受挫折,面对一些人的悲观情绪和动摇立场时,邓小平同志断言“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当在国际大环境影响下,国内出现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思潮时,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表示,“老祖宗”不能丢,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不能丢,并强调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事实上,国际共运遭受挫折,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出现失误,并非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错误,而是僵化的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是丢掉和放弃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武器的结果.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16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指引中国实现民族复兴.
应当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没有离“经”叛“道”.它所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即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真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基本原理、政治立场、基本观点和社会理想,将其始终作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
以解放思想、辩证扬弃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马克思曾指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种批判性和革命性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就是解放思想,就是辩证扬弃.
纵观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发展历史,都是在解放思想、辩证扬弃中实现的,其中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对其自身的理论.坚持解放思想、辩证扬弃,列宁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思想,大胆突破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不能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结论,领导“十月革命”走向成功.坚持解放思想、辩证扬弃,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成功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传了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辩证扬弃”的精髓,经历了在新的世情国情党情下探求真理的过程.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坚定果断地支持了首开新时期思想解放先河的真理标准讨论,强调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正是因为解放思想,使我们彻底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仅为改革开放做了思想舆论上的准备,也为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开辟了道路.实践证明,理论体系每发展完善一步,都伴随着新一轮的思想解放、辩证扬弃过程.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形势的新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判断、准确把握所处的历史方位,结合新的实践经验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又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立足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总结国内外现代化建设经验并对以往发展进行批判性反思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所结出的新的丰硕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的丰富和发展.
以与时俱进、开放发展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黑格尔在谈到真理的获取和运用时曾说过一句名言:“真理不是一次铸成的硬币.”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是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也是一个渐次完善、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这就是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开放发展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其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认为,他们的理论是对一定历史时期客观情况的反映,“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对其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因为时代的发展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只能用时代的实践发展“本本”,而不能用“本本”框住发展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葆青春活力,不是因为它发现了终极真理,而是因为它自觉地正视实践的挑战,倾听实践的呼声,把自己当作实践的内在环节,从而能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一实践,“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迫切需要一个新的理论给予回答,就是“要说新话”,“要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这个新话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组成部分,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把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我们党获得的新经验、引发的新思考集中概括总结起来,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点,探索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各自都作出了独特贡献.它们既互相贯通,又层层递进,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超越和后人突破前人的必然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整合,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思想上的觉醒、不断自我超越的结晶.这个“理论体系”,集社会主义本质论、国情论、改革开放论、科学发展论、市场经济建设论、民主政治建设论、文化建设论、和谐社会建设论、执政党建设论等重大理论于一体,涉及到了改革发展稳定、政治经济文化、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诸方面的内容,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与时俱进.
以求真务实、创造运用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的灵魂,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根本思想作风和思想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以求真务实、创造运用的科学态度,才能真正发挥理论的指南作用.
求真务实、创造运用马克思主义鲜明地表现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世界观是解决“怎么看”的问题,方法论是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只有“看”得准确,才能“办”得科学,这就要认识把握遵循客观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着深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强调事物发展系统集成的特性决定着要全面发展,事物发展普遍联系的特性决定着要协调发展,事物发展历史过程的特性决定着要可持续发展,事物发展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特性决定着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因此,所主张的求真,是求客观规律之“真”,探求真理之“真”;所主张的务实,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依实情,举实措,办实事,求实效.坚持求真务实,就要做到揭示规律与遵循规律、认识真理与践行真理相结合.求真务实的理论品格,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的高度统一,体现了知与行的高度一致.
求真务实、创造运用马克思主义生动地表现在坚持实践特色、注重解决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称自己的理论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和真正意义就在于能及时回答解决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因此,始终坚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在新的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回答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已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常态性活动.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理论概括都是一个不断开拓和深入的历史过程,坚持求真务实、创造运用的科学态度,就要因变而变.即便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东西,甚至被原来肯定过的东西,也可能因实践变化而需要作出新的探索发展,从而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就是求真务实.
2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以真诚信仰、完整坚持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探索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更具前提性、基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它集中反映我们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科学回答这一问题,对于准确回答其他重大问题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回答“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时代课题的科学结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壮丽日出.它是包括唯物史观与辩证唯物论、剩余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论在内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构成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的“圣经”.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选择并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在漫长的奋斗岁月里,中国人民曾尝试选择过多种主义,但都失败了.只有马克思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国家的振兴与富强.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运遭受挫折,面对一些人的悲观情绪和动摇立场时,邓小平同志断言“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当在国际大环境影响下,国内出现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思潮时,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表示,“老祖宗”不能丢,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不能丢,并强调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事实上,国际共运遭受挫折,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出现失误,并非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错误,而是僵化的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是丢掉和放弃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武器的结果.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16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指引中国实现民族复兴.
应当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没有离“经”叛“道”.它所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即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真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基本原理、政治立场、基本观点和社会理想,将其始终作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
以解放思想、辩证扬弃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马克思曾指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种批判性和革命性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就是解放思想,就是辩证扬弃.
纵观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发展历史,都是在解放思想、辩证扬弃中实现的,其中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对其自身的理论.坚持解放思想、辩证扬弃,列宁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思想,大胆突破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不能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结论,领导“十月革命”走向成功.坚持解放思想、辩证扬弃,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成功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传了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辩证扬弃”的精髓,经历了在新的世情国情党情下探求真理的过程.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坚定果断地支持了首开新时期思想解放先河的真理标准讨论,强调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正是因为解放思想,使我们彻底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仅为改革开放做了思想舆论上的准备,也为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开辟了道路.实践证明,理论体系每发展完善一步,都伴随着新一轮的思想解放、辩证扬弃过程.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形势的新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判断、准确把握所处的历史方位,结合新的实践经验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又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立足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总结国内外现代化建设经验并对以往发展进行批判性反思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所结出的新的丰硕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的丰富和发展.
以与时俱进、开放发展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黑格尔在谈到真理的获取和运用时曾说过一句名言:“真理不是一次铸成的硬币.”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是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也是一个渐次完善、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这就是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开放发展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其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认为,他们的理论是对一定历史时期客观情况的反映,“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对其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因为时代的发展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只能用时代的实践发展“本本”,而不能用“本本”框住发展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葆青春活力,不是因为它发现了终极真理,而是因为它自觉地正视实践的挑战,倾听实践的呼声,把自己当作实践的内在环节,从而能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一实践,“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迫切需要一个新的理论给予回答,就是“要说新话”,“要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这个新话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组成部分,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把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我们党获得的新经验、引发的新思考集中概括总结起来,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点,探索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各自都作出了独特贡献.它们既互相贯通,又层层递进,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超越和后人突破前人的必然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整合,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思想上的觉醒、不断自我超越的结晶.这个“理论体系”,集社会主义本质论、国情论、改革开放论、科学发展论、市场经济建设论、民主政治建设论、文化建设论、和谐社会建设论、执政党建设论等重大理论于一体,涉及到了改革发展稳定、政治经济文化、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诸方面的内容,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与时俱进.
以求真务实、创造运用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的灵魂,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根本思想作风和思想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以求真务实、创造运用的科学态度,才能真正发挥理论的指南作用.
求真务实、创造运用马克思主义鲜明地表现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世界观是解决“怎么看”的问题,方法论是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只有“看”得准确,才能“办”得科学,这就要认识把握遵循客观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着深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强调事物发展系统集成的特性决定着要全面发展,事物发展普遍联系的特性决定着要协调发展,事物发展历史过程的特性决定着要可持续发展,事物发展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特性决定着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因此,所主张的求真,是求客观规律之“真”,探求真理之“真”;所主张的务实,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依实情,举实措,办实事,求实效.坚持求真务实,就要做到揭示规律与遵循规律、认识真理与践行真理相结合.求真务实的理论品格,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的高度统一,体现了知与行的高度一致.
求真务实、创造运用马克思主义生动地表现在坚持实践特色、注重解决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称自己的理论为“实践的唯物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和真正意义就在于能及时回答解决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因此,始终坚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在新的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回答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已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常态性活动.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理论概括都是一个不断开拓和深入的历史过程,坚持求真务实、创造运用的科学态度,就要因变而变.即便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东西,甚至被原来肯定过的东西,也可能因实践变化而需要作出新的探索发展,从而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就是求真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