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不同颗数的佛珠有不同的含义,那14颗的有什么含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05:15:21
不同颗数的佛珠有不同的含义,那14颗的有什么含义
佛珠
不同颗数的佛珠有不同的含义,那14颗的有什么含义
1、108颗佛珠——断除108种烦恼;
2、1080颗佛珠——代表十界,每界中有108种烦恼;
3、54颗佛珠——菩萨修行中的54个次位;
4、42颗佛珠——菩萨修行中的42个阶位;
5、36颗佛珠——与108颗佛珠相同;
6、27颗佛珠——代表27个贤圣位;
7、21颗佛珠——十地、十波罗蜜、佛果二十一个位次;
8、18颗佛珠——代表18界;
9、14颗佛珠——代表14无畏;
(一)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如经中所言:
诸菩萨问: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灭中,有阴有集,不知为痴,转入意地亦如是,识亦如是,是为意三;见好色中色恶色,不自知著不自知灭,有阴有集,乃至触亦如是;彼经但列六根各六,虽无三世之语,而结云百八,故知是约刹那而为三世也.……三世三个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二)一千零八十颗
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 “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可分为十个种类:(1)地狱界,(2)饿鬼界,(3)畜生界,(4)修罗界,(5)人间界,(6)天上界,(7)声闻界,(8)缘觉界,(9)菩萨界,(10)佛界.
(三)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指:
(l)信心, (2)念心,
(3)精进心, (4)慧心,
(5)定心, (6)不退心,
(7)护法心, (8)回向心,
(9)戒心, (10)愿心.
十住:
(l)初发心住, (2)治地住,
(3)修行住, (4)生贵住,
(5)具足方便住, (6)正心住,
(7)不退住, (8)童真住,
(9)王子住, (10)灌顶住.
十行:
(1)欢喜行, (2)饶益行,
(3)无恙恨行,(4)无尽行,
(5)离痴乱行,(6)善现行,
(7)无著行, (8)尊重行,
(9)善法行, (10)真实行.
十回向: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2)不坏回向, (3)等一切佛回向,
(4)至一切处回向,(5)无尽功德藏回向,
(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8)如相回向, (9)无缚无著解脱回向,
(10)法界无量回向.
十地:
(l)欢喜地, (2)离垢地,
(3)发光地, (4)焰慧地,
(5)难胜地, (6)现前地,
(7)远行地, (8)不动地,
(9)善慧地,(10)法云地.
四善根:
指见道以前,现四谛及修行十六行相以达到无漏圣位的四种修行阶位,包括:
(l)暖位 (2)顶位 (3)忍位 (4)世第一位.
(四)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已见上文,兹不赘述.
等觉:又作等正觉,即指在内容上与佛相等,而实际修行上比佛略逊一筹者.如欲详细了解,请参阅(姚秦)鸠摩罗什泽《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受持品》.
妙觉: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位.
(五)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六)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十八有学指:(1)随信行者,(2)随法行者,(3)信解者,(4)见至者,(5)身证者,(6)家家者,(7)一间者,(8)预流向者,(9)预流果者,(l0)一来向者,(l1)一来果者,(12)不还向者,(l3)不还果者,(14)中般者,(15)生般者,(16)有行般者,(17)无行般者,(18)上流般者.
九无学指:(l)退法,(2)思法,(3)护法,(4)安住法,(5)堪达法,(6)不动法,(7)不退法,(8)慧解脱,(9)俱解脱.
(七)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二十一个位次, “十地”“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佛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 “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尘:(l)色尘、(2)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六识:l)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
念佛或持咒为什么要数念珠?
(1) 可以收摄心意,使不驰.
(2) 有些修持的行人,希望能持念某一最高数目,因而以之为计数工具.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
大唐天竺三藏宝思惟译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为欲利益诸有情故.以大悲心告诸大众言.汝等善听我今演说.受持数珠校量功德获益差别若有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速求诸法得成验者.其数珠法应有如是须当受持.若用铁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五倍.若用赤铜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十倍.若用真珠珊瑚等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百倍.若用木槵子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千倍.若求往生诸佛净土及天宫者.应受此珠.若用莲子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万倍.若用因陀啰佉叉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百万倍.若用乌嚧陀啰佉叉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千万倍.若用水精为数珠者.诵掏一遍得福万万倍.若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掏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不可算数难可校量.诸善男子其菩提子者.若复有人手持此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此善男子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语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得福等同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为五十四.或二十七或十四亦皆得用.此即数珠法相差别.诸善男子.以何因缘我今独赞用菩提子获益最胜.诸人善听.我为汝等重说昔因.过去有佛出现于世.在此树下成等正觉.时一外道信邪倒见毁谤三宝.彼有一男忽被非人打杀.外道念言我今邪盛.未审诸佛有何神力.如来既是在此树下成等正觉.若佛是圣树应有感.即将亡子卧着菩提树下.作如是言.佛树若圣我子必苏.以经七日诵念佛名.其子乃得重苏.外道赞言.诸佛神力我未曾见.佛成道树现此希奇.甚大威德难可思议.诸外道等悉舍邪归正发菩提心.信知佛力不可思议.诸人咸号为延命树.以此因缘有其二名.应当知之.我为汝等视其所要.说此语已.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法王子.如汝所说一无有异.一切大众闻此持珠校量功德.皆大欢喜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