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急】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11 19:33:50
【急】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其现实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最好附图,十万火急,会追加赏分的
【急】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一、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
(一)、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统一战线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或完成当前的任务、逐步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同一切可能联合的阶级、阶层、政党和集团在一定目标下结成的广泛的政治同盟.
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者,建立和发展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以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二)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法宝.这是因为:
1、敌我力量对比的不平衡性所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在阶级构成上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作为革命领导力量的无产阶级虽然革命性最强,但人数很少;作为革命对象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虽然人数也很少,但掌握着强大的反动国家机器;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即处于无产阶级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社会阶级力量占着绝大多数.因此,无产阶级要战胜强大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其支持者-帝国主义就必须同中间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否则,仅靠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的.
2、由于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革命的不平衡,要把这种不平衡变为大体平衡,需要很长的时间,积聚雄厚的力量.这又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采取统一战线的策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者,不断发展壮大革命力量,最终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
由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广大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要求.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对象,但他们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支持为背景,在革命的锋芒主要的是反对某一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大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反对某一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因此,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力量.
(四)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不同内容和特点
统一战线是随着一定时期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的联合战线,即国共第一次合作.统一战线是以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合作是党内合作为特点的. 新三民主义是合作的基础.这次合作建立是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标志.
第一次国共合作因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而失败.
第二阶段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国民革命失败后,原有的革命统一战线分裂了,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其代表人物一度加入了国民党南京政府.此时的统一战线内只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三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战线,故称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第三阶段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体表现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相比,有以下特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阶级成分广泛,内部矛盾复杂.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中国,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不仅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中小地主、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以及地方实力派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严重的阶级斗争.因此,共产党在坚持统一战线时,必须有自己的独立性,在政策与策略上有灵活性.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只能各自坚持自己的抗战路线,分别领导两个战场,形成一种不完善的合作局面.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各自有政权和军队,都有合作、分裂、再合作的经验.共产党对于领导权和武装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能立于不败之地.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整个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国民党蒋介石既抗日又反共的特点,中共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就是发展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力量,独立自主地扩大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地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到全国,发展全国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的民众运动,争取全国的知识分子.发展进步势力是策略总方针的中心环节.
争取中间势力,就是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就会孤立顽固势力.而要争取中间势力,就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我们有充足的力量;二、尊重他们的利益;三、对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孤立顽固势力,就是孤立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势力,坚决揭露和打击他们妥协投降和反共的一面.同时,要将顽固势力同汉奸亲日派有所区别.在同顽固势力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第四个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此时的统一战线得到空前的发展与壮大,成为包括一切革命的民主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合作,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
二、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一)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同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牢牢掌握领导权,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2、必须分清统一战线中的左、中、右三种力量,规定和实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策,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3、在统一战线中,针对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要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在同其联合时要注意右的偏向,在同其斗争时,要防止“左”的偏向.
4、统一战线中必须以武装斗争和坚强的人民军队为中心支柱,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包含两个联盟,一个联盟是无产阶级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是统一战线主要的、基本的联盟;另一个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在特殊情况下还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二者关系:第一个联盟是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只有首先巩固和发展这个联盟,才能使统一战线坚强有力,使中间势力向革命靠拢,建立和巩固第二个联盟,最后战胜敌人.与此同时,也要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特别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且使两个联盟互相促进.
(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同盟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要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
(四)、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建立统一战线的目的是为了增强革命力量,反对当前最主要的敌人.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独立自主,实质就是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必须力争并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最根本问题.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和中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基本经验.
党在统一战线中的总政策是综合团结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抗日战争时期的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反复证明了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