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9 08:18:51
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在中国历史上,身份起伏最大,被人利用最多的人大概是孔子了.这位生前就周游列国,教学授徒的哲人或被冠以“素王”、“至圣”的称号或被贬为“孔老二”、“丧家狗”……中国历史的变换轮回、中国人性格的“内敛”多变、中国政治的肮脏阴险,使得这位老人被人肆意歪曲涂改.那些原本受他精神滋养的人反过头掘他的坟墓;那些表面尊重他、封赏他的人其实正在内心暗笑,庆幸找到了一个可滋利用的工具!历史总让人叹息,人性亦让人无语.
然而,圣人何言!
相比而言,我更倾向于用后一种思维来理解我心中的孔子,因为从记载他言行的书籍《论语》中我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形象:心怀天下,忧道不忧贫!所以,在给学生讲述他的事迹时我只说,他其实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和那些叱诧风云、开疆拓土的君王相比,他少了一份霸气;和那些蝇营狗苟、利益为上的官员相比,他少了一份机智;和那些困守书斋、白首为学的学者相比,他少了一份坚守;和那些独善其身、笑傲悠游的隐士相比,他少了一份洒脱……总之,他的一生是局促的一生,远不如历史上的很多人那样淡定而从容.
局促也就局促了,却总有一些人忘不了他.孔子死后,弟子皆服心丧三年,子贡甚至在三年心丧完毕后,筑室于其墓前,再次陪伴师傅三年……每次读《史记》到这一段,总觉眼眶湿润,想一想,这是一种何等强大的道德力量感召!为了纪念老师,也为了让让老师的思想不知淹没,众弟子乃相与记述老师言语,这些言语后来经孔门后学整理乃成《论语》一书,或许编纂者自身都不曾甚至不敢想,这部书以后竟深深影响了一个民族的性格和文化.我想,有了这种回报,自身的生前身后名又算得了什么?
不难想象,和孔子命运一样,《论语》一书也屡遭批判,起起伏伏.尤其是近代,《论语》也被列入孔家店的商品之一,在被打倒之列.后来形式稍有好转,但《论语》一书仍被束之高阁、鲜有人读.变化发生在于丹在”百家讲坛“讲授《论语》之后.一时间神州大地,有关《论语》的书铺天盖地,而凭借一本《论语心得》于丹更是赚得锅满盆平.
其间事情不想多说,我只感到悲哀.因为我发现,就像一阵风、一股潮,人们对《论语》的兴趣也是来也互焉、去也互焉.并且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仅仅是《论语心得》而非《论语》本身.且不说于丹所阐释的有有多少合于孔子本意,单是这种集体性的经典阅读兴趣的丧失就让人感到难过.况且,《论语心得》的大行其道正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对于经典的陌生和需要.
一个没有经典阅读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一个有了经典却从不珍惜,不知阅读的民族是可叹可悲的民族!
幸好,在我们学生的课本里,颇选了几则《论语》中的句子,虽然很少,但总胜于无.况且,我总觉得,对学生而言,你给他们一个火星,或许他就能点亮一支火把;简短的几则,带动的可能是学生了解孔子,阅读《论语》的兴趣.实际情况确实如此,这两天,我看到班里好几个孩子,在捧着《论语》看,这让我不禁欣然而有成就感了!
提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孟子》当中的一则故事,说的是孟子去见梁惠王,一见面,梁惠王就问他:“叟,不远千里而来,必将有利吾国乎?”对于这个问题,孟子嗤之以鼻:“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今天,对于这个类似的问题,我也有同样的感觉.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倘你以获得利益的大小来选择自己所读之书的话,你本身就已经很悲哀了.
又或许,自己拼了命去钻研的东西并非自己所乐.夜深人静,空对着华屋雕栋感觉到的却是不尽的精神孤独.
曾经给高中学生讲《老子》、《金刚经》,颇找了些里面的句子跟他们交流.我告诉他们,如果把读一些经典作为考学、发财、做官的工具的话,我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不亦谬乎!”经典的魅力和作用不在于此,它们很难让你在升学中拔得头筹.然而,我告诉他们,倘若你们想做一个精神富足的人,一个心态坦然的人,一个能洞穿社会、人生种种虚像,固守自我信仰的人,那么你就去读这些经典.
孔子教给你的是一种乐观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态度,他用自己的行为为后世树立了一个虽栖栖一生却饱满充实的形象.所以,孟子说:“自天地圣人,未有如孔子者也”;司马迁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李白说:“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我想,这些人所佩服尊崇的并不仅仅是夫子的学问,更重要的是他所代表的道德典范和昂扬的生活态度,积极的进取精神
而这种精神,恰恰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所以,今天,我们仍读《论语》,因为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寻根,是一次丰腴自我精神的高贵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