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11 19:26:53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请给个详细的答案,准确的结果,谢谢
请给个详细的答案,准确的结果,谢谢
第二次工业革命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目录
简介过程早期汽车早期飞机背景特点主要成就各方面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垄断组织第一次工业革命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简介
时间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即电气时代)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提出的概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典型特征为自动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Siemens)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Gelam)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过程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由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发明,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出现,电气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内燃机的出现及90年代以后的广泛应用,为汽车和飞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化学工业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工业部门,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炭中提炼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学产品,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无烟火药也相继发明并投入了生产和使用.原有的工业部门如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以及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和进步
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完成.它以电力的广泛运用为显著特点.在电力的使用中,发电机和电动机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则相反,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原理的基础是1819年丹麦人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的磁效应以及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自激式的直流发电机.但这种发电机还不够完善,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发电机逐步得到改进,到70年代,终于可以投入实际运行.1882年,法国学者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同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
另一方面,随着对电能需求的显著增加和用电区域的扩大,直流电机显示出成本昂贵、常出事故等问题,所以从19世纪80年代起,人们又投入了对交流电的研究,交流电具有通过变压器任意变化电压的长处.1885年意大利科学家法拉里提出的旋转磁场原理,对交流电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创制出三相异步电动机,这种型式的电动机,至今仍在使用.1891年以后,较为经济、可靠的三相制交流电得以推广,电力工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又一项重大成果.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成为颇受欢迎的小型动力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又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具有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等特点,可作为交通工具的发动机.1885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汽车,本茨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这种起动方便的汽车有三个轮子,每分钟的转速约二百五十次,时速约十五千米,带有一个用水冷却的单缸发动机,功率为3/4马力,用电点燃.这部汽车使本茨第一个获得汽车专利.接着,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又于1897年发明了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燃料更加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这种柴油机虽比使用汽油的内燃机笨重,但却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它不仅用于船舶发动机,而且用于火车机车和载重汽车.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作为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发展也很迅速.19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50万辆以上.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美国在内战前夕的1859年,已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钻出第一口油井,但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随着内燃机的广泛应用,对燃料油的需求猛增,人们开始大量地开采和提炼石油,石油的产量迅速增长.
莫尔斯电报机发报
新通讯工具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有线电报就已经问世.美国人莫尔斯1837年制成一台电磁式的电报机.后来,他在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之间架设了一条61千米长的实验性电报线,1844年5月24日正式完成了电报传讯的重大实验.特别是莫尔斯利用长短脉冲的不同组合,编出了至今仍在使用的英文字母电码,这被称为莫尔斯电码.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通讯工具的发展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在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从苏格兰移居美国的贝尔展示了当时被称为“远听器”的电话,引起轰动.电话技术得到改进和推广,迅速发展起来.1880年,贝尔电报公司成立,它就是今天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前身.19世纪8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量出电磁波的波长和速度.意大利人马可尼利用赫兹的发现,制成无线电报通讯设备.1894年,他使用极为简陋的装置,开始了短距离的无线电报实验;1899年,他在英法之间发报成功;两年后,横跨大西洋发报成功.
早期汽车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导致了列强开始争夺石油.)
早期飞机
1903年12月,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飞上蓝天,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随着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石油的开采量和提炼技术也大大提高.1870年,全世界只生产了大约80万吨石油,到1900年已猛增到2000万吨.1896年,德国工程师首次将内燃机装在飞行器上做飞行实验,试飞高度曾到达30多米,对飞行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讯事业的发展尤为迅速.继有线电报出现之后,电话、无线电报相继问世,为快速地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化学工业的建立也是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应用与生产的一项重大突破.1867年,诺贝尔研制成功炸药,80年代有改良了无烟炸药,大大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80年代初,科学家提炼出来了氨,苯等化学产品.大大的促进了城市生活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推动了一些老工业部门如冶金、造船和机器制造业的技术革新和发展.
背景
(1)时间:19世纪70年代开始-20世纪初
(2)条件: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②资本: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
③技术: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④市场:美德意日等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⑤环境:相对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首先,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其次,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的问题.内燃机的发明又促进了发动机的出现,发动机的发明又解决了交通工具的问题,推动了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的足迹遍布了全世界,也让各个地区的文化,贸易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讯工具的发明.自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不在局限与面对面的谈话.
第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垄断资本主义和后来的帝国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矛盾也在1929年金融危机中展现出来.
最后,化工业的迅猛发展.炸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军工业的进步,并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煤炭中提取各种化合物,塑料、人造纤维先后被投入实际生活.
上述的四种发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开始通过科学研究来获得纯粹的知识,然后又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应用.
对世界的影响:
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4)化学工业的建立:诺贝尔-炸药 (塑料、人造纤维)
各方面的影响
(1)经济:
①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经济结构,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主导;
④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
⑤世界经济格局,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德实力超过英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⑥能源结构,人、畜、风、水、煤——-电、石油
(2)政治:
①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
②社会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
③对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
④民主民族运动:促进了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⑤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3)思想文化:
①垄断主义
②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4)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观念
(5)环境问题,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
对中国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西方国家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殖民活动,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全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这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化程度加深
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再一次发生质的提升,所以欧洲各国之间为了不断争夺原料,资源,竞争世界霸主地位,掀起了新的一波殖民扩张,对中国也进行了更加残酷的商品倾销和战争掠夺.比如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探索
在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短暂发展,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再一次得到发展,实业救国的口号开始出现,后来在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短暂的春天.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3.中国近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后,中国也深受影响,在清政府的督促下的洋务运动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西方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化企业,这也间接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后来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4.中国主观思想潮流的变化
早期启蒙思想,加上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使欧洲人的思想也开始进步,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思想成为欧洲主流思想,这也影响到部分进步的中国人,他们不但学习欧洲先进的技术,也开始接受先进的思想,这为后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辛亥革命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5.中国资本主义开始领导革命
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化程度加深,民族矛盾不断加深,资本主义开始领导中国革命道路,在经历了农民领导革命的失败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观念开始被广大中国人民逐渐接受和适应,并最终由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制国家.
垄断组织
产生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到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垄断组织.
(2)垄断组织的形式主要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
影响
(1)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它是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2)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1)对生产力的影响:经过18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焕发出极大的生产力,产品一下子丰富起来.欧洲的每个角落都鸣响着蒸汽机的吼声,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创造出日益丰富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创造出新的社会需求.这就要求新的产品、新的机器、新的工业部门、新的生产技术.
(2)对生产关系的影响:工业革命开创了大机器工业,使工场手工业成为了遥远的过去.打断了农业社会的进程,建立了工厂制度.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却是在大机器工业内部进行的.这种大工业内部的兴衰对社会结构的冲击,表现为渐进的,它没有使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资本主义取得了统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4)首先兴起于哪个部门: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以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确立为完成标志,完成了工业的第一步飞跃.接着而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以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告终的.
(5)工业发展程度的差异: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许多工业部门都植根于工业革命,但它们在工业革命中不过是刚刚破土而出的萌芽.如钢铁、煤炭、机械加工等行业还没有完全摆脱原始的生产状态,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大工业生产不可同日而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些老行业的新发展又导致石油、电气、化工、汽车、航空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从而使整个工业的面貌焕然一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不仅传统的钢铁工业、机械加工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兴起了电气、化工、汽车、石油等一系列工业部门.这又是一次真正的巨大变化,使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超过了第一次变革的成果.这是工业化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工业革命使英国最先从农业社会中脱颖而出,凭借着廉价的纺织品聚敛了大量财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和德国最先开始,使它们一跃而起,以新兴的钢铁、石油、电气、化工、航空等工业震撼了世界.后来者居上,美德两国的工业经过了这次变革之后,远远地走在了英法的前面.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目录
简介过程早期汽车早期飞机背景特点主要成就各方面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垄断组织第一次工业革命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简介
时间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即电气时代)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提出的概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典型特征为自动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Siemens)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Gelam)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过程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由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发明,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出现,电气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内燃机的出现及90年代以后的广泛应用,为汽车和飞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化学工业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工业部门,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炭中提炼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学产品,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无烟火药也相继发明并投入了生产和使用.原有的工业部门如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以及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和进步
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完成.它以电力的广泛运用为显著特点.在电力的使用中,发电机和电动机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则相反,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原理的基础是1819年丹麦人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的磁效应以及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自激式的直流发电机.但这种发电机还不够完善,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发电机逐步得到改进,到70年代,终于可以投入实际运行.1882年,法国学者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同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
另一方面,随着对电能需求的显著增加和用电区域的扩大,直流电机显示出成本昂贵、常出事故等问题,所以从19世纪80年代起,人们又投入了对交流电的研究,交流电具有通过变压器任意变化电压的长处.1885年意大利科学家法拉里提出的旋转磁场原理,对交流电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创制出三相异步电动机,这种型式的电动机,至今仍在使用.1891年以后,较为经济、可靠的三相制交流电得以推广,电力工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又一项重大成果.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成为颇受欢迎的小型动力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又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具有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等特点,可作为交通工具的发动机.1885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汽车,本茨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这种起动方便的汽车有三个轮子,每分钟的转速约二百五十次,时速约十五千米,带有一个用水冷却的单缸发动机,功率为3/4马力,用电点燃.这部汽车使本茨第一个获得汽车专利.接着,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又于1897年发明了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燃料更加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这种柴油机虽比使用汽油的内燃机笨重,但却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它不仅用于船舶发动机,而且用于火车机车和载重汽车.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作为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发展也很迅速.19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50万辆以上.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美国在内战前夕的1859年,已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钻出第一口油井,但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随着内燃机的广泛应用,对燃料油的需求猛增,人们开始大量地开采和提炼石油,石油的产量迅速增长.
莫尔斯电报机发报
新通讯工具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有线电报就已经问世.美国人莫尔斯1837年制成一台电磁式的电报机.后来,他在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之间架设了一条61千米长的实验性电报线,1844年5月24日正式完成了电报传讯的重大实验.特别是莫尔斯利用长短脉冲的不同组合,编出了至今仍在使用的英文字母电码,这被称为莫尔斯电码.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通讯工具的发展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在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从苏格兰移居美国的贝尔展示了当时被称为“远听器”的电话,引起轰动.电话技术得到改进和推广,迅速发展起来.1880年,贝尔电报公司成立,它就是今天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前身.19世纪8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量出电磁波的波长和速度.意大利人马可尼利用赫兹的发现,制成无线电报通讯设备.1894年,他使用极为简陋的装置,开始了短距离的无线电报实验;1899年,他在英法之间发报成功;两年后,横跨大西洋发报成功.
早期汽车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导致了列强开始争夺石油.)
早期飞机
1903年12月,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飞上蓝天,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随着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石油的开采量和提炼技术也大大提高.1870年,全世界只生产了大约80万吨石油,到1900年已猛增到2000万吨.1896年,德国工程师首次将内燃机装在飞行器上做飞行实验,试飞高度曾到达30多米,对飞行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讯事业的发展尤为迅速.继有线电报出现之后,电话、无线电报相继问世,为快速地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化学工业的建立也是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应用与生产的一项重大突破.1867年,诺贝尔研制成功炸药,80年代有改良了无烟炸药,大大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80年代初,科学家提炼出来了氨,苯等化学产品.大大的促进了城市生活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推动了一些老工业部门如冶金、造船和机器制造业的技术革新和发展.
背景
(1)时间:19世纪70年代开始-20世纪初
(2)条件: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②资本: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
③技术: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④市场:美德意日等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⑤环境:相对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首先,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其次,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的问题.内燃机的发明又促进了发动机的出现,发动机的发明又解决了交通工具的问题,推动了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的足迹遍布了全世界,也让各个地区的文化,贸易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讯工具的发明.自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不在局限与面对面的谈话.
第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垄断资本主义和后来的帝国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矛盾也在1929年金融危机中展现出来.
最后,化工业的迅猛发展.炸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军工业的进步,并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煤炭中提取各种化合物,塑料、人造纤维先后被投入实际生活.
上述的四种发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开始通过科学研究来获得纯粹的知识,然后又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应用.
对世界的影响:
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4)化学工业的建立:诺贝尔-炸药 (塑料、人造纤维)
各方面的影响
(1)经济:
①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经济结构,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主导;
④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
⑤世界经济格局,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德实力超过英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⑥能源结构,人、畜、风、水、煤——-电、石油
(2)政治:
①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
②社会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
③对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
④民主民族运动:促进了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⑤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3)思想文化:
①垄断主义
②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4)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观念
(5)环境问题,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
对中国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西方国家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殖民活动,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全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这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化程度加深
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再一次发生质的提升,所以欧洲各国之间为了不断争夺原料,资源,竞争世界霸主地位,掀起了新的一波殖民扩张,对中国也进行了更加残酷的商品倾销和战争掠夺.比如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探索
在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短暂发展,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再一次得到发展,实业救国的口号开始出现,后来在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短暂的春天.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3.中国近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后,中国也深受影响,在清政府的督促下的洋务运动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西方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化企业,这也间接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后来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4.中国主观思想潮流的变化
早期启蒙思想,加上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使欧洲人的思想也开始进步,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思想成为欧洲主流思想,这也影响到部分进步的中国人,他们不但学习欧洲先进的技术,也开始接受先进的思想,这为后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辛亥革命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5.中国资本主义开始领导革命
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化程度加深,民族矛盾不断加深,资本主义开始领导中国革命道路,在经历了农民领导革命的失败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观念开始被广大中国人民逐渐接受和适应,并最终由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制国家.
垄断组织
产生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到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垄断组织.
(2)垄断组织的形式主要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
影响
(1)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它是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2)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1)对生产力的影响:经过18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焕发出极大的生产力,产品一下子丰富起来.欧洲的每个角落都鸣响着蒸汽机的吼声,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创造出日益丰富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创造出新的社会需求.这就要求新的产品、新的机器、新的工业部门、新的生产技术.
(2)对生产关系的影响:工业革命开创了大机器工业,使工场手工业成为了遥远的过去.打断了农业社会的进程,建立了工厂制度.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却是在大机器工业内部进行的.这种大工业内部的兴衰对社会结构的冲击,表现为渐进的,它没有使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资本主义取得了统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4)首先兴起于哪个部门: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以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确立为完成标志,完成了工业的第一步飞跃.接着而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以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告终的.
(5)工业发展程度的差异: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许多工业部门都植根于工业革命,但它们在工业革命中不过是刚刚破土而出的萌芽.如钢铁、煤炭、机械加工等行业还没有完全摆脱原始的生产状态,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大工业生产不可同日而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些老行业的新发展又导致石油、电气、化工、汽车、航空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从而使整个工业的面貌焕然一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不仅传统的钢铁工业、机械加工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兴起了电气、化工、汽车、石油等一系列工业部门.这又是一次真正的巨大变化,使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超过了第一次变革的成果.这是工业化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工业革命使英国最先从农业社会中脱颖而出,凭借着廉价的纺织品聚敛了大量财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和德国最先开始,使它们一跃而起,以新兴的钢铁、石油、电气、化工、航空等工业震撼了世界.后来者居上,美德两国的工业经过了这次变革之后,远远地走在了英法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