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和防治方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22:45:49
请说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和防治方法.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地形地貌条件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形成原因:
诱发因素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当人类经济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有些泥石流的发生,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的.近年来,因为人为因素诱发的泥石流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
自然原因
岩石的风化是自然状态下既有的,在这个风化过程中,既有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因为降水中吸收了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而产生的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地表植被分泌的物质对土壤下的岩石层的分解,还有就是霜冻对土壤形成的冻结和溶解造成的土壤的松动.这些原因都能造成土壤层的增厚和土壤层的松动.
不合理开挖
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如云南省东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干沟,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体破坏,加之1966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严重.又如香港多年来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筑,几乎每个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方,才能获得合适的建筑场地.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现场120人死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
这种行为形成的泥石流的事例很多.如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铁矿汉罗沟,因不合理堆放弃土、矿渣,1972年一场大雨暴发了矿山泥石流,冲出松散固体物质约 10万立方米,淤埋成昆铁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中断行车,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损失.又如甘川公路西水附近,1973年冬在沿公路的沟内开采石料,1974年7月18日发生泥石流,使15座桥涵淤塞.
滥伐乱垦
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例如甘肃省白龙江中游现在是我国著名的泥石流多发区.而在一千多年前,那里竹树茂密、山清水秀,后因伐木烧炭,烧山开荒,森林被破环,才造成泥石流泛滥.又如甘川公路石坳子沟山上大耳头,原是森林区,因毁林开荒,1976年发生泥石流毁坏了下游村庄、公路,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当地群众说:“山上开亩荒,山下冲个光”.
次生灾害
由于地震灾害过后经过暴雨或是山洪稀释大面积的山体后发生的洪流.如云南省东川地区在1966年是近十几年的强震期,使东川泥石流的发展加剧.仅东川铁路在1970-1981年的11年中就发生泥石流灾害250余次.又如1981年,东川达德线泥石流,成昆铁路利子伊达泥石流、宝成铁路、宝天铁路的泥石流,都是在大周期暴雨的情况下发生的.
预防工程
减轻或避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1)跨越工程.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这是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
(2)穿过工程.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
(3)防护工程.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噬和淤埋等的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
(4)排导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5)栏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对于防治泥石流,常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比用单一措施更为有效.
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地形地貌条件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形成原因:
诱发因素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当人类经济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有些泥石流的发生,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的.近年来,因为人为因素诱发的泥石流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
自然原因
岩石的风化是自然状态下既有的,在这个风化过程中,既有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因为降水中吸收了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而产生的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地表植被分泌的物质对土壤下的岩石层的分解,还有就是霜冻对土壤形成的冻结和溶解造成的土壤的松动.这些原因都能造成土壤层的增厚和土壤层的松动.
不合理开挖
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如云南省东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干沟,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体破坏,加之1966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严重.又如香港多年来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筑,几乎每个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方,才能获得合适的建筑场地.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现场120人死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
这种行为形成的泥石流的事例很多.如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铁矿汉罗沟,因不合理堆放弃土、矿渣,1972年一场大雨暴发了矿山泥石流,冲出松散固体物质约 10万立方米,淤埋成昆铁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中断行车,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损失.又如甘川公路西水附近,1973年冬在沿公路的沟内开采石料,1974年7月18日发生泥石流,使15座桥涵淤塞.
滥伐乱垦
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例如甘肃省白龙江中游现在是我国著名的泥石流多发区.而在一千多年前,那里竹树茂密、山清水秀,后因伐木烧炭,烧山开荒,森林被破环,才造成泥石流泛滥.又如甘川公路石坳子沟山上大耳头,原是森林区,因毁林开荒,1976年发生泥石流毁坏了下游村庄、公路,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当地群众说:“山上开亩荒,山下冲个光”.
次生灾害
由于地震灾害过后经过暴雨或是山洪稀释大面积的山体后发生的洪流.如云南省东川地区在1966年是近十几年的强震期,使东川泥石流的发展加剧.仅东川铁路在1970-1981年的11年中就发生泥石流灾害250余次.又如1981年,东川达德线泥石流,成昆铁路利子伊达泥石流、宝成铁路、宝天铁路的泥石流,都是在大周期暴雨的情况下发生的.
预防工程
减轻或避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1)跨越工程.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这是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
(2)穿过工程.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
(3)防护工程.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噬和淤埋等的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
(4)排导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5)栏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对于防治泥石流,常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比用单一措施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