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修改:诗词修改:请诗词高手看一下以下的诗是否好,如果要改要怎么改:赋性生来是野游,手持竹杖过通州.被篮向晚迎前月,孤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6 01:00:55
诗词修改:
诗词修改:
请诗词高手看一下以下的诗是否好,如果要改要怎么改:
赋性生来是野游,手持竹杖过通州.被篮向晚迎前月,孤板临风唱满秋.如今不爱召叹食,村犬何须吠不休.一生踏遍尖世路,两肩挑尽古今愁
诗词修改:
请诗词高手看一下以下的诗是否好,如果要改要怎么改:
赋性生来是野游,手持竹杖过通州.被篮向晚迎前月,孤板临风唱满秋.如今不爱召叹食,村犬何须吠不休.一生踏遍尖世路,两肩挑尽古今愁
这是一首古人所做的诗,大约出自明清之际,说法很多,楼主的版本略有不同.
既然是古人所做,我们就不用修改了,古人在格律上比我们懂得多,即便在格律上有所不合,也是因为古人自己有自己的考虑,就算颈联失粘,那也无妨,叫做折腰体.
通用的版本及解析如下:
赋性生来是野流 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 歌板停敲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 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 村犬何须吠不休
该诗网上版本极多,生来又作孤高,是野流又作本野流、是下流,手提又作手扶,饭篮又作竹篮,迎残月又作吟残月,歌板又作鼓板,停敲又作迎风、临风,踢翻又作踏翻、踏开,担尽又作挑尽,如今又作而今,不受又作不负,村犬又作野犬,何须又作何劳、如何.窃以为上文最佳.
更有甚者,网上有好事者托为己作,改为:
生来素性喜悠游,
木杖拖鞋四处留.
两脚踏翻尘世路,
一肩挑尽古今愁,
饭篮向晓吟残月,
竹板迎风唱晚秋.
辞却至今嗟未食,
无需与犬结寃仇!
等而下之矣.生吞活剥,糟蹋古人,莫此为甚!
考该诗出处,网上说法有三:
一、出自清·袁枚《绝命词》.
按:袁枚一生生活平静安逸,虽年轻从政时怜民疾苦,但绝对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和政治抱负,不可能写出这样的绝命诗.或者袁枚集子里真有此诗,没有查过,不好下结论.容或有之,亦当是收录他人所写,后人误以为袁诗.
二、宣宗宫人绝命诗
此诗出处还有一种说法:明代的官女大都出自京城门庭清白的小户人家,一旦被选入宫,就意味着从此与家人生死永不得见.明初的宫廷沿袭了元代惨烈的人殉制度.官女郭爱被勒令为明宣宗殉葬时入宫仅20天,《绝命辞》是临终时所作.字字血泪与父母诀别,写罢掷笔于地,伸颈于绳中,大呼:“娘,吾去!娘,吾去……”话音未落,就被太监踢开垫脚的木床,自此后魂消影绝与父母阴阳两隔.这件事和《绝命辞》见于《朝鲜李朝世宗实录》.
一个入宫仅仅20天的小女孩,是不能写出这样的诗来的.或者她入宫前读过这首诗,临刑仓皇之际,书此代作绝笔.然玩此诗味,颇不似明人手笔.《朝鲜李朝世宗实录》曾载此诗之事,不知确否.
三、永嘉诗丐绝命诗
北京《通州府志》里录有永嘉诗丐《临终绝唱》一诗,府志里记载,永嘉诗丐于某年死于通州郊外的一破庙内,接到报案的通州州官在现场看到诗丐的《临终绝唱》和一册诗稿后,不胜怜惜,于是择地埋葬诗丐,树碑云:永嘉诗丐之墓.然不知永嘉诗丐姓甚名谁,何朝何代,何乡何村人.
诗丐之说还有一个版本:
(作者/谷峰)
最近,我闲读《清朝野史大观》,竟也读到一诗丐的诗,与永嘉诗丐的诗如出一辙.《清朝野史大观•卷九•诗丐》载:“又某年有诗丐毙于道路,遗《绝命辞》一律云: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行杖过南州.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该诗丐也不知姓名,著者也未说是永嘉诗丐.我在网上搜索到2009年4月15日《中华读书报》上的《由乞丐诗人想到诗意环境》一文,文中也引了这首丐诗(作者寓真引错了第三句诗句中的两个字,成了“饭碗傍晚剩残月”),并考证出此诗丐系山西省晋城人,名叫马体孝,字翁恒.生卒约在清雍正至乾隆年间,生员出身,死于江苏省宿迁县境内,宿迁县令被此诗感动,遂为诗丐墓葬立碑,题曰:“丐诗人翁恒之墓”.
对比两诗,除第一句完全不同、第六句完全相同外,其余诗句只有个别字词的差异,存在着抄袭问题.而且两事相近,或许是编著者胡编乱造.惜手中无《通州府志》,难以论断,今录此两诗,供方家考证之.
老头认为:
《临终绝唱》一诗,诗风雄健,哀而不伤.诗的作者姓甚名谁,甚至哪朝哪代都已无法确定.不过,从诗的风格来看,作者应该生活在清代中、晚期.
该诗意境高远,虽流落江湖,却以天下为己任.作者风骨孤高,心胸旷达,诗才敏捷,笔力雄健,或许是一个清代中期以后,逃亡江湖的反清义士.不受嗟来,即不食周粟之意,村犬,当指搜罗、攻击之人.
按:明亡以后,浙闽一带颇多抗清士人.袁枚或许曾听闻此人此诗,甚至结识、容留此人.心慕其人,复爱其诗,不忍其湮没,书之于家,后人不解,遂以为袁枚《绝命词》.
既然是古人所做,我们就不用修改了,古人在格律上比我们懂得多,即便在格律上有所不合,也是因为古人自己有自己的考虑,就算颈联失粘,那也无妨,叫做折腰体.
通用的版本及解析如下:
赋性生来是野流 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 歌板停敲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 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 村犬何须吠不休
该诗网上版本极多,生来又作孤高,是野流又作本野流、是下流,手提又作手扶,饭篮又作竹篮,迎残月又作吟残月,歌板又作鼓板,停敲又作迎风、临风,踢翻又作踏翻、踏开,担尽又作挑尽,如今又作而今,不受又作不负,村犬又作野犬,何须又作何劳、如何.窃以为上文最佳.
更有甚者,网上有好事者托为己作,改为:
生来素性喜悠游,
木杖拖鞋四处留.
两脚踏翻尘世路,
一肩挑尽古今愁,
饭篮向晓吟残月,
竹板迎风唱晚秋.
辞却至今嗟未食,
无需与犬结寃仇!
等而下之矣.生吞活剥,糟蹋古人,莫此为甚!
考该诗出处,网上说法有三:
一、出自清·袁枚《绝命词》.
按:袁枚一生生活平静安逸,虽年轻从政时怜民疾苦,但绝对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和政治抱负,不可能写出这样的绝命诗.或者袁枚集子里真有此诗,没有查过,不好下结论.容或有之,亦当是收录他人所写,后人误以为袁诗.
二、宣宗宫人绝命诗
此诗出处还有一种说法:明代的官女大都出自京城门庭清白的小户人家,一旦被选入宫,就意味着从此与家人生死永不得见.明初的宫廷沿袭了元代惨烈的人殉制度.官女郭爱被勒令为明宣宗殉葬时入宫仅20天,《绝命辞》是临终时所作.字字血泪与父母诀别,写罢掷笔于地,伸颈于绳中,大呼:“娘,吾去!娘,吾去……”话音未落,就被太监踢开垫脚的木床,自此后魂消影绝与父母阴阳两隔.这件事和《绝命辞》见于《朝鲜李朝世宗实录》.
一个入宫仅仅20天的小女孩,是不能写出这样的诗来的.或者她入宫前读过这首诗,临刑仓皇之际,书此代作绝笔.然玩此诗味,颇不似明人手笔.《朝鲜李朝世宗实录》曾载此诗之事,不知确否.
三、永嘉诗丐绝命诗
北京《通州府志》里录有永嘉诗丐《临终绝唱》一诗,府志里记载,永嘉诗丐于某年死于通州郊外的一破庙内,接到报案的通州州官在现场看到诗丐的《临终绝唱》和一册诗稿后,不胜怜惜,于是择地埋葬诗丐,树碑云:永嘉诗丐之墓.然不知永嘉诗丐姓甚名谁,何朝何代,何乡何村人.
诗丐之说还有一个版本:
(作者/谷峰)
最近,我闲读《清朝野史大观》,竟也读到一诗丐的诗,与永嘉诗丐的诗如出一辙.《清朝野史大观•卷九•诗丐》载:“又某年有诗丐毙于道路,遗《绝命辞》一律云: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行杖过南州.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该诗丐也不知姓名,著者也未说是永嘉诗丐.我在网上搜索到2009年4月15日《中华读书报》上的《由乞丐诗人想到诗意环境》一文,文中也引了这首丐诗(作者寓真引错了第三句诗句中的两个字,成了“饭碗傍晚剩残月”),并考证出此诗丐系山西省晋城人,名叫马体孝,字翁恒.生卒约在清雍正至乾隆年间,生员出身,死于江苏省宿迁县境内,宿迁县令被此诗感动,遂为诗丐墓葬立碑,题曰:“丐诗人翁恒之墓”.
对比两诗,除第一句完全不同、第六句完全相同外,其余诗句只有个别字词的差异,存在着抄袭问题.而且两事相近,或许是编著者胡编乱造.惜手中无《通州府志》,难以论断,今录此两诗,供方家考证之.
老头认为:
《临终绝唱》一诗,诗风雄健,哀而不伤.诗的作者姓甚名谁,甚至哪朝哪代都已无法确定.不过,从诗的风格来看,作者应该生活在清代中、晚期.
该诗意境高远,虽流落江湖,却以天下为己任.作者风骨孤高,心胸旷达,诗才敏捷,笔力雄健,或许是一个清代中期以后,逃亡江湖的反清义士.不受嗟来,即不食周粟之意,村犬,当指搜罗、攻击之人.
按:明亡以后,浙闽一带颇多抗清士人.袁枚或许曾听闻此人此诗,甚至结识、容留此人.心慕其人,复爱其诗,不忍其湮没,书之于家,后人不解,遂以为袁枚《绝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