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材料: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 根据材料写一篇800字议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7 05:02:48
材料: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 根据材料写一篇800字议论文 我的思维有点偏,我想的是鸟是因为有能力所以才不怕树枝断裂,他有能力去追求自由,也可以说是,树枝是短暂停留,飞翔才是目的,鸟是要追求自由的,我的立意是自由,是不是跑得太远了
立意*
材料: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 根据材料写一篇800字议论文
解题思路: 我们先来看作文材料: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他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 自己的翅膀。要求根据这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材料语言简短,表达明晰,命题者可一点儿也没有为难考生的意思,教师也都认为审题是没有难度的,但是,批改的时候,问题来了——学生们的写作品质尤其是思维品质上的问题,再一次暴露出来了。 一、在旧作里打转 也许是对自己写作的不自信,也许是思维上的惰性,也许是侥幸心理,总之,有些学生的文章主题与 材料风牛马不相及,比如“人间自有温情在”,比如“梦想是永恒的”,比如“坦然面对逆境”,比如“坚守初心”,比如“主宰自己的命运”等等。 那么,自己原先的随笔、习作、素材积累能不能用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只要能抓住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巧妙转化,考场作文完全是可以“假于物也”的。 (1)比如亲情、家庭。写不完的亲情,学生的作文亦然,但是针对这个材料,如果再大写特写母亲对我们的照顾,那就是悖违了材料的内涵。但是有些学生思维的触角学会了拐弯,依然写母亲,他以书信的形式向母亲倾诉,告诉母亲她是他的树枝,但是他要张开翅膀,自我飞翔。也有的学生写到一些出身优渥
解题过程:
自由偏题了
立意:
有能力才不怕树枝断裂,打造自己的内实力!
一、材料解读
这是一则具有隐喻性的材料,它的表层意义为:鸟儿因为相信自己的翅膀而不会害怕所站立的树枝断裂。至于要知道它的深层含义是什么,那我们就应弄清“树枝”和“翅膀”这些关键词的比喻义。“树枝”对于鸟儿而言,是客观存在的环境或者条件,是外物,它既可能是鸟儿站立驻足的地方,但也可能因为突然断裂(改变形态)而影响鸟儿的安全,应喻指那些可以凭借的外在条件,譬如职位、名气、荣誉、平台等。“翅膀”是鸟儿身体的一部分,鸟儿对翅膀的相信应是基于对自我的认知,特别是对自我能力的认知。“翅膀”喻指的是自身的能力、实力、本领、潜力等。所以这则材料的深层含义为:人因为相信自己的实力而不会担心或害怕外在条件的突然改变。
二、立意的注意事项
下面来谈谈材料中的两组关系。
第一组:“翅膀”与“鸟儿”的关系。由“因为”可知鸟儿对自己翅膀的自信是它“站在树上”“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的原因或条件。“不是……而是”这组关联词也进一步强调了翅膀对于鸟儿的重要性。立意时,可以谈相信自己对于自身的必要性,也可以探讨自信与实力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可以深入分析如何才能拥有自信。例如:(1)有实力才有自信。(2)强大自身,让自己拥有自信的资本。(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生存之本。
第二组:“树枝”与“鸟儿”的关系。立意时可以探讨相信自己实力与应对外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如:(1)相信并拥有自己的实力,不必担心外界的变化。(2)相信自己的拥有,不过度依赖外物的帮助。(3)外物不可靠,实力最重要。
因此,1.在表述“相信自己”中大篇幅地侧重于“不放弃,坚持自己的信仰信念”,“选择相信自己”则判为稍偏离题意;2.谈依赖与独立的关系,未涉及或未联系到“依靠实力”、“强大自我”等判为稍偏离题意;3.谈自信与自负的关系判为离题。

最终答案: 如果没有那根树枝 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可以培养一个人内心的平静,但同样可能使人固步自封。失去那根树枝,可能使雄鸟振翅高飞,也可能是雏鸟命送黄泉。 接受或不接受树枝,是对有能力者而言是“寻常巷陌“,但没有树枝,对大部分人而言可能是命运轮回。 失去树枝,可能是一种机遇。被燕国攻得山穷水尽的齐国小吏田单,相信自己的能力,巧摆火牛阵,连收失地,屡创奇功。可见,对于一些人而言,树枝是否断裂,或者有没有那根树枝,只是振翅高飞的时机不同,有时打击过后树枝的适时断裂反而成就了另一个惊鸿一跃的矫健身姿。 但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树枝断裂后能不能展翅也许是个大问题。航海家迪亚士在经历一番风暴,精疲力竭地发现了非洲大陆的南端,但他却无力无心航行下去了,失望地命名为“风暴角”。这一举动也直接促进下一个传奇航海家达伽马绕过好望角,首达印度,成就一段佳话。 可见,相信自己的力量,对于那些有力量者来说,确实十分重要。也许,在一番骤雨抨击的摧残后, 天上云间的那一抹微笑,才真正随着阳光,直沁人心吧。 但如果树枝上面站的是一个羽翼未丰的雏鸟呢?它能相信自己的翅膀吗?枝条断裂间,我相信定格地面和留给人心的,只有那一涌无法喷出的悲恐之情吧。 不禁浮现出上世纪的上海女明星阮玲玉与胡蝶,二者皆受过毁灭性的打击,但胡蝶一直被家庭这根树枝紧紧簇拥,而阮玲玉则无枝可依,最终身入深渊。 其实,人生无测。多少人在树枝断裂的那一瞬间被埋进了历史的流沙中,于是就有了李白的“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感慨和“与尔同销万古愁”的一醉方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或许沧桑一世也无从得知有没有树枝或那根枝条什么时候断裂,你只能让你的羽翼渐渐丰满,等待着那个一飞冲天。 教师点评: 金睿阳同学的思维广阔:从假如没有那根树枝会有好坏的不同结果,再写到失去树枝可能是一种机遇,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接着再回到失去树枝可能是一种毁灭。这样来回穿插,严密而丰富。也让读者多了选择的余地。 开头与结尾,吸引读者,且呼应自然、紧扣主题。(白坤峰) 自由人生 不被立足之地束缚,用自己支撑自己,方是人生上策。 当我们有能力面对时,我们就不必害怕突如其来的改变;当我们相信自己时,所依赖的将不再只是外界。树枝总会断裂的,但鸟儿会飞。这就够了。 故土将胡适先生驱逐、故人弟子对其侮辱,面对这一切,他却宽容淡然、“热眼旁观”。我想,这都源自于他内心对于自己、对于自己对宽容自由的认同、对于自己思想的坚信。 是自信,造就了他的宽容耿介——被所有人敬服的品质。 正如鸟儿不会担心树枝断裂,一个对自己有坚定信念的人,不会担心别人的排斥、立足之地的破碎。 所以,当他流亡美国、面对众多的“批胡”文章时,他从未恐惧或是慌乱。他相信“胡适思想的幽灵,会永远盘旋在祖国上空”。 总会再有一根树枝的。 当鸟儿不依赖树枝,它便只是一种停歇了。不依赖树枝的鸟,一定是自由的。 胡适流亡时当然有孤独,他也一定渴望有人能解他,至少知道他。但这种因出众而得的孤独,是与无法离开“树枝”的慌乱无措的孤独完全不同。 一只会翱翔于天际的鸟儿,与雏鸟、与无力老鸟自是不同的。自由、孑然、傲骨——这是它独有的光亮。 “在这些人当中,他还是会显出来。”画家陈丹青如此评价道。胡适的自信从容使它显得与众不同。他始终坚信自己,所以他从未觉得是因为过错,才让自己流亡他乡。这只是一个过程——鸟儿展翅盘旋等待再次降落的过程。 在这种等待中,必然没有过多的焦虑。 当我们不再依赖树枝,当我们拥有展翅高飞的能力时,自由的我们将如鸟儿一般无所畏惧。 胡适生命的最后,是为自己的“争辩”,也许“争辩”一词太过,我应该用“坚守”为好。他最后因多喝了几杯酒猝然倒下之前所激发出的言语,是对自己所有品质的最好诠释。从容自信、有原则的宽容、耿介正直,正是这样一只鸟儿的最美丽的飞行方式,他最后的陨落其实也是美丽而自由的。 教师点评:卜一凡的作文,开头先声夺人,入题迅速。接着以胡适为例,从容写来,亦叙亦评,不厌其详,成功地将例子与心灵、生活、历史结合在一起,显得厚重而深入。 虽然思维略略显得稚嫩,但质感的语言掩饰了自己的不足。(白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