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请问 这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的详细意思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9 23:03:16
请问 这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的详细意思是什么?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请问 这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的详细意思是什么?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095.htm这里有详细的解释
  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是观世音菩萨的别名,以字面来解释也相当好,意思是观察诸法实相本空后,对一切的外境外缘就随意而自在了.观自在是修行证果的境界,此时一切都如悠游的白云,任意浮游于万里天空,一切都不再是挂碍,一切都已安然,所以才能对于万事万物产生随缘而自由自在的态度,这种生命之启,多么值得我们身处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的众生羡慕啊!但是不只能羡慕而已,因为「众生皆有佛性」,我们应努力的修行,只要肯不断的自度度人,总有一天,我们也会与观自在菩萨一样的自在啊!
  #######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般若波罗蜜多是解脱空慧的意思,也可以解释成「到彼岸的大智慧」.因为,唯有证入圆满的涅盘,才能完全解脱三界轮回的生命困境.而想证入圆满的空慧,必须”老实修行〃,而且不只是行,还要「行深」,就是必须把这大智慧深化到生命的最深处,如此方能在面对任何外境时,保持如如不动的自性,故此句才巧妙的点出「行深」二字,因为这才是实修的关键之处,如果没有念兹在兹、须臾不离的保持般若,便没有办法真正解脱三界、永断轮回.故一个修行人,如果真有出三界的”冲天志〃,则必须戮力以赴,方能真正如愿以偿!
  #######
  照见五蕴皆空
  当一个修行人经过因地努力的修行后,当他通达了无常、无我的空慧之后,他刹那明白了原来一切的本质皆空,连这个五蕴色身~一个与我们生命最密切的存有,它的本质也是空.这时他彻头彻尾的照见了色、受、想、行、识的虚妄,而从这虚妄中彻底的觉醒了过来.于是他不再受这些外相、外境、外缘的束缚,他已经完全自由了,因为他仅从自身的五蕴,就已经完完全全的明白了宇宙至极的真理--空.
  #######
  度一切苦厄
  当一个修行人证入果地后,他自由解脱了.于是他才有真正的能力去救度一切的苦厄,因为唯有自己到达了彼岸,才真正能够正确无误的,带领犹在苦海沉浮的三界众生也同样的到达彼岸.故一个良好的修行人,他的知见是如法华经所说”唯一佛乘〃,因为只有究竟成就了,我们才能完全明白,什么是”本地风光〃、什么是”本来面目〃,否则都只是闻人说空亦鹦鹉学语罢了.所以,只有究竟成就,才能度尽一切苦厄,就如伟大的观世音菩萨,他其实是正法明如来倒驾慈航,化现与三界众生较接近的菩萨而方便度众.我们常听到人们虔诚的赞颂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那有求必应、无量无边、悲愿深切的胸襟,令人不禁感激涕零、动容良久.啊!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那度尽众生一切苦厄的广大悲愿,是凡夫俗子望尘莫及的.但是啊!我们不能气馁,而应奋力效法,如是,则总有一天也能如观世音菩萨一般”寻声救苦〃、”苦海常作度人舟
  作者: 乐世 2006-4-29 18:10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释#######
  ######
  舍利子
  舍利子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通达称着,心经便是应其问而应机说法,充满了佛陀的证量精华以及谆谆教诲的慈悲为怀.缅怀佛陀在世,能有幸跟随佛陀亲聆法音是多么的福报广大,但是啊!末法时代的佛子啊!尽管佛陀早已涅盘,尽管世界动荡不安,我们还是要珍惜一切的经藏,深心阅读,则如同佛陀在世,亦如同亲自参与法筵!
  #######
  色不异空
  一切的色相,它的本质都是空.无论色相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例如无垠的天空,也许会刮风,也许会飘雨,也许会有几朵白云流浪,但是啊!天空还是天空,并不会因为风、雨、云、雷、电等而改变,所以色相的本质即空,所以一切本空.以一切本空的诸法实相来看,则有的本质即空,故色不异空.
  #######
  空不异色
  如果把角度再调换一下,就是从空的本质来看,由于空的本质当然还是空,而色相的本质也是空,所以当然也是空不异有,也就是空不异色.这段以反过来的角度探索空与有的关系,但空毕竟是空,所以不论从那一个角度探究,它依旧是”空〃.因此,空是颠扑不破的宇宙真理,只有真正了解、明白、安住、巩固于空了,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
  色即是空
  万事万物的本质是空,宇宙中的森罗万象,从日月星辰到草木虫鱼,一切的一切,都是色相,而色相的背后所蕴含的真理就是空,所以有即是空,也就是”色即是空〃.此句是从前句”不异〃推演而来.”不异〃就是”等于〃,”等于〃就是”即是〃.故不论正说、反说,都是在在说明”缘起性空〃的真义.
  #######
  空即是色
  色可以解释成人身的”色蕴〃,这是以自身的观点来观察,那么应用于此四句,即可还原成”色蕴不异空,空不异色蕴,色蕴即是空,空即是色蕴〃.而推演出来的话,则”一即一切〃,所以也可以把这四句推广成:”色相不异空,空不异色相;色相即是空,空即是色相.〃所以心经的结构相当严谨,佛陀先善巧的教导我们从最近的色身观察起,而如果我们明白了色身的本质是空,那么就容易明白其他万事万物的本质,也一样是空了.所以佛陀是最伟大的教育家,把宇宙至深的道理,用最显浅的例子生动的开导启示我们,真是令人赞叹!
  #######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前面已把五蕴之一的色蕴与空的关系说得清楚明白,所以此处就省略了重复说明的地方,把五蕴的其他四蕴:受、想、行、识,以一句「亦复如是」带过.因为话如果已经说清楚了,又何必多废唇舌,所以这里又是方便善巧之处,也是再度揭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真理.
  #######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心经的重点主旨也不外乎是要说明”一切本空〃.站在空的立场而言,不论一切的外相呈显什么,它的本质终究还是空,所以,「空相」是指一切都是空的相貌.空如同一个最千变万化的演员,他可以化各种不同的妆,他可以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但无论如何,他还是他,并不会因为化妆的不同,或是角色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空」亦然,无论空的相貌如何的不同,空的本质,穿透这些外相纷杂之后,空毕竟还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