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七步诗》、《出塞》的注释、译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0 08:32:56
《长歌行》、《七步诗》、《出塞》的注释、译文?
汉乐府《长歌行》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今译]
自秦、汉以来,边疆一直都在无休止地进行战争,月照关塞,自然想到无数征人战死边疆未能回还.只要龙城飞将军李广在,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阴山一步.
[注释]
“秦月”、“汉关”互文,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龙城飞将: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战,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右北平,汉郡名.辖今河北省蓟县以东、辽宁大凌河上游以南地区,大致相当于后来的营州,营州旧治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县).这里说“龙城飞将”,是化用典故,指北方边地的名将.
阴山:西起河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与兴安岭相接,是我国古代北方的天然屏障.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词:龙城飞将:指汉代大将卫青、李广.
胡马:敌人的军队.
阴山:山名,在今内蒙中部.
这首诗讽刺戍边将士的无能,以致外敌常来侵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写到边关,明月和边关已经成了戍边将士生活中的两个典型景物.大概守卫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没有时间想家,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低下头不免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全诗的大意是:这明月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过的明月,这边关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的边关,久别亲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边防线上驻守的将士们还没能回到家乡.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江宁(今南京)人.一说太原人,又说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考取进士,虽升至校书郎,但后来一再被贬,终竟被刺史闾丘晓忌才杀害.存诗一百八十多首,多写边塞和妇女生活.情深意切,语言精练.作品有《王昌龄集》.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今译]
自秦、汉以来,边疆一直都在无休止地进行战争,月照关塞,自然想到无数征人战死边疆未能回还.只要龙城飞将军李广在,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阴山一步.
[注释]
“秦月”、“汉关”互文,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龙城飞将:汉武帝时,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战,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右北平,汉郡名.辖今河北省蓟县以东、辽宁大凌河上游以南地区,大致相当于后来的营州,营州旧治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县).这里说“龙城飞将”,是化用典故,指北方边地的名将.
阴山:西起河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与兴安岭相接,是我国古代北方的天然屏障.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词:龙城飞将:指汉代大将卫青、李广.
胡马:敌人的军队.
阴山:山名,在今内蒙中部.
这首诗讽刺戍边将士的无能,以致外敌常来侵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写到边关,明月和边关已经成了戍边将士生活中的两个典型景物.大概守卫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没有时间想家,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低下头不免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全诗的大意是:这明月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过的明月,这边关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的边关,久别亲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边防线上驻守的将士们还没能回到家乡.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江宁(今南京)人.一说太原人,又说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考取进士,虽升至校书郎,但后来一再被贬,终竟被刺史闾丘晓忌才杀害.存诗一百八十多首,多写边塞和妇女生活.情深意切,语言精练.作品有《王昌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