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09:14:42
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什么?
妇人当时在墓前哭的是什么?
《礼记·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当时赋敛烦苛,民不聊生.子厚感怆于中,因籍捕蛇之言立论,以规讽当世.又,按此篇亦是空中撰,不必有捕蛇者之人,不必有捕蛇之事,妙在将赋敛之毒于蛇处,俱借蒋氏之口说出,作者只加“孰知”二字,全不费力.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暴虐的政权.”孔子说:“子路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宁于老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用反衬的方法烘托出社会政治的残暴专横,不堪忍受.这种水深火热 的状况也许有点夸张,但却道出了一种现实:人类社会有时比兽类社会还要黑暗和凶暴,人有时比食人野兽还要残忍.
个人是无力反抗比野兽还要凶残的暴政,即使像孔夫子那样的圣人,也只有哀叹的份儿.平民百姓唯一的出路便是逃跑,而天下乌鸦一般黑,跑是跑不掉的,迫不得已,便于野兽为伍,宁为野兽腹中餐,不愿做人刀下鬼.
黑暗和残暴也有其作用,那就是: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到人性的丑恶和凶残,看到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据说,人是最怕照镜子的.当人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真实面目时,会被吓得魂不附体.不知道我们从镜子中看到“苛政猛于虎也”之时,会不会吓得魂不附体?
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 ,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小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寓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这篇文章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是对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的血泪控诉.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这篇文章出自《礼记》.《汉书·艺文志》著录《礼记》有一百三十一篇,班固自注说:“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到汉代,戴德传《礼记》八十五篇,称《大戴礼》,今佚存四十篇.戴圣传《礼记》四十九篇,称《小戴礼》,即《礼记》.所以《礼记》的作者,最初应是孔子的弟子及后学者,经世代相传授,至汉代时戴圣始成书.戴圣,梁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商丘南)人,汉宣帝时做过博士(掌古今史事待问和书籍典守的官)、九江太守,为汉初鲁人高堂生的五传弟子,师承后仓,又传《礼记》于桥仁、杨荣.
再问: 太长了,短点
再答: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苛政猛于虎也。
再问: O(∩_∩)O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