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两篇成语故事的古文和现代翻译.(比较少用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7 04:01:56
求两篇成语故事的古文和现代翻译.(比较少用的)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夸父追日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向大自然竞胜的精神.《山海经》记载这个神话时说他“不量力”,晋代陶潜在《读山海经》诗中却称赞说“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夸父神话故事主要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列子·汤问》在手杖化桃林的细节上稍有不同,说夸父“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关于邓林,据清人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山海经·中次六经》所说“夸父之山,……北有……桃林”的桃林.此夸父之山,郝懿行说一名秦山,与太华相连,在今河南灵宝县.后代以“夸父”名山的还有一些地方,其中也多有与夸父追日相联系的传说.
子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也可写成“飞蛾投火”、“飞蛾投焰”或“灯蛾扑火”.〈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鲁迅先生在〈秋夜〉一文中描述过当他面对这些投向灯火的小飞蛾时,激起了赞赏的心情.
飞蛾是鳞翅目昆虫中的一大类,与蝴蝶相对应.其腹部短而粗,休止时翅膀呈屋脊状,多在夜间活动,但有趋光性,喜欢聚集在光亮处,因此民谚有“飞蛾扑火自烧身”的说法.人们利用该习性,用黑光灯(其波长更适合昆虫的视觉)来引诱蛾类,既可用来捕杀害虫,也可用来采集蛾类标本.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梁朝有一个少年才子,名叫到荩.他是当朝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到溉的孙子.到荩十分聪明刻苦,自幼就能写诗作文.皇帝萧衍非常稀爱他,常带他到京口,登上北固楼吟诗作赋.有一次,梁武帝萧衍看过到荩写的诗后很赞赏,便与到溉开玩笑说:“南怪你每次上书都写得那么出色,大概是孙子替你写的吧?!”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并提笔为到溉题了一首诗,诗上说:“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意思是:砚台磨出墨水来写字,飞动起毛笔的毫锋来写书信与文章.这毛笔、砚台就像是飞蛾投火一样,自己毁掉了身体也毫不吝惜.你的年纪已很老了,文章可由孙子到荩来代写了.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夸父追日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向大自然竞胜的精神.《山海经》记载这个神话时说他“不量力”,晋代陶潜在《读山海经》诗中却称赞说“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夸父神话故事主要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列子·汤问》在手杖化桃林的细节上稍有不同,说夸父“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关于邓林,据清人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山海经·中次六经》所说“夸父之山,……北有……桃林”的桃林.此夸父之山,郝懿行说一名秦山,与太华相连,在今河南灵宝县.后代以“夸父”名山的还有一些地方,其中也多有与夸父追日相联系的传说.
子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也可写成“飞蛾投火”、“飞蛾投焰”或“灯蛾扑火”.〈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鲁迅先生在〈秋夜〉一文中描述过当他面对这些投向灯火的小飞蛾时,激起了赞赏的心情.
飞蛾是鳞翅目昆虫中的一大类,与蝴蝶相对应.其腹部短而粗,休止时翅膀呈屋脊状,多在夜间活动,但有趋光性,喜欢聚集在光亮处,因此民谚有“飞蛾扑火自烧身”的说法.人们利用该习性,用黑光灯(其波长更适合昆虫的视觉)来引诱蛾类,既可用来捕杀害虫,也可用来采集蛾类标本.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梁朝有一个少年才子,名叫到荩.他是当朝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到溉的孙子.到荩十分聪明刻苦,自幼就能写诗作文.皇帝萧衍非常稀爱他,常带他到京口,登上北固楼吟诗作赋.有一次,梁武帝萧衍看过到荩写的诗后很赞赏,便与到溉开玩笑说:“南怪你每次上书都写得那么出色,大概是孙子替你写的吧?!”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并提笔为到溉题了一首诗,诗上说:“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意思是:砚台磨出墨水来写字,飞动起毛笔的毫锋来写书信与文章.这毛笔、砚台就像是飞蛾投火一样,自己毁掉了身体也毫不吝惜.你的年纪已很老了,文章可由孙子到荩来代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