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永城作文,老师布置的作业.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14:41:08
我心中的永城作文,老师布置的作业.
我心中的永城
我心中的永城是黑白相加的.富含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这些年来,家乡在变,我是知道的.但是,变化幅度之大,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甚至想像.
毋庸讳言,煤炭富了永城.近年来,神火集团、永煤集团两家大公司的盛名如雷贯耳.蕴藏量30亿吨,作为我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能源产业给永城带来无限生机,社会经济发展大大提速.按照一般想法,这是大自然恩赐.但是,我这次才清楚,远非有资源就必定成功.
一个新兴能源城市迅速崛起,绝非轻而易举.神火集团的发展不无曲折,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放出光彩,公司上市,成为全国煤炭百强,总资产达85亿多元.永煤集团走上快速发展也是在本世纪初,产值、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连年翻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年利润十几亿元,在全国煤炭百强中排名第21位,创造了“中国煤炭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到新建成的永煤集团城郊矿采风.我知道平原煤矿不同于矿山煤矿,但绝没有想到,走进矿区,是一个花木扶疏的花园式单位.就是这一个矿,年产400多万吨煤,产值9亿元人民币,每天的产值折合300万元.对于什么是最先进的煤矿,我们有了具体的领略.
穿行在新建的永城电厂,我切实感到家乡将成为豫东的“能之源”.这家按照21世纪示范电厂模式进行优化设计的新电厂,投资25亿多元,年发电量34亿多度.据说,这不是永煤的唯一,在5年内,他们还将建多家大型电厂,在省内和国内拥有和控股40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规模.那就不仅是豫东的“能之源”了.
我们看了正在建设的龙宇建设化工工地.第一期工程投资也是25亿元,建成后将是河南省也是我国东部煤化工的老大.看到这样巨型的工业生产厂房和巨型设备矗立在我熟悉的家乡田野里,说实话,我只有惊叹.这种空旷中平添的雄伟,使我一次次产生陌生感,我的脑海里一下子有点容纳不下.尤其是,我无法把这些巨大的数字所具有的经济学含义消化掉.这种经济效益的巨大转换,我无法具体向读者解说清楚,只能转述如下概念:就企业利润讲,由煤到电,是1变2;由煤到煤化工,则是1变8,变10.这个数字将是何等巨大!
家乡的同志喜欢讲,黑色经济富财政.这些年,以煤为龙头,煤——电、煤——电——铝、煤——化工等国家大型企业的发展,使永城市的年财政收入有20多亿元,400多家企业先后落户永城.近几年,永城市工业产值大幅增长,在工农业比值中已经超过农业一倍以上.在免收农业税、对农产品加工实行低税收的情况下,永城市的一般财政预算收入2005年比2000年翻了一番还多,达到5亿元.
因为有了现代工业的支撑,一个骨骼健壮肌肉发达孔武有力的经济巨人,在河南东部门户一个长期靠救济的穷县,坚强地站立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另一种“能源”直接间接地施惠于永城.对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来说,现代工业企业带来的是农业增产无法比拟的巨大财富,同时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事物,是一所又一所大学和课堂.这是一种无法比拟的精神“能源”.经由它们,新的视野、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乃至新的文化,自然而然地对当地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渗透.
我回到家乡,“习惯地”注意到农业的状况.在这个方面,我心中留下的历史记忆太深刻,尤其是负面记忆.在我过去谈到家乡的文字中,总是习惯地称作“穷乡僻壤”的.“穷乡”的印象,一直刻在我的心里.粮食亩产量长期徘徊在50公斤左右,年年都归咎于自然灾害严重,年年都是靠国家救济.吃饭问题似乎永远都是头等难事.吃饱饭,不饿死人,是许多届政府的基本目标.人生是吃饭人生,朋友是吃饭朋友,财政是吃饭财政.
永城市档案资料显示:全县的财政收入1950年为130万元,人均3元左右;1961年为407万元,人均6元多;1978年为820万元,人均10元左右.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一直到10年前才摘掉.囊中如此羞涩,除了吃饭,哪里还谈得到其他?
只是20多年的时光,现在再去谈论饥饿,已经有恍若隔世之感了.农业的变化,几乎是亘古未有的奇迹.同样是一亩地,现在的产量是过去的5倍到10倍.全市134万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年人均已经超万元.同样是这块地方,现在有了这样几块牌子:国家商品粮基地、小麦良种基地、优质棉基地、山羊板皮出口基地、全国平原绿色达标县(市)、中国(永城)面粉城.
只说这最后一块牌子的经济含量.永城市的领导把这个与“黑色经济”对举,叫做“白色经济”,而且目标明确:“白色经济富百姓”.永城的粮棉油已经跃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这是从农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而从工业的角度,全市有一定规模的面粉加工企业已有130余家,年加工小麦30亿公斤,面粉生产能力居全国县(市)前列,十多种面粉产品行销沪、京等许多省市,以拉长小麦面粉产业链的深加工企业正在成批产生.永城市正在邀请国家质量监测中心在永城市面粉工业园区设立派出机构,不仅创造面粉名牌产品,而且有望以永城面粉作为全国面粉质量的标杆.
农民正在市场经济中学会赚钱.传统的说法叫做“生财有道”,这话并不过时.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道”有了现代内涵和方式.过去,卖粮食,卖石头,卖煤,一句话,卖资源换钱.这是一个最快的办法.现在人们知道,这是一个赚钱最少的笨办法.永煤等企业的经济发展告诉大家,应当向机遇要效益,向开放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同时,向文化要效益.
对于资源的认识,由于眼光的变化,有了新的发现.不光土地是资源,矿藏是资源,新的文化眼光把历史文化这部大书也打开了.
过去,芒砀山之所以对大家是亲切的,主要是因为可以靠山“吃”山.大大小小的石灰窑、水泥厂,把资源简单转换成钱.山体被蚕食,树木被盗伐,仅存的树木从枝干到每一个叶子都积攒了厚厚的石粉灰尘.风景和文物对人反而是一种陌生的存在.
现在发现,大自然和历史给了永城这样的恩赐:在如大海一样广阔的平原上,突兀而起的这14个山峰连绵成10多平方公里的芒砀山区,使永城成为周边少有的有山有水的地方,特别是山中孔夫子避雨处、刘邦斩蛇起义处、陈胜墓、西汉王陵群等名胜遗迹,堪称独具特色的汉民族历史名山、厚重河南的重要篇章.
我惊奇的是家乡领导和人民的眼光,特别是干事的精神.不长的时间内,芒砀山文化风景区已经初具规模,与淮海战役陈官庄歼灭战烈士陵园形成古今对应,成为豫皖苏鲁边界重要的旅游胜地和知识课堂.
由此,我反思潜意识中“穷乡僻壤”的那个“僻”字.它首先是我少年时代的感觉:我的村庄和安徽省的村庄同一个地边,往北往东北走不远就到了山东和江苏;它也来自中原的视角:18岁以后我离家到开封读书郑州工作,由于家乡不临铁路,如果没有专车,回家总要途中住一夜,在感觉中从河南省中心来到最东边,够远的了.
后来自然知道,边界县不是“僻壤”.正处于黄淮海大平原腹地,2000平方公里面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农、林、牧、副、渔皆宜.农耕时代,自然是得天独厚的“膏腴之地”;市场经济下,四省交界,四通八达,正是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优势区位.
这里藏着无穷商机:无论“黑色”经济还是“白色”经济,无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抑或是第三产业,家乡人看出来了,外地人也看出来了.市里同志说,仅温州在永城经商人员已近4000人.永城汽车站共有线路52条,每天除了发往全省各地的班车外,还有跨省线路28条,发往京、沪、宁、汉和苏、浙、鲁、冀、鄂、陕、晋等省会及重要城市.从这一角度可以看出永城开放的程度.我想起永煤集团的一个口号“以永煤的世界创造世界的永煤”,这其实也是全市人的心胸和眼光.永城的发展与永城的开放是互为因果的.
我不断被永城人富有远见的思想抓住.永煤集团的领导人提出“不做任期永煤,打造百年永煤”.永城市的领导提出,以建成生态示范市作为当前和今后永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目标.如何为矿区所在地人民当前利益负责,为子孙长远利益着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去能源城市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是他们思考的重心问题.为此,不仅在建的企业把控制和消除环境污染作为硬任务,同时,如何做好1/4国土面积因挖煤将塌陷后的重建也提上日程.
在家乡读中学时,我常常和同学一起玩味一个“赶风水”的故事.说是不知某朝某代有一南蛮子颇有风水眼光,他测量出永城县东北45里一个村庄是一块风水宝地,一条青龙潜入地下护卫全村.村中有一座大坟,其中埋有一斗五升米的乌纱帽,此地必定人才辈出.于是,南蛮子生出一计,说服村人打了七眼水井,结果把龙脉挖断,风水被赶到南方去了.
这个故事未免荒诞.但那时人们几乎想不出走出困境的办法.年复一年,没有大的起色.难道真是我们的风水被赶走了?
看来,这个故事的寓意未必“不经”.比较起来,那时与现时的所有基本条件都没有大的变化,不同的是,现在,人变了.人的思想解放了,眼界宽了,眼光远了,思路活跃了,劲用的是地方了,一切都或迟或速地变了.原来风水并没有被赶走,风水是跟人的.
同去永城的海军作家朱秀海告别永城时留下四个字:“中原之光.”我认同他的评价:现在,尤其是未来,永城这块风水宝地必将大放光芒!
我心中的永城是黑白相加的.富含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这些年来,家乡在变,我是知道的.但是,变化幅度之大,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甚至想像.
毋庸讳言,煤炭富了永城.近年来,神火集团、永煤集团两家大公司的盛名如雷贯耳.蕴藏量30亿吨,作为我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能源产业给永城带来无限生机,社会经济发展大大提速.按照一般想法,这是大自然恩赐.但是,我这次才清楚,远非有资源就必定成功.
一个新兴能源城市迅速崛起,绝非轻而易举.神火集团的发展不无曲折,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放出光彩,公司上市,成为全国煤炭百强,总资产达85亿多元.永煤集团走上快速发展也是在本世纪初,产值、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连年翻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年利润十几亿元,在全国煤炭百强中排名第21位,创造了“中国煤炭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到新建成的永煤集团城郊矿采风.我知道平原煤矿不同于矿山煤矿,但绝没有想到,走进矿区,是一个花木扶疏的花园式单位.就是这一个矿,年产400多万吨煤,产值9亿元人民币,每天的产值折合300万元.对于什么是最先进的煤矿,我们有了具体的领略.
穿行在新建的永城电厂,我切实感到家乡将成为豫东的“能之源”.这家按照21世纪示范电厂模式进行优化设计的新电厂,投资25亿多元,年发电量34亿多度.据说,这不是永煤的唯一,在5年内,他们还将建多家大型电厂,在省内和国内拥有和控股40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规模.那就不仅是豫东的“能之源”了.
我们看了正在建设的龙宇建设化工工地.第一期工程投资也是25亿元,建成后将是河南省也是我国东部煤化工的老大.看到这样巨型的工业生产厂房和巨型设备矗立在我熟悉的家乡田野里,说实话,我只有惊叹.这种空旷中平添的雄伟,使我一次次产生陌生感,我的脑海里一下子有点容纳不下.尤其是,我无法把这些巨大的数字所具有的经济学含义消化掉.这种经济效益的巨大转换,我无法具体向读者解说清楚,只能转述如下概念:就企业利润讲,由煤到电,是1变2;由煤到煤化工,则是1变8,变10.这个数字将是何等巨大!
家乡的同志喜欢讲,黑色经济富财政.这些年,以煤为龙头,煤——电、煤——电——铝、煤——化工等国家大型企业的发展,使永城市的年财政收入有20多亿元,400多家企业先后落户永城.近几年,永城市工业产值大幅增长,在工农业比值中已经超过农业一倍以上.在免收农业税、对农产品加工实行低税收的情况下,永城市的一般财政预算收入2005年比2000年翻了一番还多,达到5亿元.
因为有了现代工业的支撑,一个骨骼健壮肌肉发达孔武有力的经济巨人,在河南东部门户一个长期靠救济的穷县,坚强地站立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另一种“能源”直接间接地施惠于永城.对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来说,现代工业企业带来的是农业增产无法比拟的巨大财富,同时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事物,是一所又一所大学和课堂.这是一种无法比拟的精神“能源”.经由它们,新的视野、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乃至新的文化,自然而然地对当地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渗透.
我回到家乡,“习惯地”注意到农业的状况.在这个方面,我心中留下的历史记忆太深刻,尤其是负面记忆.在我过去谈到家乡的文字中,总是习惯地称作“穷乡僻壤”的.“穷乡”的印象,一直刻在我的心里.粮食亩产量长期徘徊在50公斤左右,年年都归咎于自然灾害严重,年年都是靠国家救济.吃饭问题似乎永远都是头等难事.吃饱饭,不饿死人,是许多届政府的基本目标.人生是吃饭人生,朋友是吃饭朋友,财政是吃饭财政.
永城市档案资料显示:全县的财政收入1950年为130万元,人均3元左右;1961年为407万元,人均6元多;1978年为820万元,人均10元左右.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一直到10年前才摘掉.囊中如此羞涩,除了吃饭,哪里还谈得到其他?
只是20多年的时光,现在再去谈论饥饿,已经有恍若隔世之感了.农业的变化,几乎是亘古未有的奇迹.同样是一亩地,现在的产量是过去的5倍到10倍.全市134万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年人均已经超万元.同样是这块地方,现在有了这样几块牌子:国家商品粮基地、小麦良种基地、优质棉基地、山羊板皮出口基地、全国平原绿色达标县(市)、中国(永城)面粉城.
只说这最后一块牌子的经济含量.永城市的领导把这个与“黑色经济”对举,叫做“白色经济”,而且目标明确:“白色经济富百姓”.永城的粮棉油已经跃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这是从农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而从工业的角度,全市有一定规模的面粉加工企业已有130余家,年加工小麦30亿公斤,面粉生产能力居全国县(市)前列,十多种面粉产品行销沪、京等许多省市,以拉长小麦面粉产业链的深加工企业正在成批产生.永城市正在邀请国家质量监测中心在永城市面粉工业园区设立派出机构,不仅创造面粉名牌产品,而且有望以永城面粉作为全国面粉质量的标杆.
农民正在市场经济中学会赚钱.传统的说法叫做“生财有道”,这话并不过时.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道”有了现代内涵和方式.过去,卖粮食,卖石头,卖煤,一句话,卖资源换钱.这是一个最快的办法.现在人们知道,这是一个赚钱最少的笨办法.永煤等企业的经济发展告诉大家,应当向机遇要效益,向开放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同时,向文化要效益.
对于资源的认识,由于眼光的变化,有了新的发现.不光土地是资源,矿藏是资源,新的文化眼光把历史文化这部大书也打开了.
过去,芒砀山之所以对大家是亲切的,主要是因为可以靠山“吃”山.大大小小的石灰窑、水泥厂,把资源简单转换成钱.山体被蚕食,树木被盗伐,仅存的树木从枝干到每一个叶子都积攒了厚厚的石粉灰尘.风景和文物对人反而是一种陌生的存在.
现在发现,大自然和历史给了永城这样的恩赐:在如大海一样广阔的平原上,突兀而起的这14个山峰连绵成10多平方公里的芒砀山区,使永城成为周边少有的有山有水的地方,特别是山中孔夫子避雨处、刘邦斩蛇起义处、陈胜墓、西汉王陵群等名胜遗迹,堪称独具特色的汉民族历史名山、厚重河南的重要篇章.
我惊奇的是家乡领导和人民的眼光,特别是干事的精神.不长的时间内,芒砀山文化风景区已经初具规模,与淮海战役陈官庄歼灭战烈士陵园形成古今对应,成为豫皖苏鲁边界重要的旅游胜地和知识课堂.
由此,我反思潜意识中“穷乡僻壤”的那个“僻”字.它首先是我少年时代的感觉:我的村庄和安徽省的村庄同一个地边,往北往东北走不远就到了山东和江苏;它也来自中原的视角:18岁以后我离家到开封读书郑州工作,由于家乡不临铁路,如果没有专车,回家总要途中住一夜,在感觉中从河南省中心来到最东边,够远的了.
后来自然知道,边界县不是“僻壤”.正处于黄淮海大平原腹地,2000平方公里面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农、林、牧、副、渔皆宜.农耕时代,自然是得天独厚的“膏腴之地”;市场经济下,四省交界,四通八达,正是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优势区位.
这里藏着无穷商机:无论“黑色”经济还是“白色”经济,无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抑或是第三产业,家乡人看出来了,外地人也看出来了.市里同志说,仅温州在永城经商人员已近4000人.永城汽车站共有线路52条,每天除了发往全省各地的班车外,还有跨省线路28条,发往京、沪、宁、汉和苏、浙、鲁、冀、鄂、陕、晋等省会及重要城市.从这一角度可以看出永城开放的程度.我想起永煤集团的一个口号“以永煤的世界创造世界的永煤”,这其实也是全市人的心胸和眼光.永城的发展与永城的开放是互为因果的.
我不断被永城人富有远见的思想抓住.永煤集团的领导人提出“不做任期永煤,打造百年永煤”.永城市的领导提出,以建成生态示范市作为当前和今后永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目标.如何为矿区所在地人民当前利益负责,为子孙长远利益着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去能源城市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是他们思考的重心问题.为此,不仅在建的企业把控制和消除环境污染作为硬任务,同时,如何做好1/4国土面积因挖煤将塌陷后的重建也提上日程.
在家乡读中学时,我常常和同学一起玩味一个“赶风水”的故事.说是不知某朝某代有一南蛮子颇有风水眼光,他测量出永城县东北45里一个村庄是一块风水宝地,一条青龙潜入地下护卫全村.村中有一座大坟,其中埋有一斗五升米的乌纱帽,此地必定人才辈出.于是,南蛮子生出一计,说服村人打了七眼水井,结果把龙脉挖断,风水被赶到南方去了.
这个故事未免荒诞.但那时人们几乎想不出走出困境的办法.年复一年,没有大的起色.难道真是我们的风水被赶走了?
看来,这个故事的寓意未必“不经”.比较起来,那时与现时的所有基本条件都没有大的变化,不同的是,现在,人变了.人的思想解放了,眼界宽了,眼光远了,思路活跃了,劲用的是地方了,一切都或迟或速地变了.原来风水并没有被赶走,风水是跟人的.
同去永城的海军作家朱秀海告别永城时留下四个字:“中原之光.”我认同他的评价:现在,尤其是未来,永城这块风水宝地必将大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