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中学作文教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03:21:32
如何进行中学作文教学
备战2011中考作文一:画龙点睛精心拟题
知识要点:
1、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
2、"题好一半文".
3、从内容上看,文章的题目要力求新颖脱俗,使人一见有为之一震的感觉.
4、从立意上看,要"求真求细""量体裁衣",力求让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
考试说明:
综观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那么,如何为自己的"文章的题目"巧施"脂粉",使其呈现富有表现力的清新面孔呢?
1、巧用修辞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如:
(1)比喻.《我渴望老师的"阳光"》(四川成都)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又如《我发现女孩也可以做"太阳"》(江苏南通)、《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山西长治),这些设喻佳题也都富于文学色彩.
(2)借代.辽宁大连一位考生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给文章拟题目《黑白债》,借色彩代本体,又亮出线索,寄托深情.又如《人生需要掌声》(安徽合肥),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也很有创意.
(3)层递.《读书的兴趣、方法和作用》在递进中表达得简练生动.
(4)比拟.《小树又快活了》(江苏盐城)《读水千遍真有趣》(陕西西安)前者运用拟人辞格让小树具有人的感情,后者把"水"拟作能"读"之物,用的是拟物辞格.
(5)对偶.《朋友最真,友情最贵》(吉林长春)、《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浙江温州)这两例都将文旨浓缩在整齐对称的句子中,体现出考生善于推敲的语言功夫.
(6)对比.《躺着读书,站着做人》(浙江温州)"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
(7)双关.《我最需要一剂良药》(安徽庐江)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有能治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
(8)设问.《错?对!》(江苏南京)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
(9)反问.《中国的教育家,您难道还没发现吗?》(河北唐山)反问中饱含着摆脱应试教育重负的强烈愿望,观点鲜明,言辞恳切.
(10)顶真.《读书乐乐读书》(浙江温州)《活读书书读活》(同上)这两例运用顶真兼回环辞格,风趣地展示读书之趣、读书之乐和读书之法.
(11)反语.《我发现了家中的"贼"》(河北石家庄)家中几次"失窃","作案者"原来是瞒着别人给灾区寄钱的一家人的三个成员,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凸现一家人的高尚品德,幽默风趣.
(12)仿拟.《我是服务的小行家》(湖北武汉)《读书就是爱自己》(江苏徐州)前者仿歌词"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后者访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鲜活生动,点明主题.
(13)引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浙江温州)、《风物长宜放眼量》(内蒙古呼和浩特)前者形象地表现读书的作用,后者揭示消除"代沟"的思想方法,引用名句作题目,能较好地体现考生的文学积累和修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4)反复.《"我"为我服务》(湖北武汉)前面的"我"为克隆人,两个"我"重复,设置悬念,新颖醒目.
备战2011中考作文二:抓住关键审清题意
知识要点:
1、审题是应考作文的关键.
2、审题要快速、准确.
3、审题就是要弄清文章的写作范围和角度,确定写作的重点.
考试说明:
随着考场作文命题形式的演变,考生们除了审视"题目"(材料),还必须对题后的要求反复体会.题目审准了,才会写得切题.
1、审清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就是根据指定的题目写文章.在命题作文中,题目是选择材料、确定主题的一个重要依据.文章是否切题,是行文成败的关键之一.
审题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全面理解题意.对题目的含义要全面理解,辨明题目的要求,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如《初中生活二三事》,题目要求写发生在初中生活中的事,而且至少要写两件.如果写的事情与初中生活无关,或者只写了一件事,就不切题意.
(2)要辨别题目中的精微含义.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注意辨别其中精微的含义,把握住写作的中心.如《学习是青年学生特别突出的任务》一题,就要注意强调"特别突出"这个限制条件.青年学生正处于德、智、体全面发展时期,他们有各种任务,但是比较起来,学习是"特别突出"的任务,不是一般的任务.这是"特别突出"的含义.文章紧扣这些内容来写,就能突出中心,体现题意.
(3)要选择适合题目要求的体裁.命题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有些题目较明确地表示了对体裁的要求:在题目的首尾有"记""事"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标明写某个过程、某人事迹等,这就要求写成记叙文.如果题目首尾有"论""谈""说""驳"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明确提出一种主张或一个问题,这往往是要求写成议论文.
2、审清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题的另一种形式.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融化、提炼,然后据此展开想象,依据要求写作记叙文、议论文或说明文.给材料作文一般有三种形式:纯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这种题型的特点一是考察学生能力的全面性,因为它要求读者看、听、写结合,便于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看图、听音)、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及写作能力;二是对写作范围、题材以至主题有较强的限制,极好地扭转了考试时猜题目猜类型范围、事先准备作文的现象;三是由于给了材料,学生有材料叙述、有问题议论、有对象说明,既减少了学生无材料可写的现象,又能全面考察学生记叙、议论、说明的能力.由于这种题型的客观性较强,便于作文评卷,所以已成为各级考试和竞赛的主要题型.
(1)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这类题型所提供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的基础上作文,有的要求既根据材料又根据另给的题目作文,有的要求作者根据材料自己命题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种:有的要求另外作文,包括立论文、驳论文、读后感、思想评论等;有的要求写记叙文、说明文;有的还应用到应用文的格式,如书信等;有的则是不同形式的重组材料作文:续写、改写、扩写、缩写、组写(将几则相关材料组写成文)等.
要写好这类作文,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特别是文言材料,要在翻译无误的基础上多读,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
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
备战2011中考作文三:整体构思确定主旨
知识要点:
1、文章所表现的主要思想、情感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就是文章的主旨,也就是中心思想.
2、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统帅.
3、中心思想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
4、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主旨.
考试说明:
所谓"确定主旨",就是确立作文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选材的依据,结构的轴心;就是语言的运用,也要受主题的约束.可见确立主题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如何确定主旨呢?
1、循规蹈矩
一篇好的文章,它的主旨也就是立意,必须是正确高雅,有利于国家、人民的,但它又不能超越题目的制约.对于作文的评判,思想标准是第一位,如没有正确主题或没有积极意义的不能算好文章.因此,要写出好文章先要"循规蹈矩",做到:准确、正确、明确.所谓准确,也就是扣题准确,在立意时首先要做到合乎题意,对于有要求的作文,就必须紧扣作文的要求去写.正确,则是正确积极.要想立意正确,首先必须考虑主题是否符合科学性,没有根据的片面性的东西不能作为立意根据;其次要考虑是否符合学校纪律及国家法令政策.最后就是明确表达.作文时确立主题要非常明确,下笔前应有明确不含糊的立意,文章反映的是什么,心中一定要有数,作文时将其明确地贯注于全文表达出来.如《选择》(原文略),就是一篇处处紧扣题目,且符合立意三个基本要求(准确、正确、明确)的好文章.这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是紧扣主题在写.作者叙述了在重大问题的选择上,自己态度坚决,毅然做出回国学习的决定的事,可见立意是正确积极的.
2、着意求新
要使立意新颖,最根本的就是要扣紧时代精神.古今中外的主题思想都是能够反映当时的时代精神的.列宁曾称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鲁迅先生的多数作品被称为投枪匕首般的战斗檄文.只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的主题,才容易引起读者深刻的共鸣,也才能使作品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富有时代感的主题才是"新"的,也只有这种富有新意的主题才是有意义的主题.如《独闯世界的孩子》(原文略),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深刻地反映时代精神.文中的"他"正是当代一部分中学生的缩影.作者对"外面世界"的诠释新颖深刻,文章的立意能扣住社会脉搏.
3、逆向求异
所谓逆向求异,是与顺向思考的立意方法相对而言的,它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以新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运用逆向求异的立意方法有哪些呢?第一,对作文题目进行反向思考,单凭题目字面之意去作文难免陈旧、平庸.第二,就是运用批驳错误看法,提出正确认识的反意存真立意法.第三,对某种事物、事理从多角度看.值得注意的就是在逆向求异的立意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不能违反准确、正确的原则.如《狗拿耗子,精神可嘉》,这篇文章立意新颖,没有附和前人看法,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耗子是对人类有害的动物,我们应当把它消灭干净,不管是用老鼠药,还是灭鼠器,或者是用其他什么方法.狗拿耗子有又什么错呢?猫可以捉耗子,狗为什么就不能呢?"由此展开议论,从而得出迥异于前人的新见解:"'狗拿耗子'精神是值得提倡的,管'闲事',是于国于民都有益的正事.相反,见到'耗子'不拿,见到坏事不管,只会害人害己,以至国无宁日,民无宁日."
4、深入开掘
所谓"深入开掘",就包含着这样一层意思:作者要对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发掘出事物本质的思想意义.这就是一个提炼、深化主题的问题.
事物本质的思想意义是客观存在的,一定的生活材料只能提炼出相应的一定的主题.对事物认识不深,主题就肤浅;认识上"拔高"、"牵强附会",主题就脱离实际.作者的主观认识必须做到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达到主题思想与全部生活材料相一致的要求.有时,材料所显示的思想意义可能不止一点,当然可以确立不同的主题,但开掘得深,选择能反映事物本质思想意义的主题,是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的.
主题思想提炼深化,是作者对题材的社会意义进行反复研究,深入认识的结果.着名歌剧《白毛女》主题的提炼对我们是不无教益的.这一剧作取材于一九四零年晋察冀边区广为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故事.起初有的人认为这个传说不过是一个"神怪的故事",可以利用来宣传破除迷信;也有人可以把"反迷信"和"反封建"结合起来处理.但经过剧作者们深入调查,反复研究,才选择和提炼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主题.这一主题恰切的反映了事物本质上的思想意义,具有深刻的教育作用和强烈的感染力量.如《我和陈早阳》一文,作者记叙的是同学间的一段交往.她没有把这写成歌颂同学之间的相互友情之类,也没把这写成赞扬同学身上的某种精神、某种美德之类.记叙这段交往,展示的却是两种社会制度下两个少女的不同思想性格,不同精神境界,写出了自己的自强心、祖国情,以及肩上的责任.这样的立意可以说深刻而有意义.
5、咏物意蕴
借助想象的作用,通过对熟悉的、物质的、具体的、自然的东西的描写,去表现生疏的、精神的、抽象的、社会性的东西,书写个人的生活感悟和人生况味,这便是咏物意蕴的立意方法.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这类"借物寄怀"、"托物言志"的作品,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袁鹰的《井岗翠竹》.这些作品都有一个表层的作为媒介的象征性的形象,在这形象的里层蕴藏着一个高尚美好的"意",两者结合得很好.而且这类文章中的"意"一般都有社会性的内涵,或是人的某种崇高的品质,或是某种可贵的感情,或是某种人生的哲理,它们是文章的灵魂和生命,这个"意"附丽于想象而存在.
首先,要选好象征物.这象征物应是大家所熟悉的,形象鲜明的,是美好的.同时,这象征物应与象征义有联系的,而且联系越贴切、越新奇,文章的立意就显得越自然、越新颖.其次,要充分显示"意蕴"的审美属性,处理好文章中的"点睛"之笔,使"意"自然的、巧妙地升华起来.
6、画龙点睛
在一篇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句或几句话点明要旨,即称为"点睛"之笔.显而易见,它是文章的眼睛,运用得好,能使文章生动传神,大放异彩.有了点睛之笔,就可揭全文之旨,使主题突出,内容深化,思想生辉.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先用大量篇幅写景记事,写文人墨客的"悲"和"喜",最后笔锋一转,归结到"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 作品中将"画龙点睛"法用得最好的例子之一.
运用点睛法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作者要独具慧眼,善于从貌似平凡的现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蕴,开掘出新的思想,新的境界、新的哲理,然后在行文的关键处不失时机地运用浓缩精练、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加以点化.二是点睛的语言要尽可能生动形象、含义深刻,令人警醒,要具有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艺术力量.
备战2011中考作文四:围绕中心严格选材
知识要点:
1、确定内容,就是选择材料;确定中心,就是确定中心思想,也叫立意.
2、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3、中心思想从材料中提炼,还要*材料来表现.
4、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会发现几种不同的思想含义.
考试说明:
中考时,学生怎样根据命题要求来确定表达的内容呢?这是在确定中心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谓选择材料就是针对这个意思说的.
纷繁多变的当代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中学生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同现实生活息息相通,才能不断激发出对生活的新鲜感受,写出时代感强的鲜活文章.从中考作文来看,考生在确定表达的内容时,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着眼当代热点
山东省中考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操场上,小鹿同学突然晕倒了……"这一材料,
就这件事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进行联想和想象.有位考生把构思和选材的目光投向揭露迷武功的罪恶这场政治斗争,以《走出生命的误区》为题叙写了小鹿同学痴迷武功,患心肌炎却迷信"有大师保护,快要成仙"的歪理邪说,拒绝医治最终晕倒这令人痛心的过程,强烈声讨迷武功摧残下一代的罪恶行径.这种选材与当代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2、着眼当代新风
兰州市中考作文题是《美在身边》,大多数生活面窄的考生都把寻找美的目光投向学校或家庭,而有位考生调动自己的课外阅读积累,这样写道:"记得5月初的《兰州晚报》上刊登了兰州急救中心O型血告急的消息,第二天,就有2000多名群众挽起袖子为急救事业无偿献血,挽救了众多病人的生命,这不正是有无数颗美好心灵汇聚而谱写的爱之歌吗?"这样的新风这样的"美",就出现在中考前一个多月,真实、鲜活、动人,跳动着时代脉搏,是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被用滥了的材料所无法相比的.
3、着眼当代改革
当代改革大潮涌动着创新的灵魂,在中考作文中引入改革题材,能给人全新的感受和思考.广东省中考作文题是《新的》.有位考生把课程改革引进选材的视野,以《新的课程》为题,描写同学们对电脑等新课程的热切呼唤,事真情深,现实意义强烈.而河北省有位考生反向落笔,历数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结尾处写道:"中国的莘莘学子,何时才能搬掉书岳题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呢?这位考生拟题《中国的教育家,你难道还没有发现吗》(命题要求是以"发现"为话题作文),对教育改革的期盼之情振聋发聩.文章以对教育现状的全新审视作为题材,体现出作者与时俱进的意识,那直陈时弊勇于改革的锐气,新人耳目.
4、着眼当代科技
科技高度发展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中考作文如能写及高科技带来的现代文明,或是就"记忆移植"这类双刃剑发表看法,定能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意识.武汉一考生写的题为《"我"为我服务》(命题要求以"服务"为话题作文)的科幻故事就是范例.题中带引号的"我"是"克隆学生公司"同过"我"的细胞复制出来的克隆人.克隆人"我"代替原"我"读书、作文、考试,原"我"却"躲在游戏机室,尽享美好人生."一年后,克隆人"我"帮原"我"考入重点高中后便离去,此时原来的"我"大脑竟像"生了锈的轮子"不会思维,腿部肌肉也严重萎缩,原"我"在文末呼喊:"可怕的服务!可怕的克隆人!"作者对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克隆人明确地表示否定态度,带有很强的趣味性与时代感,别具匠心.
5、着眼当代名人
当议论需要例证或者叙写需要旁及某一内容时,选择的眼光应多向当代名人扫描,力避陈陈相因,人云亦云.江苏淮安市中考所考的是全命题作文"在机遇面前".有位考生以香港总商会会长霍英东先生和美国微软之父比尔•盖茨为例,论证"把握机会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和开拓精神"这一论点,材料鲜活典型.阅读时浓厚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四川省所考的是半命题作文《我渴望》.有位考生别出心裁,拟题《我渴望做一回自我》,选材涉及近年来被狂炒的两位"名人"--韩寒和哈佛女孩刘亦婷.文章叙述自己机械生硬地模仿韩寒、刘亦婷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抒发了做一回自我的自信和勇气.材料的鲜活和"名人"引发的多种视角能激起读者全新的思考.
6、着眼当代理念
例如,大城市居民怎样看待来自农村的民工群体?传统观念与当代理念在这里怎样发生碰撞?四川省的一位考生以《我渴望大家理解他们》为题,生动地描述了一位青年民工舍身救城市儿童的故事,抨击了人们的偏见和世故,文章还对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民工"做出了充满激情的回答,充满着人文关怀色彩.这种着眼于当代新理念构建的选材视角,是独特而富有启迪意义的.
知识要点:
1、标题是作文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
2、"题好一半文".
3、从内容上看,文章的题目要力求新颖脱俗,使人一见有为之一震的感觉.
4、从立意上看,要"求真求细""量体裁衣",力求让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
考试说明:
综观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命题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那么,如何为自己的"文章的题目"巧施"脂粉",使其呈现富有表现力的清新面孔呢?
1、巧用修辞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如:
(1)比喻.《我渴望老师的"阳光"》(四川成都)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又如《我发现女孩也可以做"太阳"》(江苏南通)、《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山西长治),这些设喻佳题也都富于文学色彩.
(2)借代.辽宁大连一位考生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给文章拟题目《黑白债》,借色彩代本体,又亮出线索,寄托深情.又如《人生需要掌声》(安徽合肥),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也很有创意.
(3)层递.《读书的兴趣、方法和作用》在递进中表达得简练生动.
(4)比拟.《小树又快活了》(江苏盐城)《读水千遍真有趣》(陕西西安)前者运用拟人辞格让小树具有人的感情,后者把"水"拟作能"读"之物,用的是拟物辞格.
(5)对偶.《朋友最真,友情最贵》(吉林长春)、《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浙江温州)这两例都将文旨浓缩在整齐对称的句子中,体现出考生善于推敲的语言功夫.
(6)对比.《躺着读书,站着做人》(浙江温州)"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
(7)双关.《我最需要一剂良药》(安徽庐江)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有能治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
(8)设问.《错?对!》(江苏南京)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
(9)反问.《中国的教育家,您难道还没发现吗?》(河北唐山)反问中饱含着摆脱应试教育重负的强烈愿望,观点鲜明,言辞恳切.
(10)顶真.《读书乐乐读书》(浙江温州)《活读书书读活》(同上)这两例运用顶真兼回环辞格,风趣地展示读书之趣、读书之乐和读书之法.
(11)反语.《我发现了家中的"贼"》(河北石家庄)家中几次"失窃","作案者"原来是瞒着别人给灾区寄钱的一家人的三个成员,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凸现一家人的高尚品德,幽默风趣.
(12)仿拟.《我是服务的小行家》(湖北武汉)《读书就是爱自己》(江苏徐州)前者仿歌词"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后者访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鲜活生动,点明主题.
(13)引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浙江温州)、《风物长宜放眼量》(内蒙古呼和浩特)前者形象地表现读书的作用,后者揭示消除"代沟"的思想方法,引用名句作题目,能较好地体现考生的文学积累和修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4)反复.《"我"为我服务》(湖北武汉)前面的"我"为克隆人,两个"我"重复,设置悬念,新颖醒目.
备战2011中考作文二:抓住关键审清题意
知识要点:
1、审题是应考作文的关键.
2、审题要快速、准确.
3、审题就是要弄清文章的写作范围和角度,确定写作的重点.
考试说明:
随着考场作文命题形式的演变,考生们除了审视"题目"(材料),还必须对题后的要求反复体会.题目审准了,才会写得切题.
1、审清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就是根据指定的题目写文章.在命题作文中,题目是选择材料、确定主题的一个重要依据.文章是否切题,是行文成败的关键之一.
审题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全面理解题意.对题目的含义要全面理解,辨明题目的要求,把握题目所提示的写作范围和重点.如《初中生活二三事》,题目要求写发生在初中生活中的事,而且至少要写两件.如果写的事情与初中生活无关,或者只写了一件事,就不切题意.
(2)要辨别题目中的精微含义.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注意辨别其中精微的含义,把握住写作的中心.如《学习是青年学生特别突出的任务》一题,就要注意强调"特别突出"这个限制条件.青年学生正处于德、智、体全面发展时期,他们有各种任务,但是比较起来,学习是"特别突出"的任务,不是一般的任务.这是"特别突出"的含义.文章紧扣这些内容来写,就能突出中心,体现题意.
(3)要选择适合题目要求的体裁.命题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有些题目较明确地表示了对体裁的要求:在题目的首尾有"记""事"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标明写某个过程、某人事迹等,这就要求写成记叙文.如果题目首尾有"论""谈""说""驳"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明确提出一种主张或一个问题,这往往是要求写成议论文.
2、审清材料作文
给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题的另一种形式.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融化、提炼,然后据此展开想象,依据要求写作记叙文、议论文或说明文.给材料作文一般有三种形式:纯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这种题型的特点一是考察学生能力的全面性,因为它要求读者看、听、写结合,便于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看图、听音)、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及写作能力;二是对写作范围、题材以至主题有较强的限制,极好地扭转了考试时猜题目猜类型范围、事先准备作文的现象;三是由于给了材料,学生有材料叙述、有问题议论、有对象说明,既减少了学生无材料可写的现象,又能全面考察学生记叙、议论、说明的能力.由于这种题型的客观性较强,便于作文评卷,所以已成为各级考试和竞赛的主要题型.
(1)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这类题型所提供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的基础上作文,有的要求既根据材料又根据另给的题目作文,有的要求作者根据材料自己命题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种:有的要求另外作文,包括立论文、驳论文、读后感、思想评论等;有的要求写记叙文、说明文;有的还应用到应用文的格式,如书信等;有的则是不同形式的重组材料作文:续写、改写、扩写、缩写、组写(将几则相关材料组写成文)等.
要写好这类作文,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特别是文言材料,要在翻译无误的基础上多读,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
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
备战2011中考作文三:整体构思确定主旨
知识要点:
1、文章所表现的主要思想、情感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就是文章的主旨,也就是中心思想.
2、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统帅.
3、中心思想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
4、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主旨.
考试说明:
所谓"确定主旨",就是确立作文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选材的依据,结构的轴心;就是语言的运用,也要受主题的约束.可见确立主题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如何确定主旨呢?
1、循规蹈矩
一篇好的文章,它的主旨也就是立意,必须是正确高雅,有利于国家、人民的,但它又不能超越题目的制约.对于作文的评判,思想标准是第一位,如没有正确主题或没有积极意义的不能算好文章.因此,要写出好文章先要"循规蹈矩",做到:准确、正确、明确.所谓准确,也就是扣题准确,在立意时首先要做到合乎题意,对于有要求的作文,就必须紧扣作文的要求去写.正确,则是正确积极.要想立意正确,首先必须考虑主题是否符合科学性,没有根据的片面性的东西不能作为立意根据;其次要考虑是否符合学校纪律及国家法令政策.最后就是明确表达.作文时确立主题要非常明确,下笔前应有明确不含糊的立意,文章反映的是什么,心中一定要有数,作文时将其明确地贯注于全文表达出来.如《选择》(原文略),就是一篇处处紧扣题目,且符合立意三个基本要求(准确、正确、明确)的好文章.这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是紧扣主题在写.作者叙述了在重大问题的选择上,自己态度坚决,毅然做出回国学习的决定的事,可见立意是正确积极的.
2、着意求新
要使立意新颖,最根本的就是要扣紧时代精神.古今中外的主题思想都是能够反映当时的时代精神的.列宁曾称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鲁迅先生的多数作品被称为投枪匕首般的战斗檄文.只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的主题,才容易引起读者深刻的共鸣,也才能使作品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富有时代感的主题才是"新"的,也只有这种富有新意的主题才是有意义的主题.如《独闯世界的孩子》(原文略),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深刻地反映时代精神.文中的"他"正是当代一部分中学生的缩影.作者对"外面世界"的诠释新颖深刻,文章的立意能扣住社会脉搏.
3、逆向求异
所谓逆向求异,是与顺向思考的立意方法相对而言的,它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以新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运用逆向求异的立意方法有哪些呢?第一,对作文题目进行反向思考,单凭题目字面之意去作文难免陈旧、平庸.第二,就是运用批驳错误看法,提出正确认识的反意存真立意法.第三,对某种事物、事理从多角度看.值得注意的就是在逆向求异的立意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不能违反准确、正确的原则.如《狗拿耗子,精神可嘉》,这篇文章立意新颖,没有附和前人看法,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耗子是对人类有害的动物,我们应当把它消灭干净,不管是用老鼠药,还是灭鼠器,或者是用其他什么方法.狗拿耗子有又什么错呢?猫可以捉耗子,狗为什么就不能呢?"由此展开议论,从而得出迥异于前人的新见解:"'狗拿耗子'精神是值得提倡的,管'闲事',是于国于民都有益的正事.相反,见到'耗子'不拿,见到坏事不管,只会害人害己,以至国无宁日,民无宁日."
4、深入开掘
所谓"深入开掘",就包含着这样一层意思:作者要对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发掘出事物本质的思想意义.这就是一个提炼、深化主题的问题.
事物本质的思想意义是客观存在的,一定的生活材料只能提炼出相应的一定的主题.对事物认识不深,主题就肤浅;认识上"拔高"、"牵强附会",主题就脱离实际.作者的主观认识必须做到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达到主题思想与全部生活材料相一致的要求.有时,材料所显示的思想意义可能不止一点,当然可以确立不同的主题,但开掘得深,选择能反映事物本质思想意义的主题,是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的.
主题思想提炼深化,是作者对题材的社会意义进行反复研究,深入认识的结果.着名歌剧《白毛女》主题的提炼对我们是不无教益的.这一剧作取材于一九四零年晋察冀边区广为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故事.起初有的人认为这个传说不过是一个"神怪的故事",可以利用来宣传破除迷信;也有人可以把"反迷信"和"反封建"结合起来处理.但经过剧作者们深入调查,反复研究,才选择和提炼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主题.这一主题恰切的反映了事物本质上的思想意义,具有深刻的教育作用和强烈的感染力量.如《我和陈早阳》一文,作者记叙的是同学间的一段交往.她没有把这写成歌颂同学之间的相互友情之类,也没把这写成赞扬同学身上的某种精神、某种美德之类.记叙这段交往,展示的却是两种社会制度下两个少女的不同思想性格,不同精神境界,写出了自己的自强心、祖国情,以及肩上的责任.这样的立意可以说深刻而有意义.
5、咏物意蕴
借助想象的作用,通过对熟悉的、物质的、具体的、自然的东西的描写,去表现生疏的、精神的、抽象的、社会性的东西,书写个人的生活感悟和人生况味,这便是咏物意蕴的立意方法.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这类"借物寄怀"、"托物言志"的作品,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袁鹰的《井岗翠竹》.这些作品都有一个表层的作为媒介的象征性的形象,在这形象的里层蕴藏着一个高尚美好的"意",两者结合得很好.而且这类文章中的"意"一般都有社会性的内涵,或是人的某种崇高的品质,或是某种可贵的感情,或是某种人生的哲理,它们是文章的灵魂和生命,这个"意"附丽于想象而存在.
首先,要选好象征物.这象征物应是大家所熟悉的,形象鲜明的,是美好的.同时,这象征物应与象征义有联系的,而且联系越贴切、越新奇,文章的立意就显得越自然、越新颖.其次,要充分显示"意蕴"的审美属性,处理好文章中的"点睛"之笔,使"意"自然的、巧妙地升华起来.
6、画龙点睛
在一篇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句或几句话点明要旨,即称为"点睛"之笔.显而易见,它是文章的眼睛,运用得好,能使文章生动传神,大放异彩.有了点睛之笔,就可揭全文之旨,使主题突出,内容深化,思想生辉.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先用大量篇幅写景记事,写文人墨客的"悲"和"喜",最后笔锋一转,归结到"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 作品中将"画龙点睛"法用得最好的例子之一.
运用点睛法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作者要独具慧眼,善于从貌似平凡的现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蕴,开掘出新的思想,新的境界、新的哲理,然后在行文的关键处不失时机地运用浓缩精练、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加以点化.二是点睛的语言要尽可能生动形象、含义深刻,令人警醒,要具有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艺术力量.
备战2011中考作文四:围绕中心严格选材
知识要点:
1、确定内容,就是选择材料;确定中心,就是确定中心思想,也叫立意.
2、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3、中心思想从材料中提炼,还要*材料来表现.
4、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会发现几种不同的思想含义.
考试说明:
中考时,学生怎样根据命题要求来确定表达的内容呢?这是在确定中心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谓选择材料就是针对这个意思说的.
纷繁多变的当代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中学生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同现实生活息息相通,才能不断激发出对生活的新鲜感受,写出时代感强的鲜活文章.从中考作文来看,考生在确定表达的内容时,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着眼当代热点
山东省中考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操场上,小鹿同学突然晕倒了……"这一材料,
就这件事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进行联想和想象.有位考生把构思和选材的目光投向揭露迷武功的罪恶这场政治斗争,以《走出生命的误区》为题叙写了小鹿同学痴迷武功,患心肌炎却迷信"有大师保护,快要成仙"的歪理邪说,拒绝医治最终晕倒这令人痛心的过程,强烈声讨迷武功摧残下一代的罪恶行径.这种选材与当代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2、着眼当代新风
兰州市中考作文题是《美在身边》,大多数生活面窄的考生都把寻找美的目光投向学校或家庭,而有位考生调动自己的课外阅读积累,这样写道:"记得5月初的《兰州晚报》上刊登了兰州急救中心O型血告急的消息,第二天,就有2000多名群众挽起袖子为急救事业无偿献血,挽救了众多病人的生命,这不正是有无数颗美好心灵汇聚而谱写的爱之歌吗?"这样的新风这样的"美",就出现在中考前一个多月,真实、鲜活、动人,跳动着时代脉搏,是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被用滥了的材料所无法相比的.
3、着眼当代改革
当代改革大潮涌动着创新的灵魂,在中考作文中引入改革题材,能给人全新的感受和思考.广东省中考作文题是《新的》.有位考生把课程改革引进选材的视野,以《新的课程》为题,描写同学们对电脑等新课程的热切呼唤,事真情深,现实意义强烈.而河北省有位考生反向落笔,历数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结尾处写道:"中国的莘莘学子,何时才能搬掉书岳题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呢?这位考生拟题《中国的教育家,你难道还没有发现吗》(命题要求是以"发现"为话题作文),对教育改革的期盼之情振聋发聩.文章以对教育现状的全新审视作为题材,体现出作者与时俱进的意识,那直陈时弊勇于改革的锐气,新人耳目.
4、着眼当代科技
科技高度发展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中考作文如能写及高科技带来的现代文明,或是就"记忆移植"这类双刃剑发表看法,定能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意识.武汉一考生写的题为《"我"为我服务》(命题要求以"服务"为话题作文)的科幻故事就是范例.题中带引号的"我"是"克隆学生公司"同过"我"的细胞复制出来的克隆人.克隆人"我"代替原"我"读书、作文、考试,原"我"却"躲在游戏机室,尽享美好人生."一年后,克隆人"我"帮原"我"考入重点高中后便离去,此时原来的"我"大脑竟像"生了锈的轮子"不会思维,腿部肌肉也严重萎缩,原"我"在文末呼喊:"可怕的服务!可怕的克隆人!"作者对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克隆人明确地表示否定态度,带有很强的趣味性与时代感,别具匠心.
5、着眼当代名人
当议论需要例证或者叙写需要旁及某一内容时,选择的眼光应多向当代名人扫描,力避陈陈相因,人云亦云.江苏淮安市中考所考的是全命题作文"在机遇面前".有位考生以香港总商会会长霍英东先生和美国微软之父比尔•盖茨为例,论证"把握机会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和开拓精神"这一论点,材料鲜活典型.阅读时浓厚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四川省所考的是半命题作文《我渴望》.有位考生别出心裁,拟题《我渴望做一回自我》,选材涉及近年来被狂炒的两位"名人"--韩寒和哈佛女孩刘亦婷.文章叙述自己机械生硬地模仿韩寒、刘亦婷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抒发了做一回自我的自信和勇气.材料的鲜活和"名人"引发的多种视角能激起读者全新的思考.
6、着眼当代理念
例如,大城市居民怎样看待来自农村的民工群体?传统观念与当代理念在这里怎样发生碰撞?四川省的一位考生以《我渴望大家理解他们》为题,生动地描述了一位青年民工舍身救城市儿童的故事,抨击了人们的偏见和世故,文章还对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民工"做出了充满激情的回答,充满着人文关怀色彩.这种着眼于当代新理念构建的选材视角,是独特而富有启迪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