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09:01:46
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曾在齐灵公、庄公和景公三朝任事,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候.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候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晏子》,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炼,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晏子是春秋时齐国的名臣,他足智多谋,清正廉洁,大公无私,被委任为东阿地方长官.只任职三年,就有好多人四处告状,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包括其手下和身边左右的人,都告晏子治理东阿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齐王召见他说,我也无可奈何,虽然我知道你有本事,但众怒难平,只有罢免你了.晏子很严肃地立下军令状,保证能让齐王在全国听到晏子的好名声.三年后,果如其然,齐王很高兴,大宴群臣,就要提拔重用.这时,晏子向大家说,过去三年,我尽全力为老百姓做实事.修路筑桥,动用民力,整顿社风,那些懒惰的人怪我劳民伤财,那些行为不轨的人不喜欢对他们整顿;因为审理案件时不听权责打招呼,他们来东阿,我也从不迎来送往,搞超规格接待,他们对我意见很大;身边左右的人、还有亲戚里道求我帮忙,我总是公事公办以致他们得不到好处,也非常反感我.整整三年都是这样,谁会有好名声呢?后来三年,我万事不管,一心对上迁就,忙于应酬,也不搞什么实事,身边的人有要求,我都尽力设法满足.三年下来,天下人都说我是一个好官.其实,前三年要惩罚我,那正是我应该受到表彰奖赏,现在要提拔我,正是我应该受到惩罚呀!同一个晏子,在同一个地方工作三年,因为作法和效果截然不同,前后评价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实在令人深思.
首先,晏子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干部考核完全是自上而下,由职位最高的齐王一人说了算,“说行就行,说不行就不行”.作为现代的领导干部,与晏子一样,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所不同的是,晏子作为旧时代的官吏,他代表的是君王的、统治阶级的利益,全然不顾老百姓;而现代的领导干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老百姓,全然没有自己的利益.因此,对干部的评价,就能以之为鉴,从我们的干部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既不能让少数人定了终身,又不能因为为群众做了事情而误了真正的好干部.要准确考核一名干部,必须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彻底打破由少数人说了算,而应由群众,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说了算.
正常情况下,民意测验得票最多的一般是群众公论好、受欢迎的,但也绝不能唯票选人定政绩.做人和做事是两码事,前三年晏子光做事不管“做人”,而后三年光琢磨“做人”而不去做事,结果前三年“票少”,后三年“票多”,做的事多,得罪人多,“不合格”、“不称职”也就多了;不做事,当好好先生,同流合污,没有不利的名声,既轻松自在,又能重用提拔,只苦了百姓群众,得“优秀”票当然不少.那么怎样才能解除这一怪现象干扰?就在于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听真话,听逆耳的话,听反对的话,即使反对意见是少数,也决不可轻易否定,只有深入群众,看是不是真正体现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事实说话,分析社会议论和群众的话是不是一回事,这就决不会被假象所迷惑,决不会被那些恶意散布的流言所蒙蔽.
其次,对干部的行为,要多方位,辩证地看,不能用同一标准评价不同的干部所作的不同的工作,不可听一面之辞或受众口一词的影响.比方说评价独断专行、作风不民主,实际上有可能是事业心、责任感和开拓进取精神强或对下属要求严格.有的因为环境过于困难而工作难见成效,这就要同德才平庸、不思进取区别开来;有的是改革过程中因某些政策界定不明,造成了工作失误,这就要同干部自身素质区别开来;有的注重基础建设,在培植发展后劲,这就要同只求一时政绩而牺牲长远利益区别开来.
另外,第一年反映晏子有问题,应该马上跟踪考察,真是不行,没有本事也没有做正事,政绩也没有,早就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肯定其优点,可以让他到合适的岗位上去,以适得其所.真是行,尽全力做正事做实事,政绩突出,就不该有罢免决定.决不能因为告状的人多了,对他的印象不好了就随便作出决定.
评价干部是一面旗帜,选拔任用干部主要依靠对干部本身的评价,这项工作鲜明地反映着领导者的意图,有时正反映出用人现念、用人路线、用人标准甚至是个人好恶、亲疏恩怨、价值取向.
晏子的故事
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大臣中权力最大的官),他的名字叫晏(yàn)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有一本书《晏子春秋》,专门记录了他的故事.现在介绍其中的一则.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zhúzōu)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规劝国君的一个故事.
华而不实
齐景公对晏子说:“东海里边,有古铜色水流.在这红色水域里边,有枣树,只开花,不结果,什么原因?”
晏子回答: “从前,秦缪公乘龙船巡视天下,用黄布包裹着蒸枣.龙舟泛游到东海,秦缪公抛弃裹枣的黄布,使那黄布染红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铜色.又因枣被蒸过,所以种植后只开花,不结果.”
景公不满意地说:“我装着问,你为什么对我胡诌?”
晏子说:“我听说,对于假装提问的人,也可以虚假地回答他.”
晏子发笑
齐景公往牛山游览,向北登临齐国都城时,突然哭道:“人生怎么像奔腾咆哮的流水,离开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据听了,也哭泣起来了.晏子却在发笑.齐景公怒问他为何发笑.
晏子回答:“如果使贤能的国君,长久地据守齐国,那么,太公、桓公将长久地据有齐国了;如果让勇猛的国君,长久地占有齐国,那么庄公,灵公将要长时间地享有齐国了!那么,您怎么能得到国君的宝座而立身于世呢? 而您偏偏独自因为这事流泪伤情,这是不符合仁义道德的.不仁道的国君我看到一个, 馅谀的近臣我见到两个,这就是我私自发笑的原因啊!”
晏子数罪
齐景公喜欢捉鸟玩,便派烛邹专门管理鸟儿,可是烛邹不慎让鸟飞逃了.景公大为恼火,下令杀死他.晏子说:“浊邹有三条罪状,让我数落他一番.然后再杀,让他死个明白.”齐景公高兴地说: “好.”于是把烛邹叫进来.
晏子便一本正经地说:“烛邹!你知罪吗?你为国王管鸟却让它逃走,这是第一条罪状;使国王为了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这事传出,让天下人认为我国重小鸟而轻士人,败坏我们国王的名誉,这是第三条罪状. 你真是罪该万死!”说完,马上请求景公下令斩杀.
可是景公却说:“不要杀他了,我接受你的指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