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迪?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2 22:49:12
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迪?
最好从失败的原因中找出相对应的启迪,分开答
最好从失败的原因中找出相对应的启迪,分开答
失败原因:1英高压统治;大军镇压. 印度民族大起义引起了英国殖民当局的恐慌,他们要尽快把起义平定下去.英国在印度有24万军队,其中有20万是雇佣印度的土兵,而土兵已经成为印度人民起义中的先锋和军事骨干力量,4万英军分散在印度各地.英国殖民当局被迫紧急从其他国家和地区抽调大量的军队来到印度,加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军事力量,以镇压印度人民起义
2分化政策 英国政府平定起义的另一个手段是对参加起义的印度人采取了分化政策
启迪
印度民族大起义是由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度士兵为主要力量和广大人民踊跃参加的民族大起义.这次起义充分表现了印度人民的一种民族精神,这就是:不甘屈辱和受压迫,不畏强暴,争取民族尊严和民族独立.受到沉重打击的英国殖民者不得不改变一下他对印度的统治政策:加强殖民力量,对封建王公进行笼络.印度人民的起义打击了英国殖民者,使英国在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受到了遏制.因此这次民族起义也支援了亚洲其他地区人民反抗侵略的民族斗争.英军占领德里后,就集中兵力进攻奥德的首府勒克瑙.勒克瑙保卫战,表现得更加英勇顽强.从1857年9月起,战斗持续了将近六个月,直到1858年3月21日,英军集中装备精良的军队将近4万,配备180门大炮才攻下勒克瑙.英军入城后,洗劫了两个星期,勒克瑙所受损失达600万英镑.
1858年3月末,英国殖民军开始向中印度起义中心詹西进攻.詹西军民在女王拉克什米•巴伊领导下英勇抗敌.4月3日,敌军突入城市,詹西军民逐屋地和敌人展开争夺战.500名坚守高地的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女王率领一部分起义军突出重围,詹西陷落.
德里、勒克瑙、詹西等起义中心相继陷落后,各地分散的起义军转入游击战.当时,活跃在各地的起义军不少于12万人,唐提亚•托比所率领的起义军是其中突出的一支队伍.詹西女王突围后,和唐提亚•托比的队伍汇合,转战中印度,并在瓜寥尔成立了临时政府.6月17日,女王拉克什米巴伊在瓜寥尔城郊的一次战斗中牺牲,唐提亚托比继续坚持战斗.
英国殖民者在进行武装镇压的同时又进一步施展政治分化手段.1858年11月1日,坎宁总督在印度公布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诏书,以不再侵犯印度大小封建主的利益和特权为钓饵,收买封建主.此后,有更多的封建主纷纷叛变投敌,并帮助殖民者搜寻起义领袖.1859年4月,由于封建主曼;辛格的出卖,唐提亚;托比被捕牺牲.但游击队的反英斗争一直延续到1859年底
轰轰烈烈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在英国殖民者的残酷镇压下
虽然失败了,没有达到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目的,但它却给
英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使英国消耗战费4000多万英镑,大
批英国军官和士兵毙命,打破了英国殖民者不可战胜的神话,
增强了人民斗争的信心.继这次起义后不久,爆发的1860年
孟加拉农民起义就是与这次民族大起义有密切联系的.这次
民族大起义是印度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起义以前的100年
是英国征服印度和建立殖民统治的时期,起义以后,迫使英
国为了加强殖民统治,而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撤销东印
度公司,由英国女王直接统治印度;下诏书尊重当地王公的
权利,调整了与封建主阶级的关系;彻底改组军队,增加英
籍士兵人数;加强铁路、通信建设等.这些措施不但加速了
印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促进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
和无产阶级的发展和壮大,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彻底瓦
解创造了物质基础.这次民族大起义又是印度民族斗争史上
的里程碑.在此之前是以爱国的封建主为领导的旧式起义和
斗争,在此之后则是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新式起义和斗争.印
度民族大起义打乱了英国的侵略部署,间接地支援了其他亚
洲国家的反英斗争,在亚洲近代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这次民族大起义被英国殖民者残酷地镇压下去了.起义
的失败,除了统治印度的英国资产阶级实力强大,英军武器
精良,装备先进,起义军装备和纪律都不如英军外,其主要
原因是:第一,掌握起义领导权的封建主在英国威胁利诱下,
纷纷投降叛变,使起义遭受极大的损失.起义爆发后,一些
封建主因其特权被剥夺,与殖民者发生矛盾而参加了起义,但
在英国殖民者的收买政策下,除少数土邦王公外,多数都叛
变投敌了.第二,起义军组织分散,行动上各自为政,缺乏
得力的领导人和统一的领导,不能协调一致地打击敌人.德
里起义军声势很大,也建立了政权机构,但并未成为领导全
国的中心,使德里保卫战成了孤军作战.以后在各地开展的
游击战也是互不配合,结果被英军各个击破.第三,起义军
在军事上采取单纯防御战略,使敌人掌握了主动.北印度各
地的印籍士兵发动起义后,几乎同时向德里集结;德里失陷
又一起向勒克瑙转移,而且均取守势.当时德里并不是英军
要地,如北印度起义军不向德里集中,而向旁遮普的白沙瓦、
孟加拉的加尔各答、西印度的孟买、南印度的马德拉斯等战
略要地发起进攻,就可大量牵制敌人,使战局完全改观,由
于起义军采取了单纯防御战略,使英军能调集兵力,进攻起
义的中心地区,接连攻克德里、勒克瑙、詹西,使起义失败
终成定局.
2分化政策 英国政府平定起义的另一个手段是对参加起义的印度人采取了分化政策
启迪
印度民族大起义是由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度士兵为主要力量和广大人民踊跃参加的民族大起义.这次起义充分表现了印度人民的一种民族精神,这就是:不甘屈辱和受压迫,不畏强暴,争取民族尊严和民族独立.受到沉重打击的英国殖民者不得不改变一下他对印度的统治政策:加强殖民力量,对封建王公进行笼络.印度人民的起义打击了英国殖民者,使英国在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受到了遏制.因此这次民族起义也支援了亚洲其他地区人民反抗侵略的民族斗争.英军占领德里后,就集中兵力进攻奥德的首府勒克瑙.勒克瑙保卫战,表现得更加英勇顽强.从1857年9月起,战斗持续了将近六个月,直到1858年3月21日,英军集中装备精良的军队将近4万,配备180门大炮才攻下勒克瑙.英军入城后,洗劫了两个星期,勒克瑙所受损失达600万英镑.
1858年3月末,英国殖民军开始向中印度起义中心詹西进攻.詹西军民在女王拉克什米•巴伊领导下英勇抗敌.4月3日,敌军突入城市,詹西军民逐屋地和敌人展开争夺战.500名坚守高地的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女王率领一部分起义军突出重围,詹西陷落.
德里、勒克瑙、詹西等起义中心相继陷落后,各地分散的起义军转入游击战.当时,活跃在各地的起义军不少于12万人,唐提亚•托比所率领的起义军是其中突出的一支队伍.詹西女王突围后,和唐提亚•托比的队伍汇合,转战中印度,并在瓜寥尔成立了临时政府.6月17日,女王拉克什米巴伊在瓜寥尔城郊的一次战斗中牺牲,唐提亚托比继续坚持战斗.
英国殖民者在进行武装镇压的同时又进一步施展政治分化手段.1858年11月1日,坎宁总督在印度公布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诏书,以不再侵犯印度大小封建主的利益和特权为钓饵,收买封建主.此后,有更多的封建主纷纷叛变投敌,并帮助殖民者搜寻起义领袖.1859年4月,由于封建主曼;辛格的出卖,唐提亚;托比被捕牺牲.但游击队的反英斗争一直延续到1859年底
轰轰烈烈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在英国殖民者的残酷镇压下
虽然失败了,没有达到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目的,但它却给
英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使英国消耗战费4000多万英镑,大
批英国军官和士兵毙命,打破了英国殖民者不可战胜的神话,
增强了人民斗争的信心.继这次起义后不久,爆发的1860年
孟加拉农民起义就是与这次民族大起义有密切联系的.这次
民族大起义是印度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起义以前的100年
是英国征服印度和建立殖民统治的时期,起义以后,迫使英
国为了加强殖民统治,而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撤销东印
度公司,由英国女王直接统治印度;下诏书尊重当地王公的
权利,调整了与封建主阶级的关系;彻底改组军队,增加英
籍士兵人数;加强铁路、通信建设等.这些措施不但加速了
印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促进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
和无产阶级的发展和壮大,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彻底瓦
解创造了物质基础.这次民族大起义又是印度民族斗争史上
的里程碑.在此之前是以爱国的封建主为领导的旧式起义和
斗争,在此之后则是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新式起义和斗争.印
度民族大起义打乱了英国的侵略部署,间接地支援了其他亚
洲国家的反英斗争,在亚洲近代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这次民族大起义被英国殖民者残酷地镇压下去了.起义
的失败,除了统治印度的英国资产阶级实力强大,英军武器
精良,装备先进,起义军装备和纪律都不如英军外,其主要
原因是:第一,掌握起义领导权的封建主在英国威胁利诱下,
纷纷投降叛变,使起义遭受极大的损失.起义爆发后,一些
封建主因其特权被剥夺,与殖民者发生矛盾而参加了起义,但
在英国殖民者的收买政策下,除少数土邦王公外,多数都叛
变投敌了.第二,起义军组织分散,行动上各自为政,缺乏
得力的领导人和统一的领导,不能协调一致地打击敌人.德
里起义军声势很大,也建立了政权机构,但并未成为领导全
国的中心,使德里保卫战成了孤军作战.以后在各地开展的
游击战也是互不配合,结果被英军各个击破.第三,起义军
在军事上采取单纯防御战略,使敌人掌握了主动.北印度各
地的印籍士兵发动起义后,几乎同时向德里集结;德里失陷
又一起向勒克瑙转移,而且均取守势.当时德里并不是英军
要地,如北印度起义军不向德里集中,而向旁遮普的白沙瓦、
孟加拉的加尔各答、西印度的孟买、南印度的马德拉斯等战
略要地发起进攻,就可大量牵制敌人,使战局完全改观,由
于起义军采取了单纯防御战略,使英军能调集兵力,进攻起
义的中心地区,接连攻克德里、勒克瑙、詹西,使起义失败
终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