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古诗中都有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9/29 09:25:03
古诗中都有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比喻 拟人 象征等)
古诗中都有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解题思路: 请见“解答过程”。
解题过程:
古诗中都有哪些修辞手法
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一般而言,象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对偶等都常见,另外如互文和列锦是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表现手法举要
1.借景抒情
古代诗歌中的“景语皆情语”,可以说景物中都包含着诗人的感情,都是诗人情感的委婉流露。景物的色调尤其值得注意,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客舍青青柳色新”中“青青”给人一种因离别而产生的凝重之情;“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大红大紫却给人盎然的春意。相应的术语还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2.托物言志
有些情感,诗人总是不愿或不能直接倾诉,于是诗人就将这些情感寄托在外物上。象征手法也属于这一类。如明朝于谦的《石灰吟》,借对石灰的赞美来表达自己“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情怀;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借对莲花的赞颂表达了自己要保持高尚节操的君子之风。
  3.借古讽今
这在咏史、怀古诗中是最常见的。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杜牧的咏史诗很有名,特色也是托古讽今,向当权者提出忠告。脍炙人口的《过华清宫三绝句》,写的是唐玄宗,针对的是唐敬宗和唐文宗。而《赤壁》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三乔”,语面对赤壁之战怀古,实则预感到唐朝将亡,发出慨叹。诗中含一哲理:兴盛与衰亡,有着历史的必然,但是谁成谁败,何时成何时败,也有偶然性。
4.妙用衬托
有映衬,也可以说是烘托,如用“寒蝉凄切”来衬托分别时悲凉凄清的感情。也有反衬,即用两个相对甚至相反的事物有主有次地放在一起,以次要的事物从反面予以衬托主要事物使之更加鲜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的这两句诗写山之幽静,就是用“蝉噪”和“鸟鸣”从反面予以衬托。王维的《鹿柴》中写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锄耕归家或是狩猎路过的“人语”并没有使空山热闹起来,反而使山涧更显空旷辽远。这里也巧妙地运用了反衬。
  5.虚实相生:
虚实相映: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是由实象而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从听觉角度实写所见之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从视觉角度写想象之景。虚实相生,使作品有了更加广阔的审美空间。李商隐《登乐游原》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既是眼前所见之景,是实写;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慨叹,是虚写。诗句的含义十分丰富,令人遐思翩翩。
  6.采用起兴
起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即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词。如《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写“雎鸠”,目的是要引出男主人公眼中的“淑女”。
7.以动写静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8.运用典故
典故就是出于古典书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都可以当作典故运用。典故运用得好,能大大增加诗词的知识 性、趣味性、生 动性,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含蓄。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批判了当时的掌权者韩侂胄冒险北伐、妄图侥幸取胜的错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想建功报国而不能施展才略的悲愤心情。这个主旨,主要是通过四个影射现实的历史故事表现出来的。第一个是刘裕两次率军北伐并一举平定桓玄叛乱、灭晋建宋。词中概括为“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以表明人民,包括作者,对进行北伐收复中原的热切期望。第二个是刘裕之子刘义隆(文帝)仓猝北伐、大败而归的故事。词中概括为“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黄北顾。”借以表示不赞成韩侂胄的仓猝北伐。第三个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刘宋北伐军,追至长江边在瓜步山上建行宫,大肆祭庆的故事。词中概括为“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借以发泄对南宋统治者抗金不力,不想收复失地的不满情绪。最后用了廉颇的故事。廉颇为赵名将,赵王却听信谗言不信任他。词中概括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以表达自己想报效国家却无人过问甚至还被小人中伤的悲愤之情。
  除此之外,古诗词还经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在阅读赏析时也要仔细领略品析。
(同学,这样解答可以吗?如有不同意见,可在下面的继续讨论给我留言,谢谢!)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