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隋朝 杨坚杨广父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8 09:17:23
关于隋朝 杨坚杨广父子
不要复制 谈谈对中国的历史发展的意义和影响还有自己的看法
不要复制 谈谈对中国的历史发展的意义和影响还有自己的看法
隋文帝杨坚(541年~604年),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庙号高祖,在位24年,后为次子杨广所弑.
杨坚为华阴人,系西魏随国公、北周柱国、大司空杨忠之子,自称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北周时曾官拜“骠骑大将军”,又封为“大兴郡公”,后袭父爵柱国,长女嫁北周武帝为后,地位显赫,北周武帝时任随州刺史.其妻独孤皇后为北周时当朝柱国、大将军独孤信之女.公元581年,杨坚以“受禅”为名,废北周静帝而自立,改年号为“开皇”,建立了“隋朝”.
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从此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
鉴于东汉至隋南北分裂达四百多年之久,民生困苦,国库空虚,故自开皇九年,杨坚统一天下后,即以富国为首要目标,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由于南北朝以来,户籍不清,税收不稳,于是杨坚开皇五年,即大索貌阅,并接纳尚书左仆射高颎之建议,推行输籍法,作全国性户口调查,增加国家税收,改善经济,尽扫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籍之积弊,促成开皇之盛世.
隋初经历南北朝战乱,民生疲弊,故杨坚接纳司马苏威建议,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其后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隋之富饶既非重敛于民,究其原因,与全国推行均田制有关.此举既可增加赋税,又可稳定经济发展,且南朝士族亦渐由衰弱至于消灭.均田制能顺利推行,对隋初经济发展收益甚大.
加上隋代以关中作为本位,关中粮食短缺,需依赖关东漕运接济,故杨坚于洛州等地设立常平仓等官仓,贮存关东运来粮食,建广通渠,便利关中漕运.又于民间设义仓,人民捐纳粮食以防凶年.
在地方行政方面,文帝鉴于魏晋南北朝政区划分毫无标准,地方行政混乱,支出庞大,杨坚遂于开皇三年,尽罢诸郡,实行州县二级制,使国家地方行政渐上轨道.诚如学者钱穆所言:开皇之治的成功,简化地方行政机构是一个基本因素.据统计隋初中央政府开支减省三分之二,地方政府之开支减省四分之三,全国于行政之经费,仅及南北朝时代开支三分一而已.故隋国库之丰积,不无原因.
此外,杨坚安定政治,关陇集团的支持功不可没.汉人如郑译、刘昉、高颎等名臣有助推动国策.杨坚亦因前朝酷刑甚多,影响民生,故命苏威等人编纂《开皇律》,修订刑律,订立国家刑法,使人民有法可守,又减省刑罚,死刑只设绞、斩二等,以示隋朝对民之宽大.
在澄清吏治方面,杨坚得国以来,励精图治,兼且天资刻薄,自不容贪污枉法之行为存在.杨坚命柳盛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吏治之整肃,不仅上裕国库,下纾民困,隋初之隆盛,此亦为要因.
杨坚开了中国科举制度之先河,于开皇七年(587年)命各州“岁贡三人”,应考“秀才”.在位期间,史称“开皇之治”.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0日,604年—617年在位)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大体上是位积极、有进取心的人.对于国政,他也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主政后,他巡视边塞拓、开通西域、推动大建设.然而最终因人民负荷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穷兵黩武,遂以残暴留名于世.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并称暴君.
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刚20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真正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灭掉陈后,进驻建康,杨广表现得很有气度:杀掉了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不贪钱财,最后将陈叔宝及其皇后等人带返隋京.班师后,杨广进封太尉.
此后,杨广亦屡立战功.开皇十年(590年),他奉命赴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开皇二十年(600年),他率军北上击破突厥的攻势.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杨广即帝位后,发动了对高句丽、吐谷浑和突厥的战争,是以早年的军旅生涯为基础的.
在成为皇太子前,杨广在父亲和母亲独孤伽罗面前一直装得很朴素,以讨其双亲欢心.开皇二十年(600年),文帝废掉太子杨勇,十一月改立杨广为皇太子.仁寿二年(602),独狐皇后逝世.两年后,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杨坚病重,驾崩于大宝殿,杨广继位.
即位以后,他开通大运河,对民生经济有重大贡献,但乘龙舟游玩时,耗损了民间物资和人力.然而在教育制度上,杨广发展科举制度,增置进士科,使国务的操持由世族门阀政治而逐渐改向科举取士.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终止,为中国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贡献.军事上,在即位前曾参与与突厥、契丹之战事,皆有所获.大业五年,他亲征平定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阔疆五万里.但是杨广又是一位急功残暴的人.大业八年,首度亲征高句丽失败后,杨广为扳回其颜面,不顾国内空虚,连续三年一再亲征,民不聊生.即位后为实现个人构想,劳动全国投入新宫殿的营造,皇宫用金玉装饰,金碧辉煌,致使国库亏空,劳民伤财.晚年为消除强烈的失落感和政务上的压力,他逃避现实,三下扬州,整天杯不离手,纸醉金迷.最后亲信宇文化及所率领的叛军攻入江都宫,才华洋溢但好大喜功的杨广惨遭缢死,风华绝代、盛极一时的隋朝不得不走向灭亡.
杨广在位的十三年间,起初为提升经济发展和民生便利的层次,曾推动各种建筑包括南北大运河等艰巨工程,成效非常可观.此外杨广用兵有度,为隋朝开拓出最广大的疆域,万邦来朝之时,也让隋京人民有认识外国人士的机会.
但是在执行政策的同时,杨广也搜罗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珍材异石来犒赏自己.又为求完美,令各地献上特产、奇禽异兽至京,动用了大量的劳役.此外,在几度征召高句丽王入朝而不得后,杨广遣大军远征高句丽.
大业八年(612年),动员华北113万余人,结果败于辽东城(辽宁辽阳).次年再度发兵围攻辽东城,大有一举而下之势,高句丽全国亦憾动,但国内杨玄感乘机起兵,杨广不得不中返平乱.大业十年(614年),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其间广征兵粮,高句丽仍坚决抵抗,杨广终无功而返,威信尽失,民间亦损失过于浩大,遂起而造反.
平心而论,杨广即位之初,征调一百多万民工,开凿大运河,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全长四千多里.运河的两旁开辟了大道,为美化环境和鼓励人民亲近利用,皆种有榆树和柳树,可谓当代良策.然而沿岸建行宫四十余座,以便杨广游江南,苦了附近的居民百姓.修建洛阳东都宫殿,为臻尽善尽美也颇为耗资.
历数杨广的诸项工程,规模皆庞大,若是当年有节制,以隋朝国力的强大,其实一时不成问题,但长此以往便导致民不聊生.再由于好大喜功,三征高句丽失败,朝廷威信因此大落,终于引发国内烽火遍起.锐意尽失的杨广晚年常引镜自照,对萧后和臣下说:“好头颈,谁当斫之!”,最后于江都被叛军宇文化及所杀而终.杨广死前,叛军将之包围.杨广要求喝毒酒自杀,遭拒,于是被勒死.
605年(大业元年)八月,坐船游江都(扬州),次年四月驾返洛阳;
607年 北巡榆林;
608年 第四年至五原,出长城,巡行至塞外;
609年 西行到张掖;
610年 再游江都;
611年 到614年,三次亲征高句丽,均遭失败;
615年 北巡长城,被突厥始毕可汗围困于雁门;
617年 三游江都,618年(大业十四年)被绞死.
杨坚为华阴人,系西魏随国公、北周柱国、大司空杨忠之子,自称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北周时曾官拜“骠骑大将军”,又封为“大兴郡公”,后袭父爵柱国,长女嫁北周武帝为后,地位显赫,北周武帝时任随州刺史.其妻独孤皇后为北周时当朝柱国、大将军独孤信之女.公元581年,杨坚以“受禅”为名,废北周静帝而自立,改年号为“开皇”,建立了“隋朝”.
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从此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
鉴于东汉至隋南北分裂达四百多年之久,民生困苦,国库空虚,故自开皇九年,杨坚统一天下后,即以富国为首要目标,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由于南北朝以来,户籍不清,税收不稳,于是杨坚开皇五年,即大索貌阅,并接纳尚书左仆射高颎之建议,推行输籍法,作全国性户口调查,增加国家税收,改善经济,尽扫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籍之积弊,促成开皇之盛世.
隋初经历南北朝战乱,民生疲弊,故杨坚接纳司马苏威建议,罢盐、酒专卖及入市税,其后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隋之富饶既非重敛于民,究其原因,与全国推行均田制有关.此举既可增加赋税,又可稳定经济发展,且南朝士族亦渐由衰弱至于消灭.均田制能顺利推行,对隋初经济发展收益甚大.
加上隋代以关中作为本位,关中粮食短缺,需依赖关东漕运接济,故杨坚于洛州等地设立常平仓等官仓,贮存关东运来粮食,建广通渠,便利关中漕运.又于民间设义仓,人民捐纳粮食以防凶年.
在地方行政方面,文帝鉴于魏晋南北朝政区划分毫无标准,地方行政混乱,支出庞大,杨坚遂于开皇三年,尽罢诸郡,实行州县二级制,使国家地方行政渐上轨道.诚如学者钱穆所言:开皇之治的成功,简化地方行政机构是一个基本因素.据统计隋初中央政府开支减省三分之二,地方政府之开支减省四分之三,全国于行政之经费,仅及南北朝时代开支三分一而已.故隋国库之丰积,不无原因.
此外,杨坚安定政治,关陇集团的支持功不可没.汉人如郑译、刘昉、高颎等名臣有助推动国策.杨坚亦因前朝酷刑甚多,影响民生,故命苏威等人编纂《开皇律》,修订刑律,订立国家刑法,使人民有法可守,又减省刑罚,死刑只设绞、斩二等,以示隋朝对民之宽大.
在澄清吏治方面,杨坚得国以来,励精图治,兼且天资刻薄,自不容贪污枉法之行为存在.杨坚命柳盛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吏治之整肃,不仅上裕国库,下纾民困,隋初之隆盛,此亦为要因.
杨坚开了中国科举制度之先河,于开皇七年(587年)命各州“岁贡三人”,应考“秀才”.在位期间,史称“开皇之治”.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0日,604年—617年在位)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大体上是位积极、有进取心的人.对于国政,他也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主政后,他巡视边塞拓、开通西域、推动大建设.然而最终因人民负荷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穷兵黩武,遂以残暴留名于世.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并称暴君.
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刚20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真正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灭掉陈后,进驻建康,杨广表现得很有气度:杀掉了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不贪钱财,最后将陈叔宝及其皇后等人带返隋京.班师后,杨广进封太尉.
此后,杨广亦屡立战功.开皇十年(590年),他奉命赴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开皇二十年(600年),他率军北上击破突厥的攻势.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杨广即帝位后,发动了对高句丽、吐谷浑和突厥的战争,是以早年的军旅生涯为基础的.
在成为皇太子前,杨广在父亲和母亲独孤伽罗面前一直装得很朴素,以讨其双亲欢心.开皇二十年(600年),文帝废掉太子杨勇,十一月改立杨广为皇太子.仁寿二年(602),独狐皇后逝世.两年后,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杨坚病重,驾崩于大宝殿,杨广继位.
即位以后,他开通大运河,对民生经济有重大贡献,但乘龙舟游玩时,耗损了民间物资和人力.然而在教育制度上,杨广发展科举制度,增置进士科,使国务的操持由世族门阀政治而逐渐改向科举取士.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终止,为中国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贡献.军事上,在即位前曾参与与突厥、契丹之战事,皆有所获.大业五年,他亲征平定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阔疆五万里.但是杨广又是一位急功残暴的人.大业八年,首度亲征高句丽失败后,杨广为扳回其颜面,不顾国内空虚,连续三年一再亲征,民不聊生.即位后为实现个人构想,劳动全国投入新宫殿的营造,皇宫用金玉装饰,金碧辉煌,致使国库亏空,劳民伤财.晚年为消除强烈的失落感和政务上的压力,他逃避现实,三下扬州,整天杯不离手,纸醉金迷.最后亲信宇文化及所率领的叛军攻入江都宫,才华洋溢但好大喜功的杨广惨遭缢死,风华绝代、盛极一时的隋朝不得不走向灭亡.
杨广在位的十三年间,起初为提升经济发展和民生便利的层次,曾推动各种建筑包括南北大运河等艰巨工程,成效非常可观.此外杨广用兵有度,为隋朝开拓出最广大的疆域,万邦来朝之时,也让隋京人民有认识外国人士的机会.
但是在执行政策的同时,杨广也搜罗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珍材异石来犒赏自己.又为求完美,令各地献上特产、奇禽异兽至京,动用了大量的劳役.此外,在几度征召高句丽王入朝而不得后,杨广遣大军远征高句丽.
大业八年(612年),动员华北113万余人,结果败于辽东城(辽宁辽阳).次年再度发兵围攻辽东城,大有一举而下之势,高句丽全国亦憾动,但国内杨玄感乘机起兵,杨广不得不中返平乱.大业十年(614年),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其间广征兵粮,高句丽仍坚决抵抗,杨广终无功而返,威信尽失,民间亦损失过于浩大,遂起而造反.
平心而论,杨广即位之初,征调一百多万民工,开凿大运河,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全长四千多里.运河的两旁开辟了大道,为美化环境和鼓励人民亲近利用,皆种有榆树和柳树,可谓当代良策.然而沿岸建行宫四十余座,以便杨广游江南,苦了附近的居民百姓.修建洛阳东都宫殿,为臻尽善尽美也颇为耗资.
历数杨广的诸项工程,规模皆庞大,若是当年有节制,以隋朝国力的强大,其实一时不成问题,但长此以往便导致民不聊生.再由于好大喜功,三征高句丽失败,朝廷威信因此大落,终于引发国内烽火遍起.锐意尽失的杨广晚年常引镜自照,对萧后和臣下说:“好头颈,谁当斫之!”,最后于江都被叛军宇文化及所杀而终.杨广死前,叛军将之包围.杨广要求喝毒酒自杀,遭拒,于是被勒死.
605年(大业元年)八月,坐船游江都(扬州),次年四月驾返洛阳;
607年 北巡榆林;
608年 第四年至五原,出长城,巡行至塞外;
609年 西行到张掖;
610年 再游江都;
611年 到614年,三次亲征高句丽,均遭失败;
615年 北巡长城,被突厥始毕可汗围困于雁门;
617年 三游江都,618年(大业十四年)被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