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祭十二郎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20 00:59:35
1.把正文划分成三部分 2.在文中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说说文章抒发了哪些情感 3.在文章第五段,有三个“邪”字,三个“乎”字,四个“也”字,五个“矣”字,揣摩他们用法,说说他们在表达思想情感上的作用 4.归纳这篇文章的艺术手法
祭十二郎文
解题思路: 深入理解课文
解题过程:
1.第一部分(自“呜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主要是回顾自己和老成的身世和往日的聚散情况。记叙自己幼小丧父后,依靠兄嫂抚养,和早年与侄子南北迁移,“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的经历,还详细地回忆了自从他来到京师,“其后四年”“又四年”“又二年”的三次相会,以及几番错过了的重聚机会。他为自己因求食逐禄,不能与侄子长相厮守而悔恨不已。
第二部分(自“去年,孟东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主要是表达自己在得到老成死讯后的痛苦心情。写因比自己年少体强、生性“纯明”的侄子遽然辞世而悲痛欲绝。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抒写了当噩耗传来时从不信到确信的复杂心理变化过程,他因少者、强者夭殁,长者、衰者存全而埋怨天道难测,神灵不明,又为不能弄清老成的死亡月日,不能亲自抚尸、凭棺、临穴而愧疚。
第三部分(自“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末),交代老成后事的安排,再次祭奠亡灵。主要交代对老成身后事的安排。陈述终丧后,他将把老成的遗孤接来,与自己的子女一同抚养,直到男成业,女出嫁。他还要把老成迁葬到北方的祖坟。文章开头说他是“衔哀致诚”地撰文来祭奠侄子,结尾说“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前后呼应,进一步说明了自己彻骨钻心的悲痛并不因文章的结束而终止,它将绵绵延续,永无尽期!
2.本文的抒情段落是2、5、10、11自然段,以“呜呼”作为标志。
作者在悲悼十二郎之死的同时,骤失亲人之悲,人事无常之伤,追悔莫及之痛,宦海浮沉之哀。【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作者和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零,振兴无望。这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强,却“强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本来不以为意,毫无精神准备,因而对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击使他极为悲痛。三是表达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作者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便不以暂别为念,求食求禄,奔走仕途,因而别多聚少,而今铸成终身遗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却堕入乍信乍疑、如梦如幻的迷境,深觉生命飘忽,倍增哀痛。】
3.这一段写了噩耗传来时作者复杂、变幻的心理活动。“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一连用三个“邪”字表现了他乍听到噩耗时的分外意外、震惊,以至怀疑消息的可靠性的心理状态;接着追问道:“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他不相信神灵不明,上天无道,连用三个“乎”字的反问句强化了质疑的语气。由于惊疑、悲痛,而神智恍惚,他感觉像是在梦里一样;待稍稍冷静一些后,他仍然觉得老成已死的消息是误传。下面他又重新思考、分析说:“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前三个“也”字带动了三个判断句,强调消息的不可信,但是最后一个“也”字却把语气由不能相信转换到不得不相信上来,自己身边的书信为他切实地证明了老成的死是肯定无疑的,他只能去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了!“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五个“矣”字表达的是肯定、无奈的语气。句句紧扣前面的追问,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却得到了现实的无情的印证。天意难料,天理难推,神明不明,寿者不知(寿命不可预知)。这些语气助词的运用强化了这一段情感发展变化的节奏,也准确地抒发了作者强烈的不愿相信、不能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失去亲人的悲痛感情。
4.①破骈为散,自由多变的形式。祭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形式上多采用四言韵文或骈文,篇幅短小,十分呆板。韩愈此文,完全突破了四言韵文和骈文的框框,用纯净的散文体自由抒写。为人们用祭文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②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以生活琐事为依托,抒发了作者对侄儿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情感,并且采用了反复直抒的方法,让人读其文能想见其为文时边哭边写,痛不欲生的情状,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③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饰。《古文观止》评此文:“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韩愈写这篇祭文,不是有意做文章,而是为了倾吐自己的真情,边诉边泣,所以他能作到情至笔随,字字句句皆从肺腑中自然流出,毫无雕饰之痕迹。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