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迫切性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11/18 13:24:50
为什么说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迫切性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2007年,觉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如何实现发展低碳经济?
答案:“加快建立低碳经济体系”
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必须摒弃只关注诸如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而忽视“体”的层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等.因此,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1.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诸如餐饮浪费等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国家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解决节能减排没有效益的错误认识.
2.解决潜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费问题.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3.培育静脉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民众对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解目前还处于表层,基本理解为废渣利用、尾气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应如同人体系统一样,如果把工业制造系统比作人体的动脉系统,那么,我们使用过的工业制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则应如人体的静脉系统一样.工业品的回收再利用———“静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4.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支撑.以新能源领域人才现状为例,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当中受到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两年后的今天,全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学院.另外,传统的创新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存在对某些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无法认定的尴尬现实.未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来自自学成才的科学工作者,面对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应当采取“非共识性原则”结合实证的方法加以认定.
5.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低碳消耗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避免了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6.从雨污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污染问题.我国的县级城市基本没有雨污分流的设施,大中城市雨污分流设施虽然投资量很大,实施却不够彻底,造成大量污水处理厂的劳动成果被不能彻底实施的雨污分流措施“一票否决”.
7.从我国能源结构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中国能源消耗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3种,其中大约有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后被消费的.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尤其是在配电和用电两个环节,节能潜力总计为1.2亿千瓦,占中国电能的20%.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8.低碳经济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2007年,觉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如何实现发展低碳经济?
答案:“加快建立低碳经济体系”
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必须摒弃只关注诸如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而忽视“体”的层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等.因此,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1.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诸如餐饮浪费等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国家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解决节能减排没有效益的错误认识.
2.解决潜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费问题.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3.培育静脉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民众对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解目前还处于表层,基本理解为废渣利用、尾气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应如同人体系统一样,如果把工业制造系统比作人体的动脉系统,那么,我们使用过的工业制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则应如人体的静脉系统一样.工业品的回收再利用———“静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4.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支撑.以新能源领域人才现状为例,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当中受到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两年后的今天,全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学院.另外,传统的创新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存在对某些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无法认定的尴尬现实.未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来自自学成才的科学工作者,面对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应当采取“非共识性原则”结合实证的方法加以认定.
5.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低碳消耗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避免了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6.从雨污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污染问题.我国的县级城市基本没有雨污分流的设施,大中城市雨污分流设施虽然投资量很大,实施却不够彻底,造成大量污水处理厂的劳动成果被不能彻底实施的雨污分流措施“一票否决”.
7.从我国能源结构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中国能源消耗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3种,其中大约有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后被消费的.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尤其是在配电和用电两个环节,节能潜力总计为1.2亿千瓦,占中国电能的20%.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8.低碳经济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