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历史人物的作文 4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00:58:53
歌颂历史人物的作文 400字
20号之前要,
20号之前要,
1.秦始皇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在一个侧面上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于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桑弘羊的论着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 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
2.项羽
武功盖世,风云际会,一举成名,威服天下,主宰苍生,英雄莫敢俯视.但大起过后即大落,大喜过后即大悲.从笑傲天下,碑睨诸侯,短短四年,被迫自刎乌江,项羽不愧为悲情英雄.
项羽,字子羽,出生在一个世代将门的贵族家庭,他不愿读书,不学习击剑,更不愿学识字,只学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兵法,这为他能成为统帅,完成他灭秦的夙愿成了坚固的基础.年仅二十四岁,拥有如此的雄心壮志,如此远大的抱负,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没有理想没有抱负的人往往不能成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共鸣.
他的叱咤风云又重情重义,既神勇无比又亲善士兵.
秦二世二年,一个眼色,立刻拔剑杀死了殷通.混战中,以一杀百.他的果断,他的勇猛不得不使我震惊.“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为所为起大事”他出色的表现在司马迁眼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这位光明磊落的千古义士令我颤动.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别姬的故事,无不体现到项羽柔情的一面.自古英雄爱江山,自古英雄爱美人.项羽爱江山还是爱美人?我认为他既爱江山也爱美人.
爱江山,他才南征北伐,陶醉于西楚霸王的宝座;爱美人,他才随身不离虞姬.许多人觉得项羽不应该因为美色而在四面楚歌时,不开个例会,但试问,面临生死一别的边缘,谁不珍惜与爱人共度的时光?何况项羽身后这个如此乖巧的女子,难怪得到他欢心.这出于项羽的柔情,他的重情义.这位柔情似水的猛将令我佩服.
两军对战,拼死一搏,“所当者破,所击着服,未尝败北”这十二个字是在项羽本纪里,项羽对自己的评价.项羽的一往直前,视死如归的精神,如果能在如今社会中发扬,那么会多好?地震当中如果官员也秉着这种精神,那么我想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的伤亡人员.这为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灭秦功臣让我感动.
项羽对士兵的友善,对部下的关心,同甘共苦的精神,历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现代人能顾及的?无良商贩为了私欲,剥削员工的实例比比皆是,为什么就不能学习一下他的精神呢?
项羽的果断,细腻,勇猛,感悟了我.让我明白到时机是多么重要,情谊是多么的可贵,精神是多么可嘉.
3.诸葛亮
文明古老的神州大地,哺育着勤劳而又勇敢的龙的传人,绚丽多姿的中国历史画卷,绘绣出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就《三国志》中所载的英雄人物,多如繁星,但其中最璀灿动人的,莫过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诸葛亮.“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他的英名,他的品德,早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域,千古传颂,令人肃然起敬.本文拟就诸葛亮的人品与文品作些粗浅的论述和探讨.
(一)
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并联吴抗曹,致力于统一事业,政绩斐然.尽管“出师表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他那宏伟远大的抱负,坚韧不拔的毅力,忠贞不渝的赤诚,超凡绝伦的才智,卓尔不群的人品,达到了儒道法的和谐统一,构成了我国历史上罕见的才德兼备的人物形象,羽扇纶巾的诸葛孔明成了集智慧、谋略道德于一身的永恒的偶像.
诸葛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他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处事注重调查研究,瞻前顾后,深思熟虑,具有一个伟大政治家非凡的品格.所谓品格,顾名思义,即入的品质通俗地说,就是指人的“德行”.我国古代历来都十分重视人的德行,讲究人的品行修养的重要作用.关于诸葛亮的人品,突出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其一是诸葛亮处理国家大事善于集众思,广忠益,听得进不同意见和建议.刘备定蜀后,曾任命董和为掌军中郎将,前后跟随诸葛亮共事七年.期间,董和对于诸葛亮某些处理不当的事,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或者是反对意见,有时其至连提十余次.但诸葛亮总是十分赞赏董和这种忠于国家的大无畏精神,说大家如果都能像董和这般认真、勤勉,“则亮可以少过矣”.在他担任蜀汉丞相后,经常教育下边的人说:“干工作,就是要集众思,广忠益.如果只因为一些小嫌隙,就听不进不同意见,难免要犯大错误.听了净言,获得了正确的结论,那就好比丢弃了废旧破烂而得到了珍贵的玑珠宝玉.”
其二是诸葛亮能够严肃无情地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引咎自罚,痛下针砭,深刻检讨,知过能改.公元二二七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准备攻魏.虽然他制定的作战计划是正确的,但由于错用了马谡当先锋,结果在街亭打了大败仗,使整个北征计划受挫.事情发生后他即以《街亭自贬疏》上书,“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并坦诚深刻地检讨说:“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阅”.认为错误全在于自己用人不当,愿承担对这些过失所负的全部责任,并请求官职降低三等,以惩罚自己这个过错.
其三是诸葛亮通体光明,清廉谦退,不贪财、不求奢,毫无自私之利之心.诸葛亮临终前曾上表后主刘禅,表明他至死不要任何封赠赏赐,不使自己内有余帛、外有赢财的心迹.他最终将自己铸成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高度道德品质的人.对于他身后之事,也早就立下了遗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需器物”.全然不像有些官吏要搞厚葬:死后埋葬丘陇必巨,棺椁必重,衣衾必多,文绣必繁.由此观之诸葛亮对丧葬制度颇有超前的革新精神.他的这种精神处在我国封建社会确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此外,本文还要特别提到他的另一高尚品行——诸葛亮的择妇观.关于诸葛亮择妻,在《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中曾提到过:“瞻之母黄氏,貌甚陋,有奇才.武候闻其贤,求以为室.武候之学,夫人多以赞助焉.此事《三国志》中虽未有记载,但裴松之注引的《襄阳记》有载:“沔阳名士黄承彦谓孔明日:‘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据此,象诸葛亮这样身居显要的人物,对选择妻室坚持采取以才德取人而不以容貌择妇的婚姻观,这在我国历史上的确是绝无仅有的. 一片冰心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在一个侧面上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权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于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桑弘羊的论着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 清代的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
2.项羽
武功盖世,风云际会,一举成名,威服天下,主宰苍生,英雄莫敢俯视.但大起过后即大落,大喜过后即大悲.从笑傲天下,碑睨诸侯,短短四年,被迫自刎乌江,项羽不愧为悲情英雄.
项羽,字子羽,出生在一个世代将门的贵族家庭,他不愿读书,不学习击剑,更不愿学识字,只学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兵法,这为他能成为统帅,完成他灭秦的夙愿成了坚固的基础.年仅二十四岁,拥有如此的雄心壮志,如此远大的抱负,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没有理想没有抱负的人往往不能成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共鸣.
他的叱咤风云又重情重义,既神勇无比又亲善士兵.
秦二世二年,一个眼色,立刻拔剑杀死了殷通.混战中,以一杀百.他的果断,他的勇猛不得不使我震惊.“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为所为起大事”他出色的表现在司马迁眼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这位光明磊落的千古义士令我颤动.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别姬的故事,无不体现到项羽柔情的一面.自古英雄爱江山,自古英雄爱美人.项羽爱江山还是爱美人?我认为他既爱江山也爱美人.
爱江山,他才南征北伐,陶醉于西楚霸王的宝座;爱美人,他才随身不离虞姬.许多人觉得项羽不应该因为美色而在四面楚歌时,不开个例会,但试问,面临生死一别的边缘,谁不珍惜与爱人共度的时光?何况项羽身后这个如此乖巧的女子,难怪得到他欢心.这出于项羽的柔情,他的重情义.这位柔情似水的猛将令我佩服.
两军对战,拼死一搏,“所当者破,所击着服,未尝败北”这十二个字是在项羽本纪里,项羽对自己的评价.项羽的一往直前,视死如归的精神,如果能在如今社会中发扬,那么会多好?地震当中如果官员也秉着这种精神,那么我想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的伤亡人员.这为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灭秦功臣让我感动.
项羽对士兵的友善,对部下的关心,同甘共苦的精神,历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现代人能顾及的?无良商贩为了私欲,剥削员工的实例比比皆是,为什么就不能学习一下他的精神呢?
项羽的果断,细腻,勇猛,感悟了我.让我明白到时机是多么重要,情谊是多么的可贵,精神是多么可嘉.
3.诸葛亮
文明古老的神州大地,哺育着勤劳而又勇敢的龙的传人,绚丽多姿的中国历史画卷,绘绣出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就《三国志》中所载的英雄人物,多如繁星,但其中最璀灿动人的,莫过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诸葛亮.“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他的英名,他的品德,早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域,千古传颂,令人肃然起敬.本文拟就诸葛亮的人品与文品作些粗浅的论述和探讨.
(一)
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并联吴抗曹,致力于统一事业,政绩斐然.尽管“出师表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他那宏伟远大的抱负,坚韧不拔的毅力,忠贞不渝的赤诚,超凡绝伦的才智,卓尔不群的人品,达到了儒道法的和谐统一,构成了我国历史上罕见的才德兼备的人物形象,羽扇纶巾的诸葛孔明成了集智慧、谋略道德于一身的永恒的偶像.
诸葛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他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处事注重调查研究,瞻前顾后,深思熟虑,具有一个伟大政治家非凡的品格.所谓品格,顾名思义,即入的品质通俗地说,就是指人的“德行”.我国古代历来都十分重视人的德行,讲究人的品行修养的重要作用.关于诸葛亮的人品,突出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其一是诸葛亮处理国家大事善于集众思,广忠益,听得进不同意见和建议.刘备定蜀后,曾任命董和为掌军中郎将,前后跟随诸葛亮共事七年.期间,董和对于诸葛亮某些处理不当的事,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或者是反对意见,有时其至连提十余次.但诸葛亮总是十分赞赏董和这种忠于国家的大无畏精神,说大家如果都能像董和这般认真、勤勉,“则亮可以少过矣”.在他担任蜀汉丞相后,经常教育下边的人说:“干工作,就是要集众思,广忠益.如果只因为一些小嫌隙,就听不进不同意见,难免要犯大错误.听了净言,获得了正确的结论,那就好比丢弃了废旧破烂而得到了珍贵的玑珠宝玉.”
其二是诸葛亮能够严肃无情地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引咎自罚,痛下针砭,深刻检讨,知过能改.公元二二七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准备攻魏.虽然他制定的作战计划是正确的,但由于错用了马谡当先锋,结果在街亭打了大败仗,使整个北征计划受挫.事情发生后他即以《街亭自贬疏》上书,“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并坦诚深刻地检讨说:“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阅”.认为错误全在于自己用人不当,愿承担对这些过失所负的全部责任,并请求官职降低三等,以惩罚自己这个过错.
其三是诸葛亮通体光明,清廉谦退,不贪财、不求奢,毫无自私之利之心.诸葛亮临终前曾上表后主刘禅,表明他至死不要任何封赠赏赐,不使自己内有余帛、外有赢财的心迹.他最终将自己铸成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高度道德品质的人.对于他身后之事,也早就立下了遗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需器物”.全然不像有些官吏要搞厚葬:死后埋葬丘陇必巨,棺椁必重,衣衾必多,文绣必繁.由此观之诸葛亮对丧葬制度颇有超前的革新精神.他的这种精神处在我国封建社会确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此外,本文还要特别提到他的另一高尚品行——诸葛亮的择妇观.关于诸葛亮择妻,在《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中曾提到过:“瞻之母黄氏,貌甚陋,有奇才.武候闻其贤,求以为室.武候之学,夫人多以赞助焉.此事《三国志》中虽未有记载,但裴松之注引的《襄阳记》有载:“沔阳名士黄承彦谓孔明日:‘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据此,象诸葛亮这样身居显要的人物,对选择妻室坚持采取以才德取人而不以容貌择妇的婚姻观,这在我国历史上的确是绝无仅有的. 一片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