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 的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2 23:44:31
狐假虎威 的翻译
狐假虎威,我国古代成语,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狐假虎威”最早的典源出自《尹文子》,后来有多本文献引及,但其中最能表示“狐假虎威”意思的是《战国策》.“狐假虎威"是本书的一则故事,后来演变成为一句成语,含贬义,用来比喻借着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
原文
荆宣王[1]问群臣曰:“吾闻北方[2]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3]百兽而食[4]之,得狐.狐曰:‘子[5]无敢[6]食我也!天帝[7]使[8]我长[9]百兽,今子食我,是逆[10]天帝命也.子以[11]我为不信[12],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13]乎?’虎以为[14]然[15],故[16]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17]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选自《战国策·楚策》
注释
[1] 荆宣王:楚宣王.
[2] 北方:指我国当时中原的一些小诸侯国.
[3] 求 :寻求,寻找.
[4] 食:吃.
[5] 子:你.
[6] 无敢:不敢.
[7] 天帝:上天.
[8] 使:派遣.
[9] 长(zhǎng):长官,首领.这里作动词,意为“做……首领”.
[10] 逆,违抗.
[11] 以……为……:认为……是…….
[12] 不信:不真实,不可靠.
[13] 走:逃跑.
[14] 以为:认为.
[15] 然:真的,正确的.
[16] 故:所以.
[17] 畏:害怕.
译文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中原地区的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拥有五千里江山,百万雄师,都归昭奚恤掌管.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军队呀!就像百兽畏惧老虎一样.”
编辑本段
寓言故事
中文版本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经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原文
荆宣王[1]问群臣曰:“吾闻北方[2]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3]百兽而食[4]之,得狐.狐曰:‘子[5]无敢[6]食我也!天帝[7]使[8]我长[9]百兽,今子食我,是逆[10]天帝命也.子以[11]我为不信[12],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13]乎?’虎以为[14]然[15],故[16]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17]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选自《战国策·楚策》
注释
[1] 荆宣王:楚宣王.
[2] 北方:指我国当时中原的一些小诸侯国.
[3] 求 :寻求,寻找.
[4] 食:吃.
[5] 子:你.
[6] 无敢:不敢.
[7] 天帝:上天.
[8] 使:派遣.
[9] 长(zhǎng):长官,首领.这里作动词,意为“做……首领”.
[10] 逆,违抗.
[11] 以……为……:认为……是…….
[12] 不信:不真实,不可靠.
[13] 走:逃跑.
[14] 以为:认为.
[15] 然:真的,正确的.
[16] 故:所以.
[17] 畏:害怕.
译文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中原地区的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拥有五千里江山,百万雄师,都归昭奚恤掌管.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军队呀!就像百兽畏惧老虎一样.”
编辑本段
寓言故事
中文版本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经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