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一些,要有意义.谢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8 20:04:10
有关科学家的小故事
简短一些,要有意义.
谢过.
简短一些,要有意义.
谢过.
富兰克林7岁时,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了他许多钱.富兰克林打算用这笔“巨款”去商店买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个男孩很神气地吹哨子,他当时完全被这个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钱换了那个男孩的哨子.回到家里,富兰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这笔交易后告诉他,为了这个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价高4倍的钱,并让他明白,这些多付的钱,是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
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
的好机会.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
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
,继续进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学习,牛顿为自己的科学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就建成了.
普利斯特里——气体化学之父
普利斯特里1733年3月13日出生在英国利兹,从小家境困难,由亲戚抚养成人.175年进入神学院.毕业后大部分时间是做牧师,化学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在化学、电学、自然哲学、神学等方面都有很多著作.他写了许多自以为得意的神学著作,然而使他名垂千古的却是他的科学著作.1764年他31岁时写成《电学史》.当时这是一部很有名的书,由于这部书的出版,1766年他就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22年他39岁时,又写成了一部《光学史》.也是18世纪后期的一本名著.当时,他在利兹一方面担任牧师,一方面开始从事化学的研究工作.他对气体的研究是颇有成效的.他利用制得的氢气研究该气体对各种金属氧化物的作用.同年,普利斯特里还将木炭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发现能使五分之一的空气变成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剩下的气体不助燃也不助呼吸.由于他虔信燃素说,因此把这种剩下来的气体叫“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显然他用木炭燃烧和碱液吸收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氧和碳酸气,制得了氮气.此外,他发现了氧化氮(NO),并用于空气的分析上.还发现或研究了氯化氢、氨气、亚硫酸气体(二氧化碳)、氧化二氮、氧气等多种气体.1766年,他的《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三卷本书出版.该书详细叙述各种气体的制备或性质.由于他对气体研究的卓著成就,所以他被称为“气体化学之父”.
在气体的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是氧的发现.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烟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研究,发现该气体使蜡烛燃烧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轻松舒畅.他制得了氧气,还用实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顽固的燃素说信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氮气)差别只在于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同年他到欧洲参观旅行,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换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并把用聚光镜使汞银灰分解的试验告诉拉瓦锡,使拉瓦锡得益匪浅.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斯特里有关氧的试验,并与大量精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锡的解释,还坚持错误的燃素说,并且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这是化学史上很有趣的事实.一位发现氧气的人,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发现的氧气,是后来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化学家至今都还很尊敬普利斯特里.
1791年,他由于同情法国大革命,作了好几次为大革命的宣传讲演,而受到一些人的迫害,家被抄,图书及实验设备都被付之一炬.他只身逃出,躲避在伦敦,但伦敦也难于久居.1794年他六十一岁时不得不移居美国.在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804年病故.英、美两国人民都十分尊敬他,在英国有他的全身塑像.在美国,他住过的房子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Henri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dium),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MarieCuI7e,1867--1934)载,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O0 mg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12月,他们又与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
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
的好机会.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
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
,继续进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学习,牛顿为自己的科学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就建成了.
普利斯特里——气体化学之父
普利斯特里1733年3月13日出生在英国利兹,从小家境困难,由亲戚抚养成人.175年进入神学院.毕业后大部分时间是做牧师,化学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在化学、电学、自然哲学、神学等方面都有很多著作.他写了许多自以为得意的神学著作,然而使他名垂千古的却是他的科学著作.1764年他31岁时写成《电学史》.当时这是一部很有名的书,由于这部书的出版,1766年他就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22年他39岁时,又写成了一部《光学史》.也是18世纪后期的一本名著.当时,他在利兹一方面担任牧师,一方面开始从事化学的研究工作.他对气体的研究是颇有成效的.他利用制得的氢气研究该气体对各种金属氧化物的作用.同年,普利斯特里还将木炭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发现能使五分之一的空气变成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剩下的气体不助燃也不助呼吸.由于他虔信燃素说,因此把这种剩下来的气体叫“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显然他用木炭燃烧和碱液吸收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氧和碳酸气,制得了氮气.此外,他发现了氧化氮(NO),并用于空气的分析上.还发现或研究了氯化氢、氨气、亚硫酸气体(二氧化碳)、氧化二氮、氧气等多种气体.1766年,他的《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三卷本书出版.该书详细叙述各种气体的制备或性质.由于他对气体研究的卓著成就,所以他被称为“气体化学之父”.
在气体的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是氧的发现.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烟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研究,发现该气体使蜡烛燃烧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轻松舒畅.他制得了氧气,还用实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顽固的燃素说信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氮气)差别只在于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同年他到欧洲参观旅行,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换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并把用聚光镜使汞银灰分解的试验告诉拉瓦锡,使拉瓦锡得益匪浅.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斯特里有关氧的试验,并与大量精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锡的解释,还坚持错误的燃素说,并且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这是化学史上很有趣的事实.一位发现氧气的人,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发现的氧气,是后来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化学家至今都还很尊敬普利斯特里.
1791年,他由于同情法国大革命,作了好几次为大革命的宣传讲演,而受到一些人的迫害,家被抄,图书及实验设备都被付之一炬.他只身逃出,躲避在伦敦,但伦敦也难于久居.1794年他六十一岁时不得不移居美国.在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804年病故.英、美两国人民都十分尊敬他,在英国有他的全身塑像.在美国,他住过的房子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Henri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dium),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MarieCuI7e,1867--1934)载,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O0 mg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12月,他们又与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