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急需李清照《采桑子》的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8 05:25:06
急需李清照《采桑子》的翻译
急需李清照《采桑子》的翻译
搜到了李清照的三首《采桑子》.
  1、添字采桑子 芭蕉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释:
  谁种:四印斋本《漱玉词》作“种得”.
  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
  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断.滴滴嗒嗒不停.
  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
  北人:北宋灭亡,易安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北,《历代诗余》作“离”.
  赏析:
  此词是咏芭蕉的,当为李清照南渡后流寓江浙,投宿某馆舍所作.写她日见庭院中的芭蕉树,三更兼听雨打芭蕉的凄厉声响,表现了她深沉浓重,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通过环境描写突出词旨,语言淡而隽永.
  2、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 ,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伤篇.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心情忧伤则反之.这就是所谓的移情.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笙歌散尽游人去,”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
  3、采桑子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消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