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求丰子恺的《过年》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21:54:15
求丰子恺的《过年》
求丰子恺的《过年》
我幼时不知道阳历,只知道阴历.到了十二月十五,过年的空气开始浓重起来了.我们染坊店里三个染匠司务全是绍兴人,十二月十六日要回乡.十五日,店里办一桌酒,替他们送行.这是提早举办的年酒.商店旧例,年酒席上的一只全鸡,摆法大有道理:鸡头向着谁,谁要免职.所以上菜的时候,要特别当心.但我家的店规模很小,店里三个人,作场里三个人,一共只有六个人,这六个人极少有变动,所以这种顾虑极少.但母亲还是当心,上菜时关照仆人,必须把鸡头向着空位.
  腊月二十三日晚上送灶,灶君菩萨每年上天约一星期,廿三夜上去,大年夜回来.这菩萨据说是天神派下来监视人家的,每家一个.大约就像政府委任官吏一般,不过人数(神数)更多.他们高踞在人家的灶山上,嗅取饭菜的香气.每逢初一、月半,必须点起香烛来拜他.廿三这一天,家家烧赤豆糯米饭,先盛一大碗供在灶君面前,然后全家来吃.吃过之后,黄昏时分,父亲穿了大礼服来灶前膜拜,跟着,我们大家跪拜.拜过之后,将灶君的神像从灶山上请下来,放进一顶灶轿里.这灶轿是白天从市上买来的,用红绿纸张糊成,两旁贴着一副对联,上写“上天奏善事,下界保平安”.我们拿些冬青柏子,插在灶轿两旁,再拿一串纸做的金元宝挂在轿上;又拿一点糖塌饼来,粘在灶君菩萨的嘴上.这样一来,他上去见了天神,粘嘴粘舌的,说话不清楚,免得把人家的恶事全盘说出.于是父亲恭恭敬敬地捧了灶轿,捧到大门外去烧化.烧化时必须抢出一只纸元宝,拿进来藏在橱里,预祝明年有真金元宝进门之意.送灶君上天之后,陈妈妈就烧菜给父亲下酒,说这酒菜味道一定很好,因为没有灶君先吸取其香气.父亲也笑着称赞酒菜好吃.我现在回想,他是假痴假呆、逢场作乐.因为他中了这末代举人,科举就废,不得伸展,蜗居在这穷乡僻壤的蓬门败屋中,无以自慰,唯有利用年中行事,聊资消遣,亦“四时佳兴与人同”之意耳.
  二十三送灶之后,家中就忙着打年糕.这糯米年糕又大又韧,自己不会打,必须请一个男工来帮忙.这男工大都是陆阿二,又名五阿二.因为他姓陆,而他的父亲行五.两枕“当家年糕”,约有三尺长;此外许多较小的年糕,有2尺长的,有一尺长的;还有红糖年糕,白糖年糕.此外是元宝、百合、桔子等种种小摆设,这些都由母亲和姐姐们去做.我也洗了手去参加,但总做不好,结果是自己吃了.
  姐姐们又做许多小年糕,形式仿照大年糕,是预备廿七夜过年时拜小年菩萨用的.
  二十七夜过年,是个盛典.白天忙着烧祭品:猪头、全鸡、大鱼、大肉,都是装大盘子的.吃过夜饭之后,把两张八仙桌接起来,上面供设“六神牌”,前面围着大红桌围,摆着巨大的锡制的香炉蜡台.桌上供着许多祭品,两旁围着年糕.我们这厅屋是三家公用的,我家居中,右边是五叔家,左边是嘉林哥家,三家同时祭起年菩萨来,屋子里灯火辉煌,香烟缭绕,气象好不繁华!三家比较起来,我家的供桌最为体面.何况我们还有小年菩萨,即在大桌旁边设两张茶几,也是接长的,也供一位小菩萨像,用小香炉蜡台,设小盆祭品,竟像是小人国里的过年.记得那时我所欣赏的,是“六神牌”和祭品盘上的红纸盖.这六神牌画得非常精美,一共六版,每版上画好几个菩萨,佛、观音、玉皇大帝、孔子、文昌帝君、魁星……都包括在内.平时折好了供在堂前,不许打开来看,这时候才展览了.祭品盘上的红纸盖,都是我的姑母剪的,“福禄寿喜”、“一品当朝”、“平升三级”等字,都剪出来,巧妙地嵌在里头.我那时只七八岁,就喜爱这些东西,这说明我对美术有缘.
  绝大多数人家廿七夜过年.所以这晚上商店都开门,直到后半夜送神后才关门.我们约伴出门散步,买花炮.花炮种类繁多,我们所买的,不是两响头的炮仗和劈劈拍拍的鞭炮,而是雪炮、流星、金转银盘、水老鼠、万花筒等好看的花炮.其中万花筒最好看,然而价贵不易多得.买回去在天井里放,大可增加过年的喜气.我把一串鞭炮拆散来,一个一个地放.点着了火立刻拿一个罐头来罩住,“咚”的一声,连罐头也跳起来.我起初不敢拿在手里放.后来经乐生哥哥(关于此人另有专文)教导,竟胆敢拿在手里放了.两指轻轻捏住鞭炮的末端,一点上火,立刻把头旋向后面.渐渐老练了,即行若无事.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底夜饭时,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那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我得的记得是四角,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做“毛糙纸揩洼”.“洼”就是屁股.一个人拿一张糙纸,把另一人的嘴揩一揩.意思是说:你这嘴巴是屁股,你过去一年中所说的不祥的话,例如“要死”之类,都等于放屁.但是人都不愿被揩,尽量逃避.然而揩的人很调皮,出其不意,突如其来,那怕你极小心的人,也总会被揩.有时其人出前门去了.大家就不提防他.岂知他绕个圈子,悄悄地从后门进来,终于被揩了去.此时笑声、喊声充满了一堂.过年的欢乐空气更加浓重了.
  街上提着灯笼讨账的,络绎不绝.直到天色将晓,还有人提着灯笼急忙忙地跑来跑去.这只灯笼是千万少不得的.提灯笼,表示还是大年夜,可以讨债;如果不提灯笼,那就是新年元旦,欠债的可以打你几记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顺境.因为大年初一讨债是禁忌的.但这时候我家早已结账,关店,正在点起了香烛迎接灶君菩萨.此时通行吃接灶圆子.管账先生一面吃圆子,一面向我母亲报告账务.说到赢余,笑容满面.母亲照例额外送他十只银角子,给他“新年里吃青果茶”.他告别回去,我们也收拾,睡觉.但是睡不到二个钟头,又得起来,拜年的乡下客人已经来了.
  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
  初二开始,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我父亲戴着红缨帽子,穿着外套,带着跟班出门.同时也有穿礼服的到我家拜年.如果不遇,留下一张红片子.父亲死后,母亲叫我也穿着礼服去拜年.我实在很不高兴.因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穿大礼服上街,大家注目,有讥笑的,也有叹羡的,叫我非常难受.现在回想,母亲也是一片苦心.她不管科举已废,还希望我将来也中个举人,重振家声,所以把我如此打扮,聊以慰情.
  正月初四,是新年最大的一个节日,因为这天晚上接财神.别的行事,如送灶、过年等,排场大小不定,有简单的,有丰盛的,都按家之有无.独有接财神,家家郑重其事,而且越是贫寒之家,排场越是体面.大约他们想:敬神丰盛,可以邀得神的恩宠,今后让他们发财.
  初五以后,过年的事基本结束.但是拜年,吃年酒,酬谢往还,也很热闹.厨房里年菜很多,客人来了,搬出就是.但是到了正月半,也差不多吃完了.所以有一句话:“拜年拜到正月半,烂溏鸡屎炒青菜.”我的父亲不爱吃肉,喜欢吃素,我们都看他样.所以我们家里,大年夜就烧好一大缸萝卜丝油豆腐,油很重,滋味很好.每餐盛出一碗来,放在锅子里一热,便是最好的饭菜.我至今还是忘不了这种好滋味.但叫家里人照烧起来,总不及童年时的好吃,怪哉!
  正月十五,在古代是一个元宵佳节,然而赛灯之事,久已废止,只有市上卖些兔子灯,蝴蝶灯等,聊以应名而已.二十日,染匠司务下来,各店照常开门做生意,学堂也开学.过年的笔记也就全部结束.
——摘自《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