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杂说四 马说是针对什么而写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3 18:28:58
韩愈 杂说四 马说是针对什么而写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是在奴隶的手中受尽侮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凭借日行千里的能力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担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整体感知: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韩愈散文中,抒发不平之鸣的篇章不少,《马说》便是其中之一.“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作者的这些见解和感慨,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的.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埋没的原因等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行文中洋溢着强烈的不平和悲愤.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是在奴隶的手中受尽侮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凭借日行千里的能力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担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整体感知: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韩愈散文中,抒发不平之鸣的篇章不少,《马说》便是其中之一.“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作者的这些见解和感慨,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的.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埋没的原因等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行文中洋溢着强烈的不平和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