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轻沙尘天气对北京的影响?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8 21:13:53
如何减轻沙尘天气对北京的影响?
5. 北京地区风沙的治理
5.1现行措施
50多年来,京津地区一直是用植树造林的方法治理“沙尘暴”,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没能有效地减弱“沙尘暴”.因为京津地区的所谓“沙尘暴”不是“沙尘暴”,而是“尘暴”.尘暴扬得高、搬得远,从2000米至3000米以上的高空飘来,植树造林根本不可能抑制或减轻其影响. 因此,对于北京尘暴的治理,要从修复干涸的盐湖区生态环境做起,应当采取用密度(覆盖度)更大的草被捂盖尘源地的办法,不宜用树林去“阻挡”它.
治理北京尘暴从修复干盐湖做起
“选用生命力最强的、能在极端环境下生活的土著先锋植群,对尘源区进行‘地毯式’的覆盖,对已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是治理京津地区尘暴的最佳方案.”林景星指出,碱蓬是目前最适合在干盐湖地区种植的土著植被.
加大环保投资.
要根治沙尘暴关键在于根除沙源.而我们力所能及的方式就是采用套种耕作.大力发展园林经济,做好北方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提高人工育林的成活率、加大园林的资金和科技投入.同时做好城市绿化以抑制内源性沙源.
控制燕山山脉、太行山山脉的玉米、小米、高粱种植
坡度在25度以上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经济林、经济草木).合理规划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分布,提高种植业多裸地的有效覆盖.尽可能的减短裸露地域的赤地时间,特别是3到5月份的沙尘暴高发时间,即实行轮作.加大人工投入,提高人工育林的水品.森林植被有多种功能.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都有良好的防风作用.所谓防风作用不是杜绝大风的发生,而是降低风速.在20世纪70—80年代,北京提出了查风道、堵风口的口号,很不科学,因为风道、风口是堵不住的,我们只能设法降低风速.当大风通过森林的时候,由于受阻而降低风速,大风所挟带的沙子会在林前、林中降落,从而减缓风沙活动.在森林的上空,风速也会降低,当风速降到起沙风速以下,风沙活动自然会削弱或停止.
植树种草,提高植被的覆盖率.
华北地区,华北平原草场面积较小,每年3月至5月各种草种已相继长成,对该地区有着很强的庇护作用,绿化保护很久以前就已经初见成.强大的华北沙尘暴来讲尘源不足.干枯河流、弃耕地(有野草庇护)、乡间土路有一些尘源,但其总量比例甚微,不足以成为沙尘暴的沙源.上述这些沙土、尘土、灰尘,在大风作用下汇为一体,随风飘扬、移动,造成北京空气污染,为沙尘暴推波助澜.风沙活动和沙尘暴,是大风作用于沙质地表的结果.因此,防治风沙活动和沙尘暴的基本原则,就是固定流沙、降低风速.流沙被吹离地表的风速,称作起沙风速.起沙风速与沙粒的大小、干湿程度有关.就北京来说,当风速达到4—5米/秒的时候,即会出现风沙活动.如果地表有森林植被,植物的根系可以将流沙固定,减少风沙活动.主要有三种:一是植树种草,称作生物治沙.二是设置沙障,称作工程治沙.三是喷洒凝固剂,称作化学治沙.其中生物治沙是效果最好的治沙方法,全世界广泛应用.工程治沙是一种辅助性办法,上文美国的治沙方法中曾提到,但由于技术和经济等原因,化学治沙在我国很少采用.⑤
5.2对于防风治沙的几点建议
5.2.1南水北调和治沙结合
北方地区的沙漠化、荒漠化和水资源特别是地表水资源匮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则正是将南方的水资源调至北方以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压力,借此机会则可以考虑将水资源适量分配至北京以及北方的缺水地区以保持水土,保证人造林和人工草场的成活以及生长.
5.2.2林草结合
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土壤碱性较强的地区由于土壤和水条件的限制有防风作用的高大乔木难以成活,故适应性和生命力极强的灌木以及草类植被是首选的治沙植物,他们能够有效地覆盖地表,固定沙土并且保持水土,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在土壤和水条件较好的地区或经人工植草治理过生态条件有所改善的地区则可以优先种植黄杨等耐旱乔木.
5.2.3沙进人退变为人驻沙停、人进沙退
在西北干旱地区,如甘肃民勤等地由于风沙的侵袭,人们不得不随风沙的进攻而后退.但对于北京地区,由于风沙离城区已经不远,可谓退无可退.而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治理风沙,我们则不能采取保守的态度,而是应该主动出击.与民勤不同的是,北京地区的风沙是以尘暴为主,且风力较之西北较小,我们完全可以以首都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为依托和后盾向沙漠地区进军.
5.2.3.1开发新型抗旱植物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相信我国有能力培育出更加适合沙漠地区生长的经济型作物.在治沙的同时我们可以发展沙漠地区的经济,在治沙的同时得到经济利益,再以此收获继续治沙,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5.2.3.2治沙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沙漠地区除去农业,其实还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开发.南方地区的人们对沙漠是比较陌生的,因此沙漠旅游项目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应该有一定吸引力,并且可以起到广泛宣传沙漠话问题的作用,使人们树立起治沙防沙意识,都能为这项事业做一份贡献.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并且由于旅游业的带动,沙漠地区的交通和经济发展都将得到大幅带动.而交通和经济的发展都将对治沙十分有利.
事实上,在党的领带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下,京津风沙治理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国家大力建设的三北防护林也在逐渐发挥保护北京免受风沙侵袭的作用.今年来北京的扬尘天气数量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少.但我们更应该认识到,防沙治沙是一项长久的工程,来不得丝毫的松懈,因为大自然不会安人类的意志行事,一旦森林和草原再度遭受破坏无法起到应有的生态作用,沙尘暴依然会毫不留情的卷土重来.希望所有的读者能够树立起治沙的意识,从我做起,节约用纸,保护森林和草地,还自然一抹绿色,还北京一片蓝天.
5.1现行措施
50多年来,京津地区一直是用植树造林的方法治理“沙尘暴”,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没能有效地减弱“沙尘暴”.因为京津地区的所谓“沙尘暴”不是“沙尘暴”,而是“尘暴”.尘暴扬得高、搬得远,从2000米至3000米以上的高空飘来,植树造林根本不可能抑制或减轻其影响. 因此,对于北京尘暴的治理,要从修复干涸的盐湖区生态环境做起,应当采取用密度(覆盖度)更大的草被捂盖尘源地的办法,不宜用树林去“阻挡”它.
治理北京尘暴从修复干盐湖做起
“选用生命力最强的、能在极端环境下生活的土著先锋植群,对尘源区进行‘地毯式’的覆盖,对已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是治理京津地区尘暴的最佳方案.”林景星指出,碱蓬是目前最适合在干盐湖地区种植的土著植被.
加大环保投资.
要根治沙尘暴关键在于根除沙源.而我们力所能及的方式就是采用套种耕作.大力发展园林经济,做好北方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提高人工育林的成活率、加大园林的资金和科技投入.同时做好城市绿化以抑制内源性沙源.
控制燕山山脉、太行山山脉的玉米、小米、高粱种植
坡度在25度以上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经济林、经济草木).合理规划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分布,提高种植业多裸地的有效覆盖.尽可能的减短裸露地域的赤地时间,特别是3到5月份的沙尘暴高发时间,即实行轮作.加大人工投入,提高人工育林的水品.森林植被有多种功能.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都有良好的防风作用.所谓防风作用不是杜绝大风的发生,而是降低风速.在20世纪70—80年代,北京提出了查风道、堵风口的口号,很不科学,因为风道、风口是堵不住的,我们只能设法降低风速.当大风通过森林的时候,由于受阻而降低风速,大风所挟带的沙子会在林前、林中降落,从而减缓风沙活动.在森林的上空,风速也会降低,当风速降到起沙风速以下,风沙活动自然会削弱或停止.
植树种草,提高植被的覆盖率.
华北地区,华北平原草场面积较小,每年3月至5月各种草种已相继长成,对该地区有着很强的庇护作用,绿化保护很久以前就已经初见成.强大的华北沙尘暴来讲尘源不足.干枯河流、弃耕地(有野草庇护)、乡间土路有一些尘源,但其总量比例甚微,不足以成为沙尘暴的沙源.上述这些沙土、尘土、灰尘,在大风作用下汇为一体,随风飘扬、移动,造成北京空气污染,为沙尘暴推波助澜.风沙活动和沙尘暴,是大风作用于沙质地表的结果.因此,防治风沙活动和沙尘暴的基本原则,就是固定流沙、降低风速.流沙被吹离地表的风速,称作起沙风速.起沙风速与沙粒的大小、干湿程度有关.就北京来说,当风速达到4—5米/秒的时候,即会出现风沙活动.如果地表有森林植被,植物的根系可以将流沙固定,减少风沙活动.主要有三种:一是植树种草,称作生物治沙.二是设置沙障,称作工程治沙.三是喷洒凝固剂,称作化学治沙.其中生物治沙是效果最好的治沙方法,全世界广泛应用.工程治沙是一种辅助性办法,上文美国的治沙方法中曾提到,但由于技术和经济等原因,化学治沙在我国很少采用.⑤
5.2对于防风治沙的几点建议
5.2.1南水北调和治沙结合
北方地区的沙漠化、荒漠化和水资源特别是地表水资源匮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则正是将南方的水资源调至北方以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压力,借此机会则可以考虑将水资源适量分配至北京以及北方的缺水地区以保持水土,保证人造林和人工草场的成活以及生长.
5.2.2林草结合
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土壤碱性较强的地区由于土壤和水条件的限制有防风作用的高大乔木难以成活,故适应性和生命力极强的灌木以及草类植被是首选的治沙植物,他们能够有效地覆盖地表,固定沙土并且保持水土,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在土壤和水条件较好的地区或经人工植草治理过生态条件有所改善的地区则可以优先种植黄杨等耐旱乔木.
5.2.3沙进人退变为人驻沙停、人进沙退
在西北干旱地区,如甘肃民勤等地由于风沙的侵袭,人们不得不随风沙的进攻而后退.但对于北京地区,由于风沙离城区已经不远,可谓退无可退.而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治理风沙,我们则不能采取保守的态度,而是应该主动出击.与民勤不同的是,北京地区的风沙是以尘暴为主,且风力较之西北较小,我们完全可以以首都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为依托和后盾向沙漠地区进军.
5.2.3.1开发新型抗旱植物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相信我国有能力培育出更加适合沙漠地区生长的经济型作物.在治沙的同时我们可以发展沙漠地区的经济,在治沙的同时得到经济利益,再以此收获继续治沙,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5.2.3.2治沙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沙漠地区除去农业,其实还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开发.南方地区的人们对沙漠是比较陌生的,因此沙漠旅游项目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应该有一定吸引力,并且可以起到广泛宣传沙漠话问题的作用,使人们树立起治沙防沙意识,都能为这项事业做一份贡献.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并且由于旅游业的带动,沙漠地区的交通和经济发展都将得到大幅带动.而交通和经济的发展都将对治沙十分有利.
事实上,在党的领带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下,京津风沙治理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国家大力建设的三北防护林也在逐渐发挥保护北京免受风沙侵袭的作用.今年来北京的扬尘天气数量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减少.但我们更应该认识到,防沙治沙是一项长久的工程,来不得丝毫的松懈,因为大自然不会安人类的意志行事,一旦森林和草原再度遭受破坏无法起到应有的生态作用,沙尘暴依然会毫不留情的卷土重来.希望所有的读者能够树立起治沙的意识,从我做起,节约用纸,保护森林和草地,还自然一抹绿色,还北京一片蓝天.