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今年的时事题或者材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6 23:34:30
谁能提供今年的时事题或者材料
2008年时政新题选编(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党的十七大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回答1~3题.
1. 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
明.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发展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这说明(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②主次矛盾在—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④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 D.①④
2.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表明( )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②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②③④
3.根据十七大精神,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凸显出中国发展任务的新变化,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将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这体现的辩证法观点是( )
①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②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④—切从实际出发
A. 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回答4~9题.
4.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许多新的提法令人注目,如“生态文明”、“GDP翻两番由‘总量’到‘人均’”、“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经济增长方式改为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等.这一系列的新提法说明( )
A.实践是不断向前推移的
B.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C.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D.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科学实验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从哲学角度说明( )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B.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
C.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完善和发展
D.党对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认识的深化、发展
6.在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民生”成为党代表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这表明( )
A.党维护人民群众的一切利益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C.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7.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这是因为( )
A.就业和再就业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B.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C.实现就业再就业,就能消除贫困和两极分化
D.实现就业再就业,就能实现社会和谐
8.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突出位置.是因为( )
A.任何国家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农民是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C.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我国实行“一国两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我们将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继续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这体现了我国(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外交活动是政府的中心工作
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结盟关系
D.不断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基层民主定位为“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凸显了基层民主的重要性.完成10~11题.
10.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我国公民对国家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有( )
①提出批评和建议 ②提出申诉 ③提出控告 ④进行检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11.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里讲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 )
①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②居民委员会制度 ③信访制度 ④村民委员会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党的十七大更加关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的问题.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对于社会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要平均
B.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
C.充分保护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益权
D.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1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应该( )
A.国家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
B.完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
C.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D.由国家统一制定劳动报酬的具体标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据此回答14~18题.
14.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既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又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体现了要正确处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必须坚持( )
A.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 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 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
1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立足点是( )
A. 不断扩大保障对象的范围
B. 我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基本国情
C. 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D. 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16.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有( )
①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 ②政治与经济相统— ③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④个人与集体相统一
A. ①② B.①③ C. ①②③ D.①③④
17.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减震器”,是劳动力市场的“润滑剂”.这种形象的说法说明( )
A.国家的长治久安主要靠社会保障制度
B.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改革的要求
C. 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D.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扩大就业是统一的
18.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的“安全网”“稳定器”“蓄水池”,其中社会保险( )
①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企业经营者承担经营风险的制度 ②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③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④适用于劳动者的生、老、病、死、伤、失业等风险
A.①② B. ①④ C.③④ D.②③④
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初统计,去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5.3万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43.3%.据此回答19~21题.
19.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用途有( )
①平衡国际收支 ②增加社保基金 ③稳定汇率 ④偿还对外债务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15.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我国多年的贸易顺差,成为美、日等国一些媒体和政要指责中国的借口,提出中国正通过出口向国际输出通货紧缩,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则意味着( )
A.同样的外国货币可以换更多的人民币
B.同样的外国货币换较少的人民币
C. 同样的人民币换较少的外国货币
D.我国的外汇汇率升高
21.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有( )
①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标价会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会下降
②国外进口的产品价格会下跌,我国产业的生存空间会遭到挤压
③可以减少我国的外债数额
④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外汇收入增加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①②
2008年春节期间,大雪和冻雨袭击我国南方,给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损失.据此回答22~23题.
22.在抗雪灾的同时,各保险公司纷纷赶赴灾区,开展救灾理赔工作,这说明商业保险能够( )
A. 避免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
B.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
C.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D. 对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发挥了重要保障的作用
23.面对肆虐的冰雪,各级政府积极组织防灾、救灾工作,很快恢复了灾区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
A.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B. 我国国家职能决定的
C.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D. 我国国家机构的性质决定的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认真贯彻执行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坚决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创办小型企业.据此回答24~25题.
24.有关数据统计表明,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在20%至30%,而我国仅为1%至2%.如果几位大学生毕业后要联手创办一家公司,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①拥有必要的财产 ②拥有管理人员和员工 ③固定的客户群体 ④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5. 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有些人在择业时只是一味地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以至于在求职时四处碰壁.这说明( )
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评价就不同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有了正确的择业观就能实现就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 ②②
2007年6月29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回答26~27题.
26.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订立劳动合同( )
A.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事
B.能够杜绝劳资纠纷,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C.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
D.是维护劳动者权利的重要保障
27.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劳动合同法》说明(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②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颁布法律权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②④
2007年以来,我国价格总水平出现明显上涨,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9%.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特别是猪肉价格的上涨,是导致今年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完成28~30题.
28.由于前几年猪肉价格偏低,影响了农民养猪积极性,使生猪出栏大幅度下降,猪肉供应偏紧,引发猪肉价格上涨.这则材料说明( )
A.猪肉价格上涨会影响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B. 国家宏观调控是缓解猪肉价格上涨的根本措施
C.供求失衡是造成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D. 猪肉价格的上涨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29.近年来,全球粮食减产,直接导致了农产品价格上涨,也影响到我国粮价以及肉价的上涨.这说明( )
A.全球粮食减产削弱了我国农业抗风险的能力
B.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C.粮食价格上涨,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D.抑制粮价是各国政府面对的首要任务
30.针对市场食品价格的上涨,为保障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履行如下经济职能( )
①加强流通领域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②制定并监督有关法规的执行
③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安定
④及时为生产经营者提供信息,改善市场供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该法在总则中明确表示“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据此回答31~32题.
31.从经济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
①劳动者的权利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②劳动者既享受权利又要履行义务 ③法律只对劳动者的权益实行保护 ④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权的重要依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从政治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
①行使国家立法权 ②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 ③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④具有管理经济建设的职能
A.①②③ D.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伴随小麦紧张的供给形势,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一路飙升,国内小麦拍卖价格也水涨船高.回答33~34题.
33.关于小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B.比沙子具有更大的使用价值
C.具有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 D.作为劳动产品,其中凝结着无差别人类劳动
34.我国国内小麦价格上涨的事实说明( )
①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②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③一切事物的发展道路都是迂回曲折的
④一切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35.北京地铁票价降至2元,既考虑了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合理比价,也考虑了当前和长远的情况,以引导市民优先选择轨道交通出行,缓解地面交通压力.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这样做符合( )
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主客观要具体历史的统一
③要从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出发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6分)
材料一 《2007年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尽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2006年实现了10年来最快增长.但是与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相比依然很低.预计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持续加大.
材料二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
(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3分)
(2)结合经济常识,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几点建议.(3分)
36.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在沿着又好又快的轨道前进的同时,也存在着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和物价上涨的压力.如何“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成为政府面临的主要课题.
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8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
现.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仅下降1.2%,没有完成年初确定的4%的目标.要实现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目标,任务艰巨,我国的“生态文明”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面对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九次会议8月26日审议了循环经济法草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10月28日表决通过了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加快水电油气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出台了优惠税收政策,鼓励节能减排.
材料三 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问题上,一种观点认为,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要污染环
境.有了这样的思想,高污染的企业,就敢沿河而立,倾排污水,结果河水变质;高耗能的企业就能借地生财,滥采乱挖,结果青山失色;企业身处闹市,照样排烟吐尘,结果污染空气.不难看出,此种发展,不顾环境,不计代价,不问未来,实际上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最终将导致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为继.
(1)分别从价格和税收两个方面,各举出有利于节约能源的一个事例,并说明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 A 3. C 4. B 5. D 6. B 7. B 8. C 9. A 10. A 11. D 12. D 13. B 14. B 15. B 16. B 17. D 18. D 19. B 20. B 21.D 22. D 23. A 24. C 25. C 26. D 27. A 28. C 29. B 30. D 31. C 32. A 33. C 34. B 35. C
二、非选择题
36.(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农村发展缓慢,中西部相对落后,会影响城市的发展和东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各区域的协调发展.(3分)
(2)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调整和完善分配关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3分)
37.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预见性.③坚持依法行政(或以法治国),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④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每个要点2分,共8分)
38.(1)①价格杠杆:例:实施差别电价、阶梯水价、天然气超额加价;实施地铁、公交的低票价等.(1分)经济学道理:价格影响需求,通过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发挥价格杠杆在节约能源中的宏观调控作用.(2分)
②税收杠杆:例:将—次木制筷子、实木地板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实施5%的税率;对小汽车按排气量大小实行差别税率;对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性产品实施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等.(1分)经济学道理: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之一,通过对征税对象、税率的确定和征管,起到调节经济、调节消费行为、节约资源的作用.(2分)
(2)①我国的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使节能减排工作有法可依,这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2分)②我国的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依法处理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方面的各项事务,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2分)
(3)社会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关系.(2分)
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既要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又要尊重环境保护的规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科学发展.(2分)
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那种不问环境、不问代价的发展经济的做法是错误的.(2分)
自测结果分析:
80分以上:基础知识掌握得好,解题方法、技巧也掌握得好,可以再增加难度训练.
80分以下:多看课本,巩固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和题目,领悟解题方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党的十七大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回答1~3题.
1. 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
明.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发展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这说明(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②主次矛盾在—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④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 D.①④
2.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表明( )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②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②③④
3.根据十七大精神,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凸显出中国发展任务的新变化,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将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这体现的辩证法观点是( )
①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②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④—切从实际出发
A. 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回答4~9题.
4.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许多新的提法令人注目,如“生态文明”、“GDP翻两番由‘总量’到‘人均’”、“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经济增长方式改为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等.这一系列的新提法说明( )
A.实践是不断向前推移的
B.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C.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D.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科学实验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从哲学角度说明( )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B.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
C.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完善和发展
D.党对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认识的深化、发展
6.在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民生”成为党代表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这表明( )
A.党维护人民群众的一切利益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C.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7.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这是因为( )
A.就业和再就业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B.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C.实现就业再就业,就能消除贫困和两极分化
D.实现就业再就业,就能实现社会和谐
8.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突出位置.是因为( )
A.任何国家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农民是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C.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我国实行“一国两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我们将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继续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这体现了我国(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外交活动是政府的中心工作
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结盟关系
D.不断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基层民主定位为“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凸显了基层民主的重要性.完成10~11题.
10.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我国公民对国家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有( )
①提出批评和建议 ②提出申诉 ③提出控告 ④进行检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11.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里讲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 )
①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②居民委员会制度 ③信访制度 ④村民委员会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党的十七大更加关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的问题.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对于社会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要平均
B.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
C.充分保护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益权
D.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1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应该( )
A.国家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
B.完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
C.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D.由国家统一制定劳动报酬的具体标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据此回答14~18题.
14.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既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又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体现了要正确处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必须坚持( )
A.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 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 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
1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立足点是( )
A. 不断扩大保障对象的范围
B. 我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基本国情
C. 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D. 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16.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有( )
①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 ②政治与经济相统— ③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④个人与集体相统一
A. ①② B.①③ C. ①②③ D.①③④
17.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减震器”,是劳动力市场的“润滑剂”.这种形象的说法说明( )
A.国家的长治久安主要靠社会保障制度
B.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改革的要求
C. 社会保障体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D.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扩大就业是统一的
18.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的“安全网”“稳定器”“蓄水池”,其中社会保险( )
①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企业经营者承担经营风险的制度 ②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③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④适用于劳动者的生、老、病、死、伤、失业等风险
A.①② B. ①④ C.③④ D.②③④
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初统计,去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5.3万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43.3%.据此回答19~21题.
19.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用途有( )
①平衡国际收支 ②增加社保基金 ③稳定汇率 ④偿还对外债务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15.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我国多年的贸易顺差,成为美、日等国一些媒体和政要指责中国的借口,提出中国正通过出口向国际输出通货紧缩,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则意味着( )
A.同样的外国货币可以换更多的人民币
B.同样的外国货币换较少的人民币
C. 同样的人民币换较少的外国货币
D.我国的外汇汇率升高
21.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有( )
①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标价会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会下降
②国外进口的产品价格会下跌,我国产业的生存空间会遭到挤压
③可以减少我国的外债数额
④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外汇收入增加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①②
2008年春节期间,大雪和冻雨袭击我国南方,给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损失.据此回答22~23题.
22.在抗雪灾的同时,各保险公司纷纷赶赴灾区,开展救灾理赔工作,这说明商业保险能够( )
A. 避免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损失
B.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
C.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D. 对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发挥了重要保障的作用
23.面对肆虐的冰雪,各级政府积极组织防灾、救灾工作,很快恢复了灾区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
A.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B. 我国国家职能决定的
C.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D. 我国国家机构的性质决定的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认真贯彻执行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坚决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创办小型企业.据此回答24~25题.
24.有关数据统计表明,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在20%至30%,而我国仅为1%至2%.如果几位大学生毕业后要联手创办一家公司,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①拥有必要的财产 ②拥有管理人员和员工 ③固定的客户群体 ④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5. 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有些人在择业时只是一味地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以至于在求职时四处碰壁.这说明( )
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评价就不同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有了正确的择业观就能实现就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 ②②
2007年6月29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回答26~27题.
26.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订立劳动合同( )
A.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事
B.能够杜绝劳资纠纷,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C.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
D.是维护劳动者权利的重要保障
27.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劳动合同法》说明(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②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颁布法律权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②④
2007年以来,我国价格总水平出现明显上涨,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9%.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特别是猪肉价格的上涨,是导致今年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完成28~30题.
28.由于前几年猪肉价格偏低,影响了农民养猪积极性,使生猪出栏大幅度下降,猪肉供应偏紧,引发猪肉价格上涨.这则材料说明( )
A.猪肉价格上涨会影响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B. 国家宏观调控是缓解猪肉价格上涨的根本措施
C.供求失衡是造成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D. 猪肉价格的上涨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29.近年来,全球粮食减产,直接导致了农产品价格上涨,也影响到我国粮价以及肉价的上涨.这说明( )
A.全球粮食减产削弱了我国农业抗风险的能力
B.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C.粮食价格上涨,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D.抑制粮价是各国政府面对的首要任务
30.针对市场食品价格的上涨,为保障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履行如下经济职能( )
①加强流通领域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②制定并监督有关法规的执行
③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安定
④及时为生产经营者提供信息,改善市场供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该法在总则中明确表示“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据此回答31~32题.
31.从经济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
①劳动者的权利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②劳动者既享受权利又要履行义务 ③法律只对劳动者的权益实行保护 ④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权的重要依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从政治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
①行使国家立法权 ②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 ③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④具有管理经济建设的职能
A.①②③ D.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伴随小麦紧张的供给形势,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一路飙升,国内小麦拍卖价格也水涨船高.回答33~34题.
33.关于小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B.比沙子具有更大的使用价值
C.具有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 D.作为劳动产品,其中凝结着无差别人类劳动
34.我国国内小麦价格上涨的事实说明( )
①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②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③一切事物的发展道路都是迂回曲折的
④一切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35.北京地铁票价降至2元,既考虑了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合理比价,也考虑了当前和长远的情况,以引导市民优先选择轨道交通出行,缓解地面交通压力.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这样做符合( )
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主客观要具体历史的统一
③要从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出发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6分)
材料一 《2007年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尽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2006年实现了10年来最快增长.但是与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相比依然很低.预计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持续加大.
材料二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
(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3分)
(2)结合经济常识,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几点建议.(3分)
36.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在沿着又好又快的轨道前进的同时,也存在着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和物价上涨的压力.如何“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成为政府面临的主要课题.
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8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
现.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仅下降1.2%,没有完成年初确定的4%的目标.要实现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目标,任务艰巨,我国的“生态文明”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面对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九次会议8月26日审议了循环经济法草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10月28日表决通过了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加快水电油气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出台了优惠税收政策,鼓励节能减排.
材料三 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问题上,一种观点认为,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要污染环
境.有了这样的思想,高污染的企业,就敢沿河而立,倾排污水,结果河水变质;高耗能的企业就能借地生财,滥采乱挖,结果青山失色;企业身处闹市,照样排烟吐尘,结果污染空气.不难看出,此种发展,不顾环境,不计代价,不问未来,实际上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最终将导致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为继.
(1)分别从价格和税收两个方面,各举出有利于节约能源的一个事例,并说明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说明我国应如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 A 3. C 4. B 5. D 6. B 7. B 8. C 9. A 10. A 11. D 12. D 13. B 14. B 15. B 16. B 17. D 18. D 19. B 20. B 21.D 22. D 23. A 24. C 25. C 26. D 27. A 28. C 29. B 30. D 31. C 32. A 33. C 34. B 35. C
二、非选择题
36.(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农村发展缓慢,中西部相对落后,会影响城市的发展和东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各区域的协调发展.(3分)
(2)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调整和完善分配关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3分)
37.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预见性.③坚持依法行政(或以法治国),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④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每个要点2分,共8分)
38.(1)①价格杠杆:例:实施差别电价、阶梯水价、天然气超额加价;实施地铁、公交的低票价等.(1分)经济学道理:价格影响需求,通过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发挥价格杠杆在节约能源中的宏观调控作用.(2分)
②税收杠杆:例:将—次木制筷子、实木地板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实施5%的税率;对小汽车按排气量大小实行差别税率;对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性产品实施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等.(1分)经济学道理: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之一,通过对征税对象、税率的确定和征管,起到调节经济、调节消费行为、节约资源的作用.(2分)
(2)①我国的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使节能减排工作有法可依,这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2分)②我国的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依法处理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方面的各项事务,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2分)
(3)社会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关系.(2分)
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既要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又要尊重环境保护的规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科学发展.(2分)
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那种不问环境、不问代价的发展经济的做法是错误的.(2分)
自测结果分析:
80分以上:基础知识掌握得好,解题方法、技巧也掌握得好,可以再增加难度训练.
80分以下:多看课本,巩固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和题目,领悟解题方法.
谁能提供今年的时事题或者材料
2008年1月-2009年3月的时事,谁能提供一下
谁能提供无纺布袋材料用量的计算公式?
谁能提供我一些小学英语短剧的材料?
英语阅读理解中时事部分比较难,谁能提供一些好的文章啊?量最好大点.
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谁能提供一段材料或者史料论证此观点
谁能给我提供学英语的一些材料,单词了,语法了,或者音标,最好是比较系统的讲解!
求今年初三政治时事题可能会考的资料
孩子今年初二升初三,历史是北师大出版社的的书,我需要一些复习题或者卷子,请老师帮助提供指点买哪种材料适合,谢谢
求各位路过大神能提供一些和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相关的时事热点
或者做材料题时,怎样能答的更好?
2012至今时事,(我要今年最新的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