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李清照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3 08:07:14
渔家傲——李清照
渔家傲——[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
云涛:云彩铺在天空里象起伏的波浪.
星河:天河.
转:指拂晓前天河西移.
帝所:天帝住的宫殿.
天语:天帝的话语.
殷勤:关心地.
报:回答.
嗟:悲叹.
漫有:空有.
鹏正举:大鹏正飞上天.语出庄子《逍遥游》,大鹏鸟乘风上天,一飞就是九万里.
休住:不要停止.
蓬舟:象飘蓬一样轻快的船.
吹取:吹向.
三山:古代神话,东方大海里有三座仙山,叫做蓬莱、方丈、瀛州.
【古诗今译】
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
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 ,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 ”,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 ,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 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 ”,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说“鹏正举 ”,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 ,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
前后呼应,结构缜密.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
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比.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
云涛:云彩铺在天空里象起伏的波浪.
星河:天河.
转:指拂晓前天河西移.
帝所:天帝住的宫殿.
天语:天帝的话语.
殷勤:关心地.
报:回答.
嗟:悲叹.
漫有:空有.
鹏正举:大鹏正飞上天.语出庄子《逍遥游》,大鹏鸟乘风上天,一飞就是九万里.
休住:不要停止.
蓬舟:象飘蓬一样轻快的船.
吹取:吹向.
三山:古代神话,东方大海里有三座仙山,叫做蓬莱、方丈、瀛州.
【古诗今译】
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
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 ,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 ”,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 ,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 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 ”,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说“鹏正举 ”,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 ,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
前后呼应,结构缜密.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
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