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民阅读率为何持续走低?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3 01:12:37
我国国民阅读率为何持续走低?
梁子民 毕文昌
梁:前些时候,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表了一个调查报告,结论是六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他们在1999年首次调查,国民的阅读率是60.4%,2001年是54.2%,2003年是51.7%,到了2005年,仅有48.7%.也就是说,在两个识字的国人里,每年至少读一本书的还不到一人.
毕:这几年,网络在中国发展很快.上网阅读率1999年是3.7%,2003年是18.3%,到2005年已经达到27.8%.上网的人多了,读书的人就少了.上网的时间多了,读书的时间就少了.看书是阅读,上网也是阅读.网上阅读,又省钱,又方便.一些人多上网,少看书,是正常的.况且,现在还开通了数字图书馆,许多书籍,包括大量中外经典著作,网上都可以全文下载.
毕:我看不可一概而论.各人习惯不同.网上有深刻的信息,书里也有浅薄的信息.网上阅读可以深思熟虑,纸上阅读也可以走马观花.
梁:你说的也有道理.我的感受不能代表别人.但我想说的是,网络的发展,恐怕不能掩盖中国人阅读率整体下降的现实.前几天,我和一个民营学术书店的经理聊天,他说,十几年前,大学生还是买书的重要群体,现在,大学生已经很少买书了.他的书店的顾客主要是三种人,一种是研究人员,一种是党政官员,一种是企业家、经理.这几类人中,买书多的往往有公费报销.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怀着求知的饥渴争相自费买书、读书的现象,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梁:值得读者购买的好书当然有.这些年,不论古今中外,各个学科的经典著作出得很多,而且往往不止一个版本.与“文革”年代许多中外文化遗产被当作封、资、修,不许出版、不许阅读的情况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毕:经典固然重要,但人们读书,光有经典是不够的,还希望读到一些新的创作.人们把书籍比喻成精神食粮,但精神食粮有特殊的性质.同样的米饭、馒头、面条我们可以反复吃一辈子,同样的书我们不能反复读一辈子.读书,总要从中获得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新的故事、新的智慧.图书如果仅仅重复已有的内容,读者就不需要了.
梁:问题就在这里.中国图书出版的品种增长很快,但真正具备知识创新和思想创新品格的,却只是凤毛麟角.现在大量新书其实是“三无书籍”:一曰无害,二曰无益,三曰无聊.
毕:这种概括很有意思.这些年,图书的装潢水平提高很快,而内容上的创新却难以恭维.“三无书籍”的比例越来越大.
梁:不论是出版社,还是编辑人员,他们也未必愿意费力劳神制造文化垃圾.我想,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如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成为出版社最有利的生存方式,而任何追求创新的努力都意味着增加风险,那就必然导致“三无书籍”的泛滥.在这种情况下,广大读者当然会失去购买和阅读新书的冲动.
毕:我听说,前些年,全国经营学术文化书籍的民营书店曾经达到1500家,现在已经不足100家了,而且越经营越吃力.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梁:观察中国读者的阅读率变化,我以为还要有一个世界性的维度.就是说,在网络时代,读者阅读率的变化是中国独有的问题,还是全球性的问题?如果是后者,那说明网络时代的到来,确实影响了书籍的阅读.说明这个问题,需要详细的统计.不过我个人倒是倾向于认为,网络对书籍的影响并不特别大,主要还是书籍的质量和出版模式,还有就是书籍的价格影响大.
毕:现在书籍的出版质量明显下降,在图书市场上,旧版书重印成为这两年的主流,如三联、广西师大、新星等出版社,虽然都是致力于中国学术图书出版的明星,但说实话,真正原创的学术书极少.缺少原创的学术著作,可能也是影响读者阅读率的一个原因.缺少原创学术著作和出版之间有连带关系.据我所知,现在不是没有原创性的书稿,而是在出版环节上制约太多.出版环境本身缺乏活力,是读者阅读率下降的一个深刻原因.
梁:如今是娱乐的时代,平庸是时代的主流.“百家讲坛”以国家强势打造学术明星,成为学术著作畅销的主要模式.
梁:前些时候,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表了一个调查报告,结论是六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他们在1999年首次调查,国民的阅读率是60.4%,2001年是54.2%,2003年是51.7%,到了2005年,仅有48.7%.也就是说,在两个识字的国人里,每年至少读一本书的还不到一人.
毕:这几年,网络在中国发展很快.上网阅读率1999年是3.7%,2003年是18.3%,到2005年已经达到27.8%.上网的人多了,读书的人就少了.上网的时间多了,读书的时间就少了.看书是阅读,上网也是阅读.网上阅读,又省钱,又方便.一些人多上网,少看书,是正常的.况且,现在还开通了数字图书馆,许多书籍,包括大量中外经典著作,网上都可以全文下载.
毕:我看不可一概而论.各人习惯不同.网上有深刻的信息,书里也有浅薄的信息.网上阅读可以深思熟虑,纸上阅读也可以走马观花.
梁:你说的也有道理.我的感受不能代表别人.但我想说的是,网络的发展,恐怕不能掩盖中国人阅读率整体下降的现实.前几天,我和一个民营学术书店的经理聊天,他说,十几年前,大学生还是买书的重要群体,现在,大学生已经很少买书了.他的书店的顾客主要是三种人,一种是研究人员,一种是党政官员,一种是企业家、经理.这几类人中,买书多的往往有公费报销.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怀着求知的饥渴争相自费买书、读书的现象,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梁:值得读者购买的好书当然有.这些年,不论古今中外,各个学科的经典著作出得很多,而且往往不止一个版本.与“文革”年代许多中外文化遗产被当作封、资、修,不许出版、不许阅读的情况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毕:经典固然重要,但人们读书,光有经典是不够的,还希望读到一些新的创作.人们把书籍比喻成精神食粮,但精神食粮有特殊的性质.同样的米饭、馒头、面条我们可以反复吃一辈子,同样的书我们不能反复读一辈子.读书,总要从中获得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新的故事、新的智慧.图书如果仅仅重复已有的内容,读者就不需要了.
梁:问题就在这里.中国图书出版的品种增长很快,但真正具备知识创新和思想创新品格的,却只是凤毛麟角.现在大量新书其实是“三无书籍”:一曰无害,二曰无益,三曰无聊.
毕:这种概括很有意思.这些年,图书的装潢水平提高很快,而内容上的创新却难以恭维.“三无书籍”的比例越来越大.
梁:不论是出版社,还是编辑人员,他们也未必愿意费力劳神制造文化垃圾.我想,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如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成为出版社最有利的生存方式,而任何追求创新的努力都意味着增加风险,那就必然导致“三无书籍”的泛滥.在这种情况下,广大读者当然会失去购买和阅读新书的冲动.
毕:我听说,前些年,全国经营学术文化书籍的民营书店曾经达到1500家,现在已经不足100家了,而且越经营越吃力.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梁:观察中国读者的阅读率变化,我以为还要有一个世界性的维度.就是说,在网络时代,读者阅读率的变化是中国独有的问题,还是全球性的问题?如果是后者,那说明网络时代的到来,确实影响了书籍的阅读.说明这个问题,需要详细的统计.不过我个人倒是倾向于认为,网络对书籍的影响并不特别大,主要还是书籍的质量和出版模式,还有就是书籍的价格影响大.
毕:现在书籍的出版质量明显下降,在图书市场上,旧版书重印成为这两年的主流,如三联、广西师大、新星等出版社,虽然都是致力于中国学术图书出版的明星,但说实话,真正原创的学术书极少.缺少原创的学术著作,可能也是影响读者阅读率的一个原因.缺少原创学术著作和出版之间有连带关系.据我所知,现在不是没有原创性的书稿,而是在出版环节上制约太多.出版环境本身缺乏活力,是读者阅读率下降的一个深刻原因.
梁:如今是娱乐的时代,平庸是时代的主流.“百家讲坛”以国家强势打造学术明星,成为学术著作畅销的主要模式.
我国国民阅读率为何持续走低?
怎么看待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现象
病句错在哪.目前,有关媒体公布了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六年来持续走低.
目前,有关媒体公布的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6年来有持续走低.修改病句
以“书”为话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
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为50.1%.(百分数的含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何持续那么长
拉尼娜现象为何导致气温异常?前段时间我国南方持续冻雨和降雪的原因又是什么?
英语翻译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利率持续走低,各银行靠利息收入的利润增长也随之下降,银行间竞争日益激烈.始于2007年的
怎样提高我国国民环保意识
apec对我国国民有什么意义
是什么政治原因导致我国国民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