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综合评价语文六年级第4课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13:50:00
综合评价语文六年级第4课
综合评价语文六年级第4课
苏教版的?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句子的含义.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蒙汉情深,理解民族团结互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草原风光图、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法学法:读书自悟,讨论交流,引导想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让我们伴着蒙古族歌手那嘹亮的草原牧歌走进那美丽的大草原,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草原(播放视频).
学生汇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交流学生课前查得的资料,老师适时点拨.(点击查询)
2、检查生字生词的掌握情况.(字词点击)
三、体会草原风光美
1、教师过渡:
听着这优美的歌声,想到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你们的心是不是和我一样已飞到那辽阔无垠、风景如画的境界中了呢?那么草原的景美在哪?请同学们快点打开书,快到课文里寻找美丽的景色吧!
2、你认为草原的哪儿是最美的?给大家读一读.[出示朗读思考题]
生自由汇报,师及时讨论点拨理解重点句子:(结合课件)
(1)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草原图]“一碧千里”写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是这一段的中心句.[草原图]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羊群图一]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小丘图]解释“勾勒”与“渲染”、“翠色欲流”草儿绿极了,翠绿翠绿的,好像要流动了,那么富有生机.
(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仿佛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草原骏马图]
(5)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表达自己对草原喜爱.
4、指名配乐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感悟草原人热情
1、过渡:草原的辽阔、美丽的景色真是既令人惊叹,又叫人舒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辽阔的草原上又养育了怎么样的一个民族呢?
2、(思考问题)草原景色如此美丽,草原上的人给你怎样的感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先自读自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参与同学们小组的活动.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文字图片]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
(2)亲切相见部分: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热情款待部分:
A、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象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B、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会心的微笑: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达的意思,并以眼神、微笑与之交流.“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作者对蒙族朋友的感谢,蒙族朋友对汉族朋友的热烈欢迎.这是心与心的交流,正是各民族团结互助的表现.)
(4)尽情联欢部分:你熟悉这些活动吗?(课件演示“套马”等游戏项目.)
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时间过得真快,在联欢的欢声笑语中,访问就要结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阳下,怎么舍得分别?作者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
4、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配乐解释:
①逐句逐字地理“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5、总结全文: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在这优美的歌声中,我们要感谢草原,感谢亲如一家的民族情,激发了老舍先生的写作激情.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亲如一家.
五、回顾拓展,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六、作业超市:
1、搜集表现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故事及草原的美景图.
2、假如你是个导游,请为蒙古大草原设计导游词或广告语.
3、依照作者的写作方法,用一段话描写你熟悉的一处景物.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教学难点: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用具: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教学难点: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联系生活实际谈草原.
2、学生看课件、欣赏草原美.
3、板书课题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
四、再读课文理清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
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五、重点指导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3、(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4、细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5、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6、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7、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8、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9、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10、 播放课件创设情境,深入感知草原美.
六、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3、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3、4、5段.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第1自然段,作者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四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讲读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可分为两层: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3.讲读第1层课文.
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4.讲读第2层.
(1)指名学生读第2层.
(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裳,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
(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5、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三、讲读3、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 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四、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
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美衬托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原的独特的风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
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板书设计: 12 草原
天空
景美:
天底下
人热情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

2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人情美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二、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五、配乐朗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