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怎么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2 08:46:35
赠汪伦怎么写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宋蜀本李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不及:不如.
[译诗、诗意]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踏歌声.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赏析]
(一)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二)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送行者是谁呢?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宛敏灏 宛新彬)
“李白乘舟桃花潭,千古悠悠汪伦情”——泾县桃花潭
桃花潭景区,位于青弋江上游的泾县陈村镇境内,距县城34公里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皖南风光,可观山川之灵气;又有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可发思古之幽情.
桃花潭之所以有名,历来说法不一,有云:古人风于澄泓苍霭,如入《桃花潭记》所述之武陵源,古名之.而桃花潭之所以著名,则是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唐天宝年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遂修书一封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来,汪伦便据实以告之:桃花者,实为潭名:万家者,乃店主姓万.李折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忤,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辙晶莹,翠峦倒映,李白与汪伦诗酒唱合,留连忘返.临别时在踏歌古岸,李白题下《赠汪伦》这首千古绝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行.”如今,诗仙、豪士逝者如斯,但桃花潭却因之流芳千古.潭边至今有汪伦墓碑文“唐史官汪讳伦也之墓“相传为李白所题写,其真伪已无丛考证.
桃花潭所在陈村镇,古称南阳镇,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增内有保存最完整的皖南古民居群,计有明清建筑700余处.翟氏大宗祠,是陈氏大姓翟氏宗族的祭祀之所.据记载,翟氏宗族明清两代,共有十五人荣登进士,举人上百,秀才上千.明万历年间,江南镇抚大将军翟国儒赴云南边疆平叛为国捐躯,祠堂被御赐“忠孝堂”.“忠孝堂”前后三进,占地千亩,建筑材料均为楠木,汉白玉石,其石雕和木雕世所罕见,被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誉为“中华第一祠”.文昌阁建于清乾隆32年,共三层,八角.一至三层分别高悬“盛世文明”、“文光射斗”、“共登云梯”匾额,是昔日翟氏宗族文武理学的丰碑,由于造型秀丽典雅,也是著名的景观之一.此外,诸如怀仙阁、万姓义门、鞑子楼、抚风会馆、司马第等古建筑也都有着十分重要性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陈村镇在1989年至1993年对桃花潭景区的人文景观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和修茸,并建造了“梦潭轩”古文物陈列馆,将收集整理的桃花潭历代风景名胜文史资料、名人题匾、古刻、石碑、木雕陈列其中.如今,“梦潭轩”业已成为桃药潭景区一个新的景点.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宋蜀本李白集此诗题下有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据此,后人多以为汪伦是一“村人”.今人汪光泽、李子龙先后发现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不及:不如.
[译诗、诗意]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踏歌声.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赏析]
(一)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二)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送行者是谁呢?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宛敏灏 宛新彬)
“李白乘舟桃花潭,千古悠悠汪伦情”——泾县桃花潭
桃花潭景区,位于青弋江上游的泾县陈村镇境内,距县城34公里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皖南风光,可观山川之灵气;又有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可发思古之幽情.
桃花潭之所以有名,历来说法不一,有云:古人风于澄泓苍霭,如入《桃花潭记》所述之武陵源,古名之.而桃花潭之所以著名,则是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唐天宝年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遂修书一封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来,汪伦便据实以告之:桃花者,实为潭名:万家者,乃店主姓万.李折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忤,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辙晶莹,翠峦倒映,李白与汪伦诗酒唱合,留连忘返.临别时在踏歌古岸,李白题下《赠汪伦》这首千古绝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行.”如今,诗仙、豪士逝者如斯,但桃花潭却因之流芳千古.潭边至今有汪伦墓碑文“唐史官汪讳伦也之墓“相传为李白所题写,其真伪已无丛考证.
桃花潭所在陈村镇,古称南阳镇,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增内有保存最完整的皖南古民居群,计有明清建筑700余处.翟氏大宗祠,是陈氏大姓翟氏宗族的祭祀之所.据记载,翟氏宗族明清两代,共有十五人荣登进士,举人上百,秀才上千.明万历年间,江南镇抚大将军翟国儒赴云南边疆平叛为国捐躯,祠堂被御赐“忠孝堂”.“忠孝堂”前后三进,占地千亩,建筑材料均为楠木,汉白玉石,其石雕和木雕世所罕见,被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誉为“中华第一祠”.文昌阁建于清乾隆32年,共三层,八角.一至三层分别高悬“盛世文明”、“文光射斗”、“共登云梯”匾额,是昔日翟氏宗族文武理学的丰碑,由于造型秀丽典雅,也是著名的景观之一.此外,诸如怀仙阁、万姓义门、鞑子楼、抚风会馆、司马第等古建筑也都有着十分重要性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陈村镇在1989年至1993年对桃花潭景区的人文景观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和修茸,并建造了“梦潭轩”古文物陈列馆,将收集整理的桃花潭历代风景名胜文史资料、名人题匾、古刻、石碑、木雕陈列其中.如今,“梦潭轩”业已成为桃药潭景区一个新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