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15篇成语故事文言文带翻译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2 20:34:08
我要15篇成语故事文言文带翻译的!
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解释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解释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毛遂自荐
【原文】
[编辑本段]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译文】
[编辑本段]
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国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一定要‘合纵’盟约签定再返回.随从人员不到外边去寻找,在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够了.”平原君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赵胜门下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有)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赵胜(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先生没有才能,(所以)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象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毛遂到了楚国,与十九个人谈论,十九个人都折服了.平原君与楚国谈判“合纵”的盟约,(反复)说明“合纵”的利害关系,从太阳出来就阐述这些理,到太阳当空时还没有决定,那十九个人对毛遂说:“先生上去!”毛遂手握剑柄登阶而上,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决定.今天,太阳出来就谈论‘合纵’, 日到中天还不能决断,(这是)为什么?”楚王对平原君说:“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说:“这是(我)赵胜的舍人.”楚王怒斥道:“为什么不下去?我是在同你的君侯说话,你算干什么的?”毛遂手握剑柄上前说道:“大王(你)敢斥责(我)毛遂的原因,是由于楚国人多.现在,十步之内,大王(你)不能依赖楚国人多势众了,大王的性命,悬在(我)毛遂的手里.我的君侯在眼前,(你)斥责(我)是为什么?况且,毛遂(我)听说汤以七十里的地方统一天下,文王以百里的土地使诸侯称臣,难道是由于(他们的)士卒众多吗?实在是由于(他们)能够凭据他们的条件而奋发他们的威势.今天,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土卒上百万,这是霸王的资业呀!以楚国的强大,天下不能抵挡.白起,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竖子罢了,率领几万部众,发兵来和楚国交战,一战而拿下鄢、郢,二战而烧掉夷陵,三战而侮辱大王的祖先.这是百代的仇恨,而且是赵国都感到羞辱的事,而大王却不知道羞耻.‘合纵’这件事是为了楚国,并不是为了赵国呀.我的君主在眼前,(你)斥责(我)干什么?”楚王说:“是,是!实在象先生说的,谨以我们的社稷来订立‘合纵’盟约.”毛遂问:“合纵’盟约决定了吗?”楚王说:“决定了.”于是,毛遂对楚王左右的人说:“取鸡、狗和马的血来:”毛遂捧着铜盘跪着献给楚王,说:“大王应当歃血来签订‘合纵’的盟约,其次是我的君侯,再次是(我)毛遂.”于是毛遂在宫殿上签定了‘合纵’盟约.毛遂左手拿着铜盘和血,而用右手招唤那十九个人说:“先生们在堂下相继歃血.先生们碌碌无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依赖别人而办成事情的人啊.”
平原君签订“合纵”盟约之后归来,回到赵国,说:“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赵胜(我)鉴选人才,多的千人,少的百人,自以为没有失去天下的人才;今天却在毛先生这里失去了.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高于九鼎和大吕.毛先生用三寸长的舌头,强似上百万的军队.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于是把毛遂作为上等宾客对待.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锲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解 释】
[编辑本段]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路过江的人),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title 释 义title]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或:情况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改变,否则不能成功.
叶公好龙
【典籍】
[编辑本段]
出自《新序-杂事》.《新序》,西汉著名学者刘向采集舜、禹至汉代史实,分类编撰.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译文:
子张去拜见鲁哀公,过了七天了鲁哀公仍不理他.他就叫仆人去,说:“传说你喜欢人才,因此,冒着风雪尘沙,不敢休息而来拜见你. 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我觉得你所谓的喜欢人才倒是跟叶公喜欢龙差不多.据说以前叶公子高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 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 ,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 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现在我听说你喜欢英才,所以不远千里跑来拜见你,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原来你不是喜欢人才 ,你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人才非人才的人罢了.诗经早说过:‘心中所藏,什么时候可以忘!’,所以很抱歉,我要离开了!”后来,大家就用“叶公好龙”来形容一个人对外假装自己很爱好某样事物,其实私底下根本就不喜欢!
【评点】
[编辑本段]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叶公最著名的功劳是他不以怨报德,果断率兵平定了白公胜的叛乱,从而稳定了楚国政权.之后,为了楚国的长治久安,把职位让给别人,这一让贤之举,被专家们评为不迷权贵、深明大义
守株待兔
[文言文]:
[编辑本段]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子》
[简译]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结果,兔子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案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注释]
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断树根.
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6释——放下
7 以——用
8 治——统治
9 今——现在
10.宋人——宋国的人
注意:多用于贬义
【寓意】:
①不劳而获,天上调馅饼的事情的不可能发生的.
②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
③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4.说明当时政策的腐败,官员的愚笨.
黄粱一梦
成语典故:黄粱一梦典出唐代《枕中记》:“开成七年,有卢生名英,字萃之.于邯郸逆旅,遇道者吕翁,生言下甚自叹困穷,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当令子荣显适意!’时主人方蒸黍,生俛首就之,梦入枕中,遂至其家,数月,娶清河崔氏女为妻,女容甚丽,生资愈厚,生大悦!于是旋举进士,累官舍人,迁节度使,大破戎虏,为相十余年,子五人皆仕宦,孙十余人,其姻媾皆天下望族,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岂其梦耶?’翁笑曰:‘人生之适,亦如是耳!’生抚然良久,稽首拜谢而去.”经此黄粱一梦,卢生大澈大悟,不思上京赴考,反入山修道去也.
上事亦见于《太平广记.卷八十二.吕翁》
翻译:唐朝时期,一个书生姓卢,字萃之,别人称之为卢生.
一年,他上京赶考,途中在邯郸的旅馆里投宿,遇到了一个叫吕翁的道士,并向他感慨人生的穷困潦倒.吕翁听后,从衣囊中取出一瓷枕给卢生,说:“你晚上睡觉时就枕着这个枕头,保你做梦称心如意.”
这时已晚,店主人开始煮黄米饭.卢生便按着道士的说法开始睡觉,他很快睡着了.在睡梦中,他回到家中,几个月后,还娶了一个清河的崔氏女子为妻,妻子十分漂亮,钱也多了起来.卢生感到十分喜悦.不久他又中了进士,多次层层提拔,做了节度使,大破戎虏之兵,又提升为宰相做了十余年.他先后生了5个儿子,个个都做了官,取得了功名,后又有了十几个孙子,成为天下一大家族,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然而到了80多岁时,他得了重病,十分痛苦,眼看就要死了,突然惊醒,才知是一场梦.
这时,店主煮的黄米饭还未熟.卢生感到十分奇怪地说:“这难道是场梦?”吕翁听了便说:“人生的归向,不也是这样吗?”
经过这次黄粱一梦,卢生大彻大悟,再不去想进京赶考了,反而进入深山修道去了.
杯弓蛇影
典出汉应劭《风俗通义·怪神》:“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薄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亦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赢露(衰败、瘦弱),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过到宜家,窥视问其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厅)事,思惟良久,顾见悬驽,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随从护卫之卒)侍徐辇载宣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驽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廖(chou 病愈)平.”《晋书·乐广传》亦载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释,沈疴顿愈.”
这个典故意思是说,客人见杯中弓影,以为是蛇在酒中,勉强喝下.即疑虑而生病,明白真相后,疑虑消失,沈疴顿愈,后遂用杯弓蛇影或弓影杯蛇,指因错觉而产生疑惧,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忧,清人黄遵宪《感事》诗:“金玦庞凉含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赵翼《七十自述》诗:“水中见蟹犹生怒,杯底适蛇得不惊.”
【翻译】
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有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上面还用漆画了一条蛇.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
太多了 我弄过不小心关掉了
你可以自己去百度百科 成语分类下面看
网址如下
http://baike.baidu.com/w?ct=17&lm=0&tn=baiduWikiSearch&pn=0&rn=10&submit=search&word=tag:%B3%C9%D3%EF&tagfromview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解释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解释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毛遂自荐
【原文】
[编辑本段]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译文】
[编辑本段]
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国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纵”的盟约.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平原君说:“假如用和平方法能够取得成功就太好了;假如和平方法不能取得成功,那么,(我)就在华屋之下用“歃血”的方式,也一定要‘合纵’盟约签定再返回.随从人员不到外边去寻找,在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够了.”平原君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补满二十人(的额数).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赵胜门下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有)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赵胜(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先生没有才能,(所以)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象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毛遂到了楚国,与十九个人谈论,十九个人都折服了.平原君与楚国谈判“合纵”的盟约,(反复)说明“合纵”的利害关系,从太阳出来就阐述这些理,到太阳当空时还没有决定,那十九个人对毛遂说:“先生上去!”毛遂手握剑柄登阶而上,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决定.今天,太阳出来就谈论‘合纵’, 日到中天还不能决断,(这是)为什么?”楚王对平原君说:“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说:“这是(我)赵胜的舍人.”楚王怒斥道:“为什么不下去?我是在同你的君侯说话,你算干什么的?”毛遂手握剑柄上前说道:“大王(你)敢斥责(我)毛遂的原因,是由于楚国人多.现在,十步之内,大王(你)不能依赖楚国人多势众了,大王的性命,悬在(我)毛遂的手里.我的君侯在眼前,(你)斥责(我)是为什么?况且,毛遂(我)听说汤以七十里的地方统一天下,文王以百里的土地使诸侯称臣,难道是由于(他们的)士卒众多吗?实在是由于(他们)能够凭据他们的条件而奋发他们的威势.今天,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土卒上百万,这是霸王的资业呀!以楚国的强大,天下不能抵挡.白起,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竖子罢了,率领几万部众,发兵来和楚国交战,一战而拿下鄢、郢,二战而烧掉夷陵,三战而侮辱大王的祖先.这是百代的仇恨,而且是赵国都感到羞辱的事,而大王却不知道羞耻.‘合纵’这件事是为了楚国,并不是为了赵国呀.我的君主在眼前,(你)斥责(我)干什么?”楚王说:“是,是!实在象先生说的,谨以我们的社稷来订立‘合纵’盟约.”毛遂问:“合纵’盟约决定了吗?”楚王说:“决定了.”于是,毛遂对楚王左右的人说:“取鸡、狗和马的血来:”毛遂捧着铜盘跪着献给楚王,说:“大王应当歃血来签订‘合纵’的盟约,其次是我的君侯,再次是(我)毛遂.”于是毛遂在宫殿上签定了‘合纵’盟约.毛遂左手拿着铜盘和血,而用右手招唤那十九个人说:“先生们在堂下相继歃血.先生们碌碌无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依赖别人而办成事情的人啊.”
平原君签订“合纵”盟约之后归来,回到赵国,说:“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赵胜(我)鉴选人才,多的千人,少的百人,自以为没有失去天下的人才;今天却在毛先生这里失去了.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高于九鼎和大吕.毛先生用三寸长的舌头,强似上百万的军队.赵胜(我)不敢再鉴选人才了.”于是把毛遂作为上等宾客对待.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锲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解 释】
[编辑本段]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路过江的人),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title 释 义title]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或:情况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改变,否则不能成功.
叶公好龙
【典籍】
[编辑本段]
出自《新序-杂事》.《新序》,西汉著名学者刘向采集舜、禹至汉代史实,分类编撰.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译文:
子张去拜见鲁哀公,过了七天了鲁哀公仍不理他.他就叫仆人去,说:“传说你喜欢人才,因此,冒着风雪尘沙,不敢休息而来拜见你. 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我觉得你所谓的喜欢人才倒是跟叶公喜欢龙差不多.据说以前叶公子高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 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 ,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 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现在我听说你喜欢英才,所以不远千里跑来拜见你,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原来你不是喜欢人才 ,你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人才非人才的人罢了.诗经早说过:‘心中所藏,什么时候可以忘!’,所以很抱歉,我要离开了!”后来,大家就用“叶公好龙”来形容一个人对外假装自己很爱好某样事物,其实私底下根本就不喜欢!
【评点】
[编辑本段]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叶公最著名的功劳是他不以怨报德,果断率兵平定了白公胜的叛乱,从而稳定了楚国政权.之后,为了楚国的长治久安,把职位让给别人,这一让贤之举,被专家们评为不迷权贵、深明大义
守株待兔
[文言文]:
[编辑本段]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子》
[简译]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结果,兔子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案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注释]
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断树根.
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6释——放下
7 以——用
8 治——统治
9 今——现在
10.宋人——宋国的人
注意:多用于贬义
【寓意】:
①不劳而获,天上调馅饼的事情的不可能发生的.
②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
③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4.说明当时政策的腐败,官员的愚笨.
黄粱一梦
成语典故:黄粱一梦典出唐代《枕中记》:“开成七年,有卢生名英,字萃之.于邯郸逆旅,遇道者吕翁,生言下甚自叹困穷,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当令子荣显适意!’时主人方蒸黍,生俛首就之,梦入枕中,遂至其家,数月,娶清河崔氏女为妻,女容甚丽,生资愈厚,生大悦!于是旋举进士,累官舍人,迁节度使,大破戎虏,为相十余年,子五人皆仕宦,孙十余人,其姻媾皆天下望族,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岂其梦耶?’翁笑曰:‘人生之适,亦如是耳!’生抚然良久,稽首拜谢而去.”经此黄粱一梦,卢生大澈大悟,不思上京赴考,反入山修道去也.
上事亦见于《太平广记.卷八十二.吕翁》
翻译:唐朝时期,一个书生姓卢,字萃之,别人称之为卢生.
一年,他上京赶考,途中在邯郸的旅馆里投宿,遇到了一个叫吕翁的道士,并向他感慨人生的穷困潦倒.吕翁听后,从衣囊中取出一瓷枕给卢生,说:“你晚上睡觉时就枕着这个枕头,保你做梦称心如意.”
这时已晚,店主人开始煮黄米饭.卢生便按着道士的说法开始睡觉,他很快睡着了.在睡梦中,他回到家中,几个月后,还娶了一个清河的崔氏女子为妻,妻子十分漂亮,钱也多了起来.卢生感到十分喜悦.不久他又中了进士,多次层层提拔,做了节度使,大破戎虏之兵,又提升为宰相做了十余年.他先后生了5个儿子,个个都做了官,取得了功名,后又有了十几个孙子,成为天下一大家族,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然而到了80多岁时,他得了重病,十分痛苦,眼看就要死了,突然惊醒,才知是一场梦.
这时,店主煮的黄米饭还未熟.卢生感到十分奇怪地说:“这难道是场梦?”吕翁听了便说:“人生的归向,不也是这样吗?”
经过这次黄粱一梦,卢生大彻大悟,再不去想进京赶考了,反而进入深山修道去了.
杯弓蛇影
典出汉应劭《风俗通义·怪神》:“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薄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亦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赢露(衰败、瘦弱),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过到宜家,窥视问其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厅)事,思惟良久,顾见悬驽,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随从护卫之卒)侍徐辇载宣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驽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廖(chou 病愈)平.”《晋书·乐广传》亦载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释,沈疴顿愈.”
这个典故意思是说,客人见杯中弓影,以为是蛇在酒中,勉强喝下.即疑虑而生病,明白真相后,疑虑消失,沈疴顿愈,后遂用杯弓蛇影或弓影杯蛇,指因错觉而产生疑惧,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忧,清人黄遵宪《感事》诗:“金玦庞凉含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赵翼《七十自述》诗:“水中见蟹犹生怒,杯底适蛇得不惊.”
【翻译】
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了.问到原因时,有人告诉说:“前些日子他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仿佛看见杯中有一条小蛇在晃动.心里虽然十分厌恶它,可还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里,就身得重病.”当时河南听事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角弓,上面还用漆画了一条蛇.乐广心想,杯中所谓的小蛇无疑是角弓的影子了.于是,他便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问道:“今天的杯中还能看到小蛇吗?”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乐广指着墙壁上的角弓,向他说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积久难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
太多了 我弄过不小心关掉了
你可以自己去百度百科 成语分类下面看
网址如下
http://baike.baidu.com/w?ct=17&lm=0&tn=baiduWikiSearch&pn=0&rn=10&submit=search&word=tag:%B3%C9%D3%EF&tagfrom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