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五年计划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11 16:23:19
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
解题思路: “五年计划”是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短期规划,当然,是每五年规划一次。 我国从1953年开始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2006-2010年的“五年规划”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就叫“十一五”。从“十一五”起,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解题过程: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两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正在实施进行。
1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一五”计划时期,到1957年底胜利完
2二五计划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式通过由周恩来主持编制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建议》明确规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三)在发展基本建设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相应发展运输业和商业;(四)努力培养建设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五)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国防力量,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3三五计划1966年到1970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三五”计划是从国民经济大发展设置了障碍。
4四五计划
“四五”计划于1970年开始进行编制。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主要经济指标:《纲要(草案)》规定,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5%,五年合计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1300亿元,1975年粮食产量达到6000-6500亿斤,棉花6500-7000万担,钢3500-4000万吨,原煤4-4.3亿吨,发电量2000-2200亿度,铁路货运量9-10亿吨。
5五五计划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6六五计划
“六五”计划的编制时间较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1980-1985年)是按照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末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制定的,是继“一五”计划后的一个比较完备的五年计划,是在调整中使国民经济走上稳步发展的健康轨道的五年计划。
7七五计划
1983年国务院着手组织“七五”计划的起草工作,1985年上半年拟订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8八五计划
1991-1995年是中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1990年l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1991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9九五计划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是一个跨世纪的发展规划。
10第十计划
“十五”期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分别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2005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51%和36%,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44%、23%和33%。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
11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是指我国从2006年到2010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规划。
“五年计划”是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短期规划,当然,是每五年规划一次。 我国从1953年开始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2006-2010年的“五年规划”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就叫“十一五”。从“十一五”起,国家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2006年到2010年)中国经济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左右,按照不变价格(2000年价格)计算,“十一五”期末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将达到2.3万亿美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1700美元左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20日向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5年会提交了一份题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的主题报告,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进行了预测:2006年到2010年,中国经济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左右;2010年到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放慢,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7%左右。
报告指出,推动“十一五”期间以及2010年到2020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仍将是快速的资本形成,其贡献率约在60%到70%左右。同时,由于城市化、人力资本投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大,到2015年到2020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将比“十五”期间提高10到15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实现未来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关键。
报告认为,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四个:第一,中国具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基本克服了未来发展的资本“瓶颈”;第二,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第三,中国国内市场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第四,中国的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化,投资环境将得到持续改善。
12十二五规划编辑
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即“十二五”规划的政策周期是从2011年到2015年。
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区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各部委省市区的“十二五”前期课题调研均已启动。
13主要成果编辑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1957年)
“一五”成就: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
第二个五年计划
(1958年-1962年)
“二五”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由1958年至1962年达到1060万吨到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35%增长到40%左右。
主要问题:“二五”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严重冒进倾向,许多计划指标不断修正和大幅度提高。由于1958年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
第三个五年计划
(1966年-1970年)
“三五”成就: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
主要问题:尽管“三五”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完成了计划,但盲目追求高速度、高积累为以后的国民经济大发展设置了障碍。
第四个五年计划
(1971年-1975年)
“四五”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主要产品产量完成的结果是:粮食103.5%,棉花96.5%,钢79.7%,原煤109.5%,原油110.1%,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1.6%,财政收入完成98%。…
主要问题:1973年7月国家计委修订“四五”计划。《修正草案》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调整,不少指标有所压缩,钢产量下调到3200-3500万吨,后又调到3000万吨。
第五个五年计划
(1976年-1980年)
“五五”成就: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
主要问题:此时表现出明显的冒进倾向,对经济发展要求过急,规定的具体指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新的失误。…
第六个五年计划
(1981年-1985年)
“六五”成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1980年相比平均每年增长10%。
主要问题:国民经济发展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六五”后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
第七个五年计划
(1986年-1990年)
“七五”成就: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平均每年增长6.7%,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5%,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平均每年增长7.5%,进出口贸易总额五年增长35%,并相应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规模。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5%。在这五年内,继续保持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基本平衡。
第八个五年计划
(1991年-1995年)
“八五”成就: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比“七五”时期的年均增长高出近4个百分点,经济波动不到5个百分点。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执行的8个五年计划中,“八五”计划是中国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小的一个五年计划。“八五”期间,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贸易总额累计达l0145亿美元,比“七五”翻了一番…
第九个五年计划
(1996年-2000年)
“九五”目标: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个五年计划
(2001年-2005年)
“十五”目标: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年-2010年)
“十一五"成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最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