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物理 > 作业

8.“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于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在西昌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物理作业 时间:2024/11/19 05:51:35
8.“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于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其成功送入太空,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假定地球、月亮都是静止不动,用火箭从地球沿地月连线向月球发射一探测器.假定探测器在地球表面附近脱离火箭.用W表示探测器从脱离火箭处飞到月球过程中克服地球引力做的功,用EK表示探测器脱离火箭时的动能,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A.EK必须大于或等于W,探测器才能到达月球
B.EK小于W,探测器也可能到达月球
C.EK= W,探测器一定能到达月球
D.EK= W,探测器一定不能到达月球
KEY:BD
小女万分感谢@@@
.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在距月球表面200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
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之后,卫星在P点又经过
两次“刹车制动”,最后在距月球表面200km的圆形轨道Ⅲ
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刹车制动”,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上Ⅰ长
B.虽然“刹车制动”,但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上Ⅰ短
C.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速度比沿轨道Ⅰ运动到P点(尚未制动)时的速度更接近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D.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加速度小于沿轨道Ⅰ运动到P点(尚未制动)时的加速度
KEY:BC
那这题的D为什么错了,
8.“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于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在西昌
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05分发射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9:15确定发射成功!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计划将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预计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寿命大于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概况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目前这颗卫星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在该阶段,将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来承担卫星测试工作.
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的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要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目前,这两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已经完成,将在年底以前开始整星测试.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嫦娥一号”正样卫星的研制.据介绍,整个初样测试阶段将持续到明年6月份,随后将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
此外,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火箭目前已经投入生产.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长三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可靠性.
技术难点
1、轨道设计与飞行程序控制问题
2、卫星姿态控制的三矢量控制问题
3、卫星环境适应性设计
4、远距离测控与通信问题“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科研人员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将于2007年10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它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首要目的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此外,还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间环境.
专家介绍,嫦娥一号卫星两米见方,太阳翼展开后,最长可达18米,起飞重量为2350公斤,卫星需要10-12天可以飞到月球附近.嫦娥一号设计寿命为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发射步骤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7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2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 公里,最远为12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83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地轨道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
预计卫星奔月总共需时157个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公里.而过去,中国发射的卫星距离地面一般都在3.58 万公里左右,二者几乎相差了10倍.
嫦娥工程探月计划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距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万公里,而在这之前,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离地面4万公里.
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
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精细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和地貌单元,进行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为类地行星表面年龄的划分和早期演化历史研究提供基本数据,并为月面软着陆区选址和月球基地位置优选提供基础资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绘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图,月球岩石、矿物和地质学专题图等,发现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区,评估月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等.
三、探测月壤厚度,即利用微波辐射技术,获取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数据,从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龄及其分布,并在此基础上,估算核聚变发电燃料氦-3的含量、资源分布及资源量等.
四、探测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月球与地球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处于地球磁场空间的远磁尾区域,卫星在此区域可探测太阳宇宙线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等离子体,研究太阳风和月球以及地球磁场磁尾与月球的相互作用.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
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1)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2)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3)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4)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5)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历史
探月计划酝酿10年
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
1998年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工作.
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1)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2)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3)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测试
中国探月计划第一颗卫星“嫦娥一号”的有效载荷正样系统正在进行最后联试,以确保科学探测设备将来在太空正常工作.
“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的研制测试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负责.有效载荷总指挥、中科院空间中心主任吴季16日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有效载荷正样系统联试的最后阶段,各研制人员应继续保持严慎细实的工作态度,按质量要求完成正样联试,确保有效载荷设备顺利交付和工程任务圆满完成.”
卫星有效载荷因不同的航天任务而异,在现阶段主要是进行科学探测的仪器和科学实验的设备.“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将包括微波探测仪分系统、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有效载荷数据管理分系统等.
据了解,微波探测仪分系统将主要对月壤的厚度进行估计和评测,这是国际上首次采用被动微波遥感手段对月表进行探测.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由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等3台设备组成,将探测地月和近月的空间环境参数.
“嫦娥一号”计划将于2007年发射,而后围绕月球进行一年的探测.
中国的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10年论证,于2004年1月正式立项,被称作“嫦娥工程”.该工程目前主要集中在绕月探测、月球三维影像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全球含量与分布调查、月壤厚度探查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相关资料
为月球画像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期工程,即研制和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该星将环绕月球运行,并将获得的探测数据资料传回地面.该工程由探月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现已确定探月卫星主要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运载火箭采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场选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探测系统利用现有航天测控网,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开发.
具体计划是,“长征三号甲”火箭从西昌发射中心起飞,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后实现星箭分离,卫星最后进入环绕月球南、北极的圆形轨道运行,并对月球进行探测,轨道距离月面的高度为200公里.
设计寿命为1年的“嫦娥一号”卫星,将携带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激光高度计、微波辐射计、太阳宇宙射线检测器和低能离子探测器等多种科学仪器,对月球进行探测.它在环月飞行执行任务期间,主要获取月面的三维影像,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球土壤厚度,检测地月空间环境.其中前3项是国外没有进行过的项目,第4项是我国首次获取8万公里以外的空间环境参数.此外,美国曾对月球上的5种资源进行探测,我国将探测14种,其中重要的目标是月球上的氦—3资源.氦—3是一种安全高效而又清洁无污染的重要燃料,据统计,月球上的氦—3可以满足人类1万年以上的供电需求.月球土壤中的氦—3含量可达500万吨.
观测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在即,民众亲睹“嫦娥奔月”的热情与日俱增.记者从组织参观此次发射活动的四川西昌金英旅行社获悉,目前已有1000多人报名参观.同时,此前预定的800元参观门票票价有可能会向上调整.
外国游客无缘“现场”
据西昌金英旅行社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07年9月27日下午,已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多个城市的1000多人报名参加,主要以散客身份为主.由于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可供参观的现场席位最多只有2000个,且要先满足部队、科研单位、政府等部门人士,因而,实际普通参观者的名额并不到2000人.
而此前媒体报道的800元门票的价格则有可能上浮.具体调价结果旅行社将于2007年9月28日公布.
据了解,这些参观者仅限于我国国内的旅游者.目前,国外游客仍不在现场参观的接待范围之内.
身份知会所在地公安
据了解,我国游客只需将身份证件传至旅行社、并交纳一两百元订金,即可“预订”参观名额,而无须提供工作单位等其他信息.一旦发射中心确定了发射的具体日期,旅行社将会提前几天通知报名者.
旅行社在收到报名者的身份证件复印材料后,会在备份后提供给卫星发射中心审核.发射中心并会就游客的身份向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核实,并通知当地公安机关,以备紧急情况时能迅速、随时联系到相关人士.
最多提前两小时入场
据旅行社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获悉,“嫦娥一号”发射的日期初步定在2007年10月26日前后,且具体的发射时间“极有可能在晚上”.但更确切的发射时间尚有待于相关部门的最终确定.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将在10月月底发射.
心急的游客是否可提前进入发射基地目睹“嫦娥一号”的风采呢?对此,旅行社工作人员表示,“绝对不可能”,因为出入基地的车辆均需凭特制的通行证方可放行.而由旅行社统一组织的散客则会乘坐统一的大巴进入发射基地,“最多提前一两个小时”.
可携摄像机拍摄发射
发射当日,所有的游客均将在距卫星发射中心60多公里外的西昌市区集合,然后乘坐专门的大巴进入发射中心,当晚参观完发射盛况后再返回西昌市区.另据了解,观景台离发射点约2.5公里.为了满足游客拍照留影的要求,旅行社方面透露,本次参观将可能与以前一样,允许游客携带照相机及摄影机拍摄留念,记录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此外,为配合“探月旅游”,当地旅行社还开发设计了丰富的景点,构成“一日游”、“两日游”等.
发射初定2007年10月24日18:05
据专家透露,卫星最佳发射时间的确定相当复杂,需对当地雷电、降水和云量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来判断.在航天、卫星发射、气象、天文等多个部门反复协商下,最终确定了最佳发射窗口为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左右.
目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用于发射“嫦娥1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已经吊装进3号塔的回转平台,而“嫦娥1号”也已经进入发射区3号发射塔静静矗立,蓝色的回转平台紧紧闭合,呈测试状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测试发射、测量控制等五大系统科技人员,正在争分夺秒,精测细量,为确保“嫦娥1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进行最后的准备,目前准备工作一切顺利.
据了解,为确保“嫦娥1号”顺利升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2号、3号发射塔都进行了数十项技术改造.目前,中心两个塔架均具备发射“嫦娥1号”的能力.有专家评价说,升级后的3号发射塔架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塔架之一.数天之后,“嫦娥1号”将从85米高的3号发射塔起飞,奔往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届时世界将再次瞩目中国.
“嫦娥一号”已“站”上发射塔
10月17日下午,记者驱车自西昌市城区出发,沿西南方向上泸黄高速公路.沿途,不时可见火箭雕塑以及“卫星城”等标语.约35分钟后,汽车自漫水湾镇下泸黄高速公路,拐上一条柏油简易公路.当地人把进这条简易公路称之为“进沟”,不知是否与卫星发射基地在山沟沟有关.
发射中心17日戒备森严,18日可参观
由于卫星发射在即,卫星发射中心10月17日全天禁止游客参观.
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石雕前,远远可看见一幢高大的建筑.当地人介绍,那就是即将发射的“嫦娥一号”发射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门前,一名卫兵威严地站立着,另一名卫兵来回检查过往车辆、行人的证件.
据当地旅行社工作人员介绍,10月16日和10月18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常对游客开放.
此外,“嫦娥一号”发射前,附近方圆四公里之内的居民将撤离,2.5公里内的居民必须撤离出该区域.据称,此举是为预备火箭发射万一失败,避免对附近居民造成人员伤亡.
“嫦娥”发射架下,灯光闪烁
10月17日,记者进入发射中心附近区域,距最近的卫星发射架不过200米远.站在发射中心南面的半山腰上,可见发射中心三面环山:左侧是牦牛山,右侧是峡谷口,对面的山峰较小,当地人尚未为其取名.
记者看到,高大的2号发射塔和3号发射塔分隔在两个区域.亚洲最高的2号发射塔,固定架和移动塔处于分开的状态,分别矗立在一条铁轨的两头.
最为显眼的是即将发射“嫦娥一号”的3号塔.和2号塔不同的是,3号塔是全封闭的,从外面看就像一座没有窗户的大楼,楼顶上方是一部巨大的橘红色吊车.
据航天专家评价,升级后的3号发射塔架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塔架之一.另外,分布在发射基地各处的6个避雷塔尖高耸入云,最长的约有70层楼高.
据了解,截至10月17日下午,用于发射“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和“嫦娥一号”都已经吊装上发射塔,正在进行最后的测试.
记者看到,基地内车辆、人员来回忙碌着,“嫦娥一号”发射架下,数盏电灯分外闪亮,如发射时喷射出的火焰一般.
此前,为确保“嫦娥一号”顺利升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2号、3号发射塔都进行了数十项技术改造.目前,中心两个塔架均具备发射“嫦娥一号”的能力.
8.“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于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在西昌 高中物理题8.“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于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 (2008•义乌市)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做题。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 公元2007年10月24日北京时间18点05分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 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 世人瞩目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顺利升空,据此回答下列问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