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王羲之和王献之练字中有趣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2 18:43:04
问:王羲之和王献之练字中有趣的故事?
吃饺子
一天,王羲之路过集市,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常.尤其是门旁的那两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王羲之看罢,心中暗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写匾?又一琢磨:“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好家伙!这里到底是什么人的买卖,竟能如此夸口?走近一瞧,见铺内有口开水大锅,设在一道矮墙旁边.包好的白面饺子,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越墙飞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滚沸的大锅.一锅下满,不用招呼,“小鸟”就停飞了.等到这锅饺子煮好,捞完,“小鸟”又排队一样飞来,准确无误.王羲之十分惊奇,就顺手掏出一些散碎银两,要了一大碗饺子,然后坐下.这时他才发现,饺子个个玲珑精巧,好像浮水嬉戏的鸭儿,真是巧夺天工的奇货!他用筷子将饺子夹起,慢慢地送到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顿时,清香扑鼻,鲜美满口.不知不觉间,把那一大碗饺子,全吞到了肚里.一顿饱餐之后,王羲之对自己说:这鸭儿饺子果然不错!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字写得太差,与这美味饺子实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他们另写一副对联,也不辜负我来此一场——想到这里,他便问店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店伙计用手指着矮墙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墙后.”王羲之绕过矮墙,见一白发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个人擀饺子皮,又包饺子馅,转眼即成,动作麻利极了.更令人惊奇的是,包完之后,白发老太婆便随手将饺子向矮墙那边抛去,鸭儿饺子便一个一个依次越墙而过.老人的高超技艺,使王羲之惊叹不止.他赶忙上前问道:“老人家,象您这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人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听了这话,王羲之沉默了一会,好像在品尝这句话的滋味.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的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老人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请,只是不好请啊!有的人写字刚有了点名气,就眼睛向上,哪里肯为我们老百姓写字.其实,照我看,他们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这扔饺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话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听了,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羞愧难当.于是,他特意写了一副对联,恭恭敬敬地送给了这位老人.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 .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一天,王羲之路过集市,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常.尤其是门旁的那两副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王羲之看罢,心中暗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写匾?又一琢磨:“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好家伙!这里到底是什么人的买卖,竟能如此夸口?走近一瞧,见铺内有口开水大锅,设在一道矮墙旁边.包好的白面饺子,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越墙飞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滚沸的大锅.一锅下满,不用招呼,“小鸟”就停飞了.等到这锅饺子煮好,捞完,“小鸟”又排队一样飞来,准确无误.王羲之十分惊奇,就顺手掏出一些散碎银两,要了一大碗饺子,然后坐下.这时他才发现,饺子个个玲珑精巧,好像浮水嬉戏的鸭儿,真是巧夺天工的奇货!他用筷子将饺子夹起,慢慢地送到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顿时,清香扑鼻,鲜美满口.不知不觉间,把那一大碗饺子,全吞到了肚里.一顿饱餐之后,王羲之对自己说:这鸭儿饺子果然不错!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字写得太差,与这美味饺子实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他们另写一副对联,也不辜负我来此一场——想到这里,他便问店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店伙计用手指着矮墙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墙后.”王羲之绕过矮墙,见一白发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个人擀饺子皮,又包饺子馅,转眼即成,动作麻利极了.更令人惊奇的是,包完之后,白发老太婆便随手将饺子向矮墙那边抛去,鸭儿饺子便一个一个依次越墙而过.老人的高超技艺,使王羲之惊叹不止.他赶忙上前问道:“老人家,象您这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人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听了这话,王羲之沉默了一会,好像在品尝这句话的滋味.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的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老人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请,只是不好请啊!有的人写字刚有了点名气,就眼睛向上,哪里肯为我们老百姓写字.其实,照我看,他们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这扔饺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话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听了,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羞愧难当.于是,他特意写了一副对联,恭恭敬敬地送给了这位老人.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 .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