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英语翻译还没翻,但看起来 挺长挺麻烦的希望 谁翻好后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7 02:06:02
英语翻译
还没翻,但看起来 挺长挺麻烦的
希望 谁翻好后
英语翻译还没翻,但看起来 挺长挺麻烦的希望 谁翻好后
《三游洞序》的古文翻译,拜托了,快点!
三游洞序[1]
[唐] 白居易
平淮西之明年冬[2],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3],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4].又明年春[5],各祗命之郡[6],与知退偕行[7].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8].翌日[9],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10].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11].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12],策步入缺岸.初见石[13],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14],如垂幢[15].次见泉[16],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17],如不绝线[18].遂相与维舟岩下[19],率仆夫芟芜刈翳[20],梯危缒滑[21],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22].仰睇俯察[23],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24],磷磷凿凿[25],跳珠溅玉[26],惊动耳目.自未讫戌[27]爱不能去[28].俄而峡山昏黑[29],云破月出,光气含吐[30],互相明灭[31].昌荧玲珑[32],象生其中[33].虽有敏口[34],不能名状[35].
既而,通夕不寐[36],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 “斯境胜绝[37],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38],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39],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40],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41],得无述乎[42]?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43],书于石壁.”仍命予序而纪之[44].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45].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46].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47].
【注释】
[1]三游洞:在今湖北宜昌西北,西陵峡口,长江北岸.
[2]平淮西: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宪宗派兵加以平定,元和十二年(817)攻入蔡州(今河南汝南),活捉吴元济.平淮西之明年:即元和十三年(818).
[3]“予自”句:白居易在元和九年(815),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上疏请求捕杀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刺客,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四年后,即元和十三年(818),从江州司马任上改授忠州(四川忠县)刺史.“刺史”是唐代州的行政长官,“司马”则是州刺史的属吏.
[4]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时称元白.元和八年(814),元稹出任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也在元和十三年(818)改授虢(guó)州长史,虢州即今河南灵宝.“长史”是州刺史属下官吏之长.
[5]又明年春:即元和十四年(819)春天.
[6]祗(zhī)命:遵命.之:往.
[7]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
[8]三月十日:据上文可知,当为元和十四年(819).参:通“三”.参会:指作者、元稹、白行简三人相会.夷陵:今湖北宜昌.
[9]翌(yì)日:明天,第二天.
[10]反棹(zhào):掉转船头.下牢戍:即下牢关,在宜昌西边.其时元稹出川,已过下牢关;白居易入川,还未过下牢关;因此元稹陪同白居易重返下牢关.
[11]引舟上下:是说彼此牵引着船在下牢关一段江中来回航行.
[12]“因舍”二句:是说下船上岸,步行走入崖岸缺口,去寻找石间泉声.
[13]初见石:开始见到的是石头.
[14]引臂:张开的臂膀.
[15]垂幢(chuáng):下垂的旗帜.
[16]次见泉:接着看到了泉水.
[17]悬练:悬挂的白绢.
[18]不绝线:绵延不断的线.
[19]相与:互相赞成.维舟岩下:把船拴在岩石下面.
[20]芟(shān)芜:割倒杂草.刈(yì)翳:清除障碍.
[21]梯危缒(zhuì)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缒:用绳子拴住人、物传送.
[22]休而复上:休息一会儿再向上攀登.
[23]仰睇(dì)俯察:上下察看.
[24]薄:碰击.
[25]磷磷:通“潾潾”,水清澈的样子.凿凿:石鲜明的样子.
[26]跳珠溅玉:形容泉水溅石,像珍珠洒在玉石上那样跳跃四溅.
[27]未:未时,当今午后一点到三点.戌:戌时,当今晚上七点到九点.讫:至.
[28]去:离开.
[29]俄而:一会儿.
[30]光气含吐:月光忽而被掩盖,忽而露出.
[31]互相明灭:明暗交替.
[32]晶荧(yíng):透明闪光.玲珑:精巧细致.
[33]象生其中:是说在云气月光中出现种种美妙形象.
[34]敏口:巧嘴,指口才敏捷.
[35]名状:用语言形容出来.
[36]“通夕”二句:是说一夜没有睡觉,等到天明即将离开.迨(dài):等到.
[37]“斯境”二句:是说这样的境界美妙极了,世界上还能有几个呢.
[38]“如之何”三句:意谓为什么此洞下面就和渡口相通.却多年来寂寞无闻,被人抛弃,极少有人到这里来呢? “津”,渡口.“繇”,通“由”.津繇,水航经由的渡口.“岁代”,年复一年,谓长久以来.“寂寥(liáo)”:寂寞、冷落.“委置”:抛在一边.
[39]“借此喻彼”三句:借这件事可以说明另外的事,可以为之叹息的,难道只有这件事情嘛.“太息”,同“叹息”.
[40]矧(shěn):况且.
[41]两偶于是:两件事(指上文所说“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都在这里实现了.偶:相遇.于是:在这里.
[42]得无述乎:是说怎么能没有文章加以记述呢?
[43]古调诗:即古体诗.二十韵:一韵两句,共四十句.
[44]仍:同“乃”,于是.序:同“叙”,记叙.
[45]目:题目.
[46]峡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西北.廞:通“嵌”.两崖相廞间:指两个山崖相衔接的地方.
[47]备书:详细地记载.
【作者及题解】
白居易,已见前《草堂记》简介.
这是一篇诗序,也是一篇游记.它记述了白居易兄弟和元稹三人在宦途相会离别之际发现、游览了这个“三游洞”.层次清楚,语言简洁,描写生动.文章主旨虽在记事抒慨,但侧重于叙游.因此,作者不是静止地描写景物,而是结合他们发现三游洞的经过,记叙他们一边循声探索,一边观察欣赏,叙事有次序,写景很活泼,读来情趣盎然,感觉具体,如临其境.
由于白、元三人的游览,由于这篇序和他们的诗,使得西陵峡口、长江北岸的这个崖间山洞成了名胜古迹,诗题“三游洞”,也成了这个洞的名称.在北宋,还因为欧阳修、苏轼、苏辙三人也来一游,并各有《三游洞诗》,所以当地又将白、元三人称为“前三游”,欧阳三人称为“后三游”.此后游人络绎,诗文颇传.陆游《入蜀记》说,“洞大如三间屋,右一穴通人过,然阴黑险峻尤可畏”.似乎略有扫兴.但直到明、清,仍不乏专程旅游客,袁中道、刘大櫆都有《游三游洞记》,也屡受称道.而溯源求本,则数此序.
刘大櫆《游三游洞记》有具体描述,今录其前段于下:“出彝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他石杂以土,撞之则逢逢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声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