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文言文的原文和翻译和习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0 22:46:19
文言文的原文和翻译和习题
文言文的原文和翻译和习题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笔以侠.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问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喇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伎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庄诺.内于出,复忘之矣.羹灸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支虽寒,或且味变,亦不觉也.至或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较书,不遽见.客饲久,辄大怒垢,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务,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于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悄然久之,因思余于书,淘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但为李白妇、太常妻不易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 洁:干净
B.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省:记得
C.客或访余者,刺已入 刺:名帖
D.正恐旋誓且旋畔 畔:通“叛”,违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竹床一,坐以之 挟泰山以超北海
B.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 若属皆且为所虏
D.余悄然久之 顷之,烟炎张天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C.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
D.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笔下的醉书斋与明代著名作家归有光笔下的项脊轩非常相似,都是面积狭小,陈设简陋.
B.作者爱书惜书,从不许别人触碰自己的书籍,婢女送酒送茶时不小心碰了一下书或不小心将书打湿,必受怒责.
C.作者读书极其专注,沉酒书中自得其乐,常常是废寝忘食,甚至因为读书而怠慢了客人,真可谓书痴一个.
D.作者不仅嗜书,而且嗜酒,后来他本想戒酒,但妻子认为他和刘伶一样根本无法将酒戒掉,于是他打消了戒酒之念,而且将书斋命名为“醉书”.
答案派送:
1.A(洁,使……洁,打扫干净)
2.D(都是用在时间词之后,不译.A,介词,用;连词,相当于“而”.B,代词,“此”,语气词,相当于“呢”.C,且……且,一边……一边;将要.)
3.A(会心,古今都指领悟到别人的意思.烂漫,文中指散乱,今意指坦率自然,毫不做作.启事,文中是两个词,禀报事情;今为名词,指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出的文字.赞成,文中是帮助实现的意思;今意为赞同、同意.)
4.C(A文中看不出面积,且陈设并不简陋.B“误触”的不是书,是酒茗,且文中指的是酒或茶水被自己碰翻而打湿书页.D嗜书而非嗜酒,嗜书如嗜酒,“醉书”是说自己醉心于书如刘伶醉酒.)
译文参考:
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把笔蘸饱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用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是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看见这些情景的仆人都害怕惊诧,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婢女后来也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隔着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离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散乱地睡在地上了.有客人前来看望我,名帖送进来后,碰上我正在校读书籍,没有立即出去见客人.客人等我了,就非常生气责骂起来,或者要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情急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不加过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能告诉我.家里的盐米等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什么顾忌和忧虑,读书的嗜好越来越怪僻.
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我也只能坐看你沉湎在书籍之中,而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我很失望,不高兴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况且我嗜好的是文字,不依然靠女人来治愈吗?于是我笑着回答她说:“像你说的那样也是很好的,只是做李白和周太常的妻子不容易啊!”于是不再提戒掉嗜书,而是采用她的语意来为我的书斋起名,叫做“醉书斋”.
匡衡勤学
【 原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作者】
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丹阳句容人,道教理论家, 其著作还有《抱朴子》、《神仙传》等
【出处】
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
达到 佣人
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
把 于是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居家的光,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凿壁借光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匡衡:西汉经学家
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文不识:指文名不识.
与:给.
佣作:被雇佣劳作.
偿:值,指报酬(回报).
怪:感到奇怪.
遍:尽
资:借.
映:映照.
遂:于是,就.
大学:大学问家.
【结论】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条件再艰苦并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缺乏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学习关键在于愿意学习以及拥有顽强的意志.
孔子过泰山侧
——从镜子中照见人类的丑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