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2 05:33:26
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一、古代的对外交往
  1.条件
  中国古代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是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社会基础,发达的交通、工具的进步是其客观条件,而政府开放、开明的政策则是其有力的推动.
  2.概况
  ①两汉:实行积极的对外交往.东与朝鲜、日本,南与越南有较为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西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欧洲的大秦有了直接的往来.这一时期,中国输入的主要是各国的特产,输出的主要是丝绸、铁器等,中华文明第一次大范围地向外辐射,形成中华文化圈.
  ②隋唐:对外交往空前繁盛.中国与朝鲜、日本关系密切友好,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频繁;与东南亚国家、印度、波斯、大食和欧洲的东罗马互派使节,中国的丝绸、瓷器经波斯、大食大量运往欧洲和非洲;唐朝与欧洲、非洲有了直接的往来.这一时期,中国先进的思想文化和制度向外传播,对周边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是革命式的影响.
  ③宋元:中国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不断传向世界各地,尤其是西方,大大推动了世界的发展进程.海外贸易出现高潮,阿拉伯人在中西交往中起了中介作用.
  ④明清:一方面,对外交往频繁,郑和七次下西洋;另一方面遭到外来侵略.明清政府一方面领导进行反侵略斗争,取得了胜利;另一方面,实行海禁政策,日益走向闭关锁国.可以说,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的光环已经慢慢失去,中国逐渐地落后于世界.
  二、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1.经济往来
  (1)秦汉:与朝鲜贸易往来频繁,朝鲜特产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等工艺品以及铁制生产工具等输出到朝鲜.越南的象牙、犀牛、珍珠等输入中国.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与西亚、欧洲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铁器等不断西运,西亚和欧洲的特产也陆续输入中国.安息是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中转站.
  (2)隋唐:唐朝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做官、和中国人通婚.唐朝与朝鲜、日本贸易往来频繁,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的银币.大量的波斯和大食商人来到中国,中国大量的丝绸、瓷器经波斯、大食运往欧洲和非洲.
  (3)宋元: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向世界.
  (4)明清:郑和下西洋,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受到各国欢迎,郑和从西洋购得珠宝、香料和药材.后来由于实行海禁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出现萎缩.在官方为主的贸易中,主要是用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换取皇室贵族享用的珠宝、香料、药材等.
  2.文化交流
  (1)中学西传
  ①科学技术:唐朝时,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入印度,雕版印刷术传入新罗,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大食和欧洲.宋元时期,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指南针、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明清之际,中国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国外.
  ②生产技术:两汉时期,牛耕和水利工程技术在越南推广,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法、井渠法、造纸术先后传往西亚和欧洲.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传入新罗.中国的棉纺织技术在元朝时传到高丽,日本从中国招聘雕印工匠发展日本的印刷业.明朝时,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传入南洋.
  ③思想文化:两汉时,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了东亚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唐朝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佛教大量传入日本、朝鲜,老子的《道德经》被介绍到印度,中华文化圈形成.明末清初,一些传教士东来,把中国的儒学和道家学说介绍给西方.
  (2)西学东渐
  ①科学和生产技术:唐朝时,印度的天文、医学、历法知识和熬糖法传入中国.明清之际,传教士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等方面的著作介绍给中国,欧洲的水利技术传入中国.
  ②物种传播:唐朝时,天竺的郁金香、菩提树传入中国.北宋时,越南的占城稻传入中国南方.明朝后期,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传入中国.
  ③思想文艺: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唐朝时高丽乐,中亚的舞蹈,印度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传入中国.明清之际,传教士把西方的音乐、绘画等介绍到中国.
  3.对外贸易
  (1)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汉代虽然开辟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但由于受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制约,中外贸易以陆路为主.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唐朝时陆路贸易和海上贸易都很发达.两宋时期,由于国内民族政权并立,通过陆上与西方贸易受到阻碍,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直至元明时期.
  (2)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以官方贸易为主.官方贸易大都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加强友好往来为主.在官方的对外交往中,带去的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相赠的,返回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跟随回访.
  (3)对外贸易伴随着文化交流.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中外文化不断相互交流,西亚的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的宗教,中国文化也不断外传,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4)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来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三、古代对外交通的发展
  1.陆上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并出兵大败匈奴,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欧洲有了直接往来.
  (2)隋唐时期,打败西突厥,先后设安西和北庭都护府,保证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唐朝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向西可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通过丝绸之路,唐朝与非洲有了直接往来.
  (3)明清时期,由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西方的交通日益萎缩.
  2.海上丝绸之路
  (1)西汉武帝后开辟了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2)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发展,从广州出发,绕过印度半岛南端,最远可到达波斯湾.
  (3)明朝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最远可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明末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