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性质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10 19:21:34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性质是什么?
列宁曾在不同的侧重点上多次使用“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这一提法:1、1921年5月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利用私人资本主义并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全面支持地方的首创精神,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作风作斗争.”这里讲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初期目标.2、 同年他还指出:“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就是我们经济政策的实质.”3、同年12月,列宁在通过交换建立工农联盟这个意义上论述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既然没有一个能够组织得立刻用产品满足农民需要的发达的大工业,那么,为了逐渐发展强大的工农联盟,只能在工人国家的领导和监督下利用商业并逐步发展农业和工业,使其超过现有水平,此外没有任何别的出路.现实迫使我们非走这条路不可.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4、1922年10月,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做‘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
由于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有不同的概括,就给后人的探索留下了空间.
第一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多元的.
王国杰把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巩固工农联盟,二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三是采用国家资本主义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站.[9]
沈志华在《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问题》一书中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可以归结为:1、 从建立并加强工农之间的经济之间的经济联盟和经济结合出发,满足广大农民(特别是中农)的经济要求,巩固个体农民的经济基础,建立起合作制.2、 恢复和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在国家计划的调节和指导下,充分认识和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完成交换和分配.3、 新经济政策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同时对它加以监督和调节,就是说通过苏维埃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向社会主义过渡.[10]
第二种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的、正确的途径.
俞良早在《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若干问题的辨析》中就持这种观点.俞文不同意“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党和国家找到了社会主义工业经济同小农经济的结合点”的观点,认为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列宁曾希望通过实施“监督和计算”的措施使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内战争时期,他又寄希望于“战时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后,列宁终于认识到,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它是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一条新的、正确的途径.俞文认为,列宁之所以有时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找到了工业经济同小农经济的结合点,是针对政策转变的现实必要性而言的,是新经济政策在当时需要“首先”解决的一项迫切任务.
邓小平曾讲过:“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段话明确肯定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确,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的伟大创举,“他的基本思路体现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特别是在俄国这样落后的‘农民’国家里,确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向和具体道路,才是可取的”.[11]
也应该看到,新经济政策带有时代局限性,有其内在矛盾,对于“世界革命”、两种制度的共处关系、市场经济的社会属性等等基本问题,还未能完全摆脱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窠臼,造成“问题提出了,但却没有解决”的局面,为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今天,我们对新经济政策进行研究,不仅要研究它的积极意义,还要研究它的不足,力求从整体上去把握它,只有这样才能对它作出客观的评价.
由于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有不同的概括,就给后人的探索留下了空间.
第一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多元的.
王国杰把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巩固工农联盟,二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三是采用国家资本主义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站.[9]
沈志华在《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问题》一书中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可以归结为:1、 从建立并加强工农之间的经济之间的经济联盟和经济结合出发,满足广大农民(特别是中农)的经济要求,巩固个体农民的经济基础,建立起合作制.2、 恢复和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在国家计划的调节和指导下,充分认识和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完成交换和分配.3、 新经济政策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同时对它加以监督和调节,就是说通过苏维埃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向社会主义过渡.[10]
第二种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的、正确的途径.
俞良早在《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若干问题的辨析》中就持这种观点.俞文不同意“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党和国家找到了社会主义工业经济同小农经济的结合点”的观点,认为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列宁曾希望通过实施“监督和计算”的措施使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内战争时期,他又寄希望于“战时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后,列宁终于认识到,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它是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一条新的、正确的途径.俞文认为,列宁之所以有时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找到了工业经济同小农经济的结合点,是针对政策转变的现实必要性而言的,是新经济政策在当时需要“首先”解决的一项迫切任务.
邓小平曾讲过:“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段话明确肯定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确,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的伟大创举,“他的基本思路体现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特别是在俄国这样落后的‘农民’国家里,确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向和具体道路,才是可取的”.[11]
也应该看到,新经济政策带有时代局限性,有其内在矛盾,对于“世界革命”、两种制度的共处关系、市场经济的社会属性等等基本问题,还未能完全摆脱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窠臼,造成“问题提出了,但却没有解决”的局面,为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今天,我们对新经济政策进行研究,不仅要研究它的积极意义,还要研究它的不足,力求从整体上去把握它,只有这样才能对它作出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