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期末突击100分八年级语文上第五阶段测试卷 的郁孤台之魂 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0 21:37:49
中学期末突击100分八年级语文上第五阶段测试卷 的郁孤台之魂 的
郁孤台之魂
徐南铁
(1)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上相会.
(2)八百年的时光衔枚疾走,郁孤台几番修修废废,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在台上徘徊.
(3)你还在俯望着江水吗?这江当然不是八百年前的江.八百年前,金兵入侵,生灵涂炭.你叹息那清清的江水中有多少行人泪.如今,废城墙外建起了一座华丽的人行桥,桥上行人不断,桥下木船相连.
(4)你还在倾听对岸山中的鹧鸪声吗?对岸的鹧鸪曾经为你的壮志抱屈,与你“天凉好个秋”的心曲唱和.今天,你的鹧鸪已飞入历史的深处.对岸陈列的是工厂、民居.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
(5)幼时就读过你的“郁孤台下清江水”.那时住在赣州,却不知这郁孤台就在赣州的西北角.及至知道了城内叫田螺岭的高阜就是你“西北望长安”的高台.我急匆匆兴冲冲地骑着车奔向那里,想依着你的英魂去领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沉郁、苍凉以及辽邈的历史感.没想到红漆剥落的院门被一把铁锁紧扣.抬眼望去,郁孤台一派败落不堪风雨之貌,灰冷、凋敝,连板壁也不全.只有晾在台上的几件艳丽衣服才见出一分亮色.但是,在蓝色天幕的衬托下,郁孤台的飞檐高高翘起,依然孤傲、挺拔、风骨凛然……
(6)今天,我们终于在郁孤台上相会了!
(7)今天的郁孤台披红点翠,焕然一新,好一副古装的雍容贵态.我相信,作为一个“横绝六合,扫空万里”的词人,你不会为一座郁孤台的兴衰慨叹.你的身影本是因台的兴衰而兴衰的.
(8)三层的郁孤台高不过15米,但因建在高处,赣州尽收眼底.赣州不居交通要冲,除了当地的文人墨客偶尔雅集,郁孤台游人不多.这更好,我可以静心同钟爱的词人一起面对这无限关山无限江天,让无限思绪扑面而来.
(9)我问辛弃疾,在郁孤台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它接受过那样多的咏唱,苏东坡、文天祥、戴复古、李梦阳……都是文坛巨子,为什么只有你的一首《菩萨蛮》成为千古绝唱?
(10)辛弃疾不语.我久久凝望着他极目天外的侧影,那非常熟稔的神情渐次幻化为屈原、杜甫、白居易、陆游、龚自珍……我猛然明白了!我问题的答案是:贯穿着中华文化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的辛弃疾词中强烈地闪光.
(11)“可怜无数山”的襟怀,“江晚正愁予”的情愫,不就是中华文化脉搏上激越的音符?
(12)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江风中猎猎作响.人去,这种精神不去;台颓,这种精神不颓.即使滔滔江水干了,这种精神也将奔流不息地传衍……
(13)辛弃疾依然徘徊在郁孤台上.我走下台来,久久地回望郁孤台.也许,历史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辛词中的一片丹红?
(14)郁孤台郁结着民族魂!
19.作者第一次看到郁孤台时留下的印象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13段中的“辛词中的一片丹红”在文中具体是指:(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分析3、4两段古城新貌的描写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2段说“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在台上徘徊”,并不是因为郁孤台的败落,而是借此暗写出辛弃疾对现在赣州的关注.
B.田螺岭在赣州城内西北角,也就是辛弃疾在《菩萨蛮》一词中写到的“郁孤台”的所在.
C.第7段中作者用“横绝六合,扫空万里”形容辛弃疾,不仅突出了辛词风格的豪放旷达,也突出了他爱国精神的崇高卓绝.
D.作者认为苏东坡、文天祥、戴复古、李梦阳咏郁孤台的诗歌在影响上不及屈原、杜甫、白居易、陆游、龚自珍.
E.文章结尾用“郁孤台郁结着民族魂”照应文题“郁孤台之魂”,起到了点明并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2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贯穿全文,不仅起到组材的作用,更起到凝结悠悠历史所沉淀的民族之魂与彰显文意的作用.
B.第四段写“鹧鸪已飞入历史深处”“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形象地写出了八百年前的那一段民族屈辱史已经成为过去.
C.作者用“披红点翠,焕然一新”来形容今日的郁孤台,和过去“灰冷、凋敝”“败落不堪”的郁孤台相对比,突出了国盛则台兴的道理.
D.倒数第二段写“历代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辛词中的一片丹红”前加“也许”,有推测的语气,这比不用“也许”的肯定语气更恰当些.
E.本文选取的角度十分新颖,把八百年的历史人物拉到眼前,与之对话,更能表达作者因仰慕辛弃疾而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思这一旨意.
19、尽管郁孤台破败冷落,但蓝天衬托下的飞檐依然孤独、挺拔、风骨凛然地高翘) (“尽管”句2分,“但”句2分,意思对即给分)
20、辛词中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辛词中的精神”2分,“以天下为己任”2分,意思对即给分)
21、更突出了尽管时代已经不同,但体现在辛词中、贯穿中华文化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将不断传衍的文章主旨(“更突出了文章主旨”2分,“尽管时代已经不同,但体现在辛词中、贯穿中华文化的以 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将不断传衍”4分.意思对即给分.如答“为表现文章主旨作铺垫”等不具体的答案,只得2分)
22、AD(A项“暗写出辛弃疾对现在赣州的关注”不合文意,D项不是影响不及,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不及;另,屈原等不可能有咏郁孤台的诗作.对一个得2分)
23.CE(C写今昔郁孤台之兴衰,是说郁孤台有一种永恒的精神,即郁孤台之魂,它不会因为台的兴衰而兴衰.说“突出国盛则台兴的道理”,不妥;E说“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思这一旨意”欠妥,因为旨意是作者所抒发的对郁孤台凝结着的民族之魂的赞颂)
徐南铁
(1)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上相会.
(2)八百年的时光衔枚疾走,郁孤台几番修修废废,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在台上徘徊.
(3)你还在俯望着江水吗?这江当然不是八百年前的江.八百年前,金兵入侵,生灵涂炭.你叹息那清清的江水中有多少行人泪.如今,废城墙外建起了一座华丽的人行桥,桥上行人不断,桥下木船相连.
(4)你还在倾听对岸山中的鹧鸪声吗?对岸的鹧鸪曾经为你的壮志抱屈,与你“天凉好个秋”的心曲唱和.今天,你的鹧鸪已飞入历史的深处.对岸陈列的是工厂、民居.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
(5)幼时就读过你的“郁孤台下清江水”.那时住在赣州,却不知这郁孤台就在赣州的西北角.及至知道了城内叫田螺岭的高阜就是你“西北望长安”的高台.我急匆匆兴冲冲地骑着车奔向那里,想依着你的英魂去领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沉郁、苍凉以及辽邈的历史感.没想到红漆剥落的院门被一把铁锁紧扣.抬眼望去,郁孤台一派败落不堪风雨之貌,灰冷、凋敝,连板壁也不全.只有晾在台上的几件艳丽衣服才见出一分亮色.但是,在蓝色天幕的衬托下,郁孤台的飞檐高高翘起,依然孤傲、挺拔、风骨凛然……
(6)今天,我们终于在郁孤台上相会了!
(7)今天的郁孤台披红点翠,焕然一新,好一副古装的雍容贵态.我相信,作为一个“横绝六合,扫空万里”的词人,你不会为一座郁孤台的兴衰慨叹.你的身影本是因台的兴衰而兴衰的.
(8)三层的郁孤台高不过15米,但因建在高处,赣州尽收眼底.赣州不居交通要冲,除了当地的文人墨客偶尔雅集,郁孤台游人不多.这更好,我可以静心同钟爱的词人一起面对这无限关山无限江天,让无限思绪扑面而来.
(9)我问辛弃疾,在郁孤台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它接受过那样多的咏唱,苏东坡、文天祥、戴复古、李梦阳……都是文坛巨子,为什么只有你的一首《菩萨蛮》成为千古绝唱?
(10)辛弃疾不语.我久久凝望着他极目天外的侧影,那非常熟稔的神情渐次幻化为屈原、杜甫、白居易、陆游、龚自珍……我猛然明白了!我问题的答案是:贯穿着中华文化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的辛弃疾词中强烈地闪光.
(11)“可怜无数山”的襟怀,“江晚正愁予”的情愫,不就是中华文化脉搏上激越的音符?
(12)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江风中猎猎作响.人去,这种精神不去;台颓,这种精神不颓.即使滔滔江水干了,这种精神也将奔流不息地传衍……
(13)辛弃疾依然徘徊在郁孤台上.我走下台来,久久地回望郁孤台.也许,历史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辛词中的一片丹红?
(14)郁孤台郁结着民族魂!
19.作者第一次看到郁孤台时留下的印象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13段中的“辛词中的一片丹红”在文中具体是指:(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分析3、4两段古城新貌的描写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2段说“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在台上徘徊”,并不是因为郁孤台的败落,而是借此暗写出辛弃疾对现在赣州的关注.
B.田螺岭在赣州城内西北角,也就是辛弃疾在《菩萨蛮》一词中写到的“郁孤台”的所在.
C.第7段中作者用“横绝六合,扫空万里”形容辛弃疾,不仅突出了辛词风格的豪放旷达,也突出了他爱国精神的崇高卓绝.
D.作者认为苏东坡、文天祥、戴复古、李梦阳咏郁孤台的诗歌在影响上不及屈原、杜甫、白居易、陆游、龚自珍.
E.文章结尾用“郁孤台郁结着民族魂”照应文题“郁孤台之魂”,起到了点明并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2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贯穿全文,不仅起到组材的作用,更起到凝结悠悠历史所沉淀的民族之魂与彰显文意的作用.
B.第四段写“鹧鸪已飞入历史深处”“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形象地写出了八百年前的那一段民族屈辱史已经成为过去.
C.作者用“披红点翠,焕然一新”来形容今日的郁孤台,和过去“灰冷、凋敝”“败落不堪”的郁孤台相对比,突出了国盛则台兴的道理.
D.倒数第二段写“历代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辛词中的一片丹红”前加“也许”,有推测的语气,这比不用“也许”的肯定语气更恰当些.
E.本文选取的角度十分新颖,把八百年的历史人物拉到眼前,与之对话,更能表达作者因仰慕辛弃疾而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思这一旨意.
19、尽管郁孤台破败冷落,但蓝天衬托下的飞檐依然孤独、挺拔、风骨凛然地高翘) (“尽管”句2分,“但”句2分,意思对即给分)
20、辛词中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辛词中的精神”2分,“以天下为己任”2分,意思对即给分)
21、更突出了尽管时代已经不同,但体现在辛词中、贯穿中华文化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将不断传衍的文章主旨(“更突出了文章主旨”2分,“尽管时代已经不同,但体现在辛词中、贯穿中华文化的以 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将不断传衍”4分.意思对即给分.如答“为表现文章主旨作铺垫”等不具体的答案,只得2分)
22、AD(A项“暗写出辛弃疾对现在赣州的关注”不合文意,D项不是影响不及,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不及;另,屈原等不可能有咏郁孤台的诗作.对一个得2分)
23.CE(C写今昔郁孤台之兴衰,是说郁孤台有一种永恒的精神,即郁孤台之魂,它不会因为台的兴衰而兴衰.说“突出国盛则台兴的道理”,不妥;E说“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思这一旨意”欠妥,因为旨意是作者所抒发的对郁孤台凝结着的民族之魂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